周亚新
幽默在人类历史上始终备受宠爱,因为它能让人发笑。笑是人的所有情绪里最佳的一种情绪。这笑的程度不同,有深有浅。每个人都会在社会生活中积累厚厚的喜怒哀乐思恐惊,每一种情绪都包含着一种释放的欲望,积累越深,释放的欲望就越强烈。怎样释放呢?他需要一种外在的与之相对应的情绪,这种外在的情绪必须真实、强烈,才能把我们内在的那种需要释放的情绪勾拽出来,从而得到释放后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是笑。小品的优点,在于它能集中地快速地将那种外在的对应情绪作用于我们需要释放的内在情绪上,从而让其所对应的那种情绪快速释放出来。
小品的好坏,取决于那些与我们内在情绪所对应的外在情绪的强弱、多寡,外在情绪寡弱,便不能触到我们内在情绪的任何点上,因而我们不能释放,就不会发笑;杰出的小品,它所形成的那些与我们内在的情绪相对应的情绪强而多,会更多地甚至彻底地将我们内在需要释放的情绪勾拽出来从而让我们舒服得彻底,笑得彻底。
赵本山的小品所形成的那种外在情绪是什么呢?它是草根人物的质朴对浮华的反击。这种情绪作用在我们对质朴的喜欢和对浮华的憎恶的情绪上,从而让我们把这种喜欢和憎恶的情绪释放了出来,因此我们笑了,因而我们喜欢赵本山的小品。
可是,我们需要的情绪多种多样,赵本山不是神仙,他不能把我们所有需要释放的全部勾拽出来,我们同时也需要其他风格和内容的小品帮我们释放。比如严顺开的小人物的无奈和小坏,陈佩斯的小人物的油滑和赖皮、郭达的那种草根人物的嗓门对歌唱家的冲击,等等。这些曾经生命勃发、多种多样的风格为什么在今天消失了?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地区差异、生活习性、贫富程度、文化程度有着很大的不同,产生的幽默也会多种多样,只有赵本山一枝鲜花独放,这太不正常。
我国不缺乏幽默人才,可是大批优秀人才都巴望着电视这个最显眼的舞台,他们的小品只能根据导演的喜恶而去留,因此这些小品演员只为电视导演的胃口而创作,不能发自内心,产生的作品见不到观众,因而默默无闻,甚至创作欲望被憋死。导演同意的观众不一定喜欢,因而也就火不起来。
电视台固然是显眼的舞台,观众最方便把目光投向它,而很难看到地方或更小的演艺舞台。这就如街面和深巷。可是,幽默是处处受人喜爱的,人们需要它犹如需要一日三餐,幽默小品人才大可不必压抑自己违心创作,只讨电视导演的欢心,只要把你的幽默发挥出来,魅力自然就有了,媳妇就自然来了,街面上没有好的夫婿,好夫婿都在深巷里,姑娘们何惧多走几步路呢?
说到底,演员和媒体最终都得被观众接受,赢得观众的掌声和笑声才是目的,显眼的电视舞台不必指名道姓把谁叫去表演,在家门口挑挑拣拣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不如走出家门到各种深巷里去,把那些已经得到过观众笑声和掌声的作品捧到显眼的电视舞台上,那你就必然会得到观众的喜爱了。不必认为自己是专家就比观众高,去驾驭、去引导、去教育观众,我演什么,你看什么,而不是你看什么,我演什么,应该知道,观众永远是衡量文艺作品最准确的标尺,他们头脑比谁都清醒,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谁都强。观众的道德水准和文化水平固然参差不齐,但他们集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这个民族最有力量的主流。艺术是美,这种美离不开广大观众所集中体现出来的那种好恶,只要良心放正,潜心琢磨,一定和广大观众所集中表现出来的东西不谋而合,那时,你没有理由得不到观众叫好。
从社会底层滋生,到中层壮大,到上层结束。这是任何文艺作品的自然规律。纵观赵本山的小品,刚开始在春晚露面时期的似乎比后来的好,那种草根层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厚实、亲切、质朴。后来随着他名气的增大和地位的提高,作品似乎有些走衰。赵本山及时由上层向下层转了向,又一头扎到农民群里去了。我们看他现在的作品,又浸透着浓郁的农民生活色彩了。
赵本山又找到了一块艺术处女地,这就是东北的“二人转”,二人转是一种土生土长的艺术,它完全是本土自然滋生的一个品种,真实和质朴同在,幽默和身体功夫并举,然而又粗糙鄙陋缠身。赵本山发现了它,抓住了它,把它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后,把一个活泼幽默的新鲜品种展现在观众眼前,原来一个一文不名的地方小戏“二人转”,一下子在全国火了。二人转完全是东北这块地域的独特产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其他地方的土地就没有它生长出来的东西吗?赵本山激活了二人转,二人转重新给赵本山输入了营养。像赵本山这样的智者除了他以外不知还有谁?
赵本山确实是独一个,这独一个还“独”在他对农村题材的电视剧的雕琢上。一直热播的《乡村爱情》里,环境自然洁净优美,人物无论是爱占便宜,还是撒泼耍赖,还是耍大男子汉作风,都没有超过一个度——绝不粗野下流,言语不带一个脏字,语调从不粗声大气,再加上它的质朴幽默,使这个剧看起来养眼,养心,逗人,观众怎么能不喜欢!
赵本山很冷静,他牢牢地把握住了人物的真实、质朴、低调。这三种品质除了它们固有的含义外,还体现了一种含义,就是对人的尊重。因此观众不能不喜欢。赵本山已掌握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并做得很好,他知道把自己的艺术根须往哪扎,他所扎的地方,都能营养艺术之树,使之结出又大又香的果子来的。
责编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