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俗”的审美风格

2009-04-29 15:00
关键词:风格审美

季 欣

[摘要]艳俗,作为产品的一种审美风格,在后现代社会兴起。它以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低廉的价格、荒诞诙谐的倾向,代表了与现代主义节制、婉约、简洁、冷峻的美学观迥异的审美趣味。这种风格是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中产生的,它与大众文化关系密切。以波普设计为代表的艳俗风格,不仅是一种审美风格,更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价值取向的转向紧密相连。

[关键词]艳俗;审美;风格

[中图分类号]J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09)06—0070—04

艳俗,作为产品的一种审美风格,在后现代社会兴起。它以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造型、低廉的价格、荒诞诙谐的倾向,代表了与现代主义节制、婉约、简洁、冷峻的美学观迥异的审美趣味。

艳俗风格在波普设计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波普是英语pop的音译,它来源于英语单词popular,意思是大众的、流行的、通俗的。作为一种工业设计流派,波普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最流行的艺术风格和设计风格,它始于英国,后来波及欧美其他国家。波普设计旨在反对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如果说现代主义的风格是抽象的、工业的、纯净的、严谨的、理性的,那么,波普的风格就是具象的、商业的、艳俗的、诙谐的、荒诞的。

一、艳俗风格的具体体现

1,活泼具象的、生动象形的语汇

艳俗的设计风格以活泼具象、生动象形的语汇,区别于现代主义设计枯燥的抽象和冷漠的规范。

第一,绚丽的色彩。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曾经尝试用纸、塑胶和人造皮做衣服,色彩艳丽,上面印有俗艳的花纹。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家具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设计的Marshmallow沙发像糖果一样色彩斑斓,是早期波普风格家具的代表作品。到了20世纪60年代,波普风格在家具设计中开始盛行。波普设计师特伦斯·科兰(Terence Conran)设计了大量鲜艳奇异的家具。他本人在1964年开设的家具零售店“哈比塔特”(Habitat)里面布满了各式各样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波普风格家具和日用品。绚丽的色彩是波普设计风格的主要语汇之一,以至于今天人们仍然将它与波普风格直接联系起来。著名的时尚杂志《瑞丽》在2006年为引导人们的家居设计刊登了《波普风格的色彩展示》一文,并伴有波普风格家具设计的大幅图片。图中有:红白相间的单人沙发床、黄色悬挂储物架、卡通钟、水彩笔、条形靠包、红黄色储物箱、黄色床头桌、彩色木质玩具、玩具小车、橙色茶杯……文中最后总结道:“所有这些都在为一个风格奉献各自的色彩。”这种风格就指以波普为典型的艳俗风格。

第二,夸张的造型。英国女设计师玛丽·宽特(Ma-ry Quant)设计的迷你裙,是她在当时的一种发明。在上个世纪中期,它的诞生足以算作惊世骇俗的事情,那时候只有在舞台上、酒馆里才偶尔看见裸露着大腿的女郎。据说迷你裙让伦敦上流社会震惊,甚至有愤怒的戴着圆顶礼帽的男士,用雨伞去砸玛丽·宽特位于Kings大街店铺上的橱窗。迷你裙在英国这个传统。保守的国家引发了一场着装革命,到了60年代末期,就连英国女王的裙子也变短了。在波普设计中,一切造型皆为可能。19世纪法国建筑师勒丘把畜棚设计成母牛的形状,被当成一个大笑话。而波普建筑师重新采用勒丘的做法,反对现代主义建筑抽象的几何形式,把具象、象形纳入到他们的建筑中。泰国建筑师赛斯梅特·朱姆赛设计的机器人大厦(1986)是亚洲银行总行,坐落在曼谷新商业区。它的外貌是一个半具象的机器人,机器人的眼部是位于大厦上端的两只直径达6米的圆形开口,窗户作为眼眉,表现出灵动的表情。大厦外端装饰性地安装着一些构件,象征机器人身上螺母、螺栓等机械形象。这座建筑以机器人的形象展示了高科技和工业文明的成就,表现人和智能机器的和谐共处,成为曼谷商业区的独特标志。夸张的造型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米老鼠是美国波普设计钟爱的造型,除了格雷夫斯的电水壶,当时美国的电话公司也采用了美国最流行的米老鼠形象来设计电话机。在意大利,波普设计则体现出软雕塑的特点,家具的设计在体型上含混不清,并通过视觉上与别的物品的联想来强调其非功能性,如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者做成一只大手套的样式。

第三,不拘一格地应用材料。波普风格的产品设计师尝试着用各种材料,如英国设计师穆多什(Peter·Murdoth)在1964年设计了一种“用后即弃”的儿童椅,它用纸板折叠而成。著名的法国设计师安德烈·科列吉斯(Andre Courreges)从美苏之间当年的超级太空竞赛和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那一步中得来灵感,模仿宇航员的服装设计了银箔装。J.德,帕斯、D.杜尔比诺、P.罗马兹几位设计师在1967年合作设计的“充气扶手椅”是意大利波普风格的代表作品。它透明的胖乎乎的嬉皮的外形给人舒适的感觉,这种造型是运用热焊透明PVC这种特殊的材料得以完成的。和传统的沙发结实、笨重、耐用的特点相比,充气扶手椅显得轻巧、体积可变小、价格便宜。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它被再次生产,这一次消费者与其说是为了购买家具,不如说是为了缅怀久违的波普风格。

第四,俗艳的装饰图案。在世界顶级时装品牌“60年代小姐”(Miss Sixty)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俗艳的装饰图案作为波普风格设计的标志性元素。Sixty即指20世纪60年代,表达的是设计师对于60年代服装风潮的迷恋,因此波普风格是“60年代小姐”的招牌风格,服装设计中往往运用大面积鲜艳的印花和波普特征的图案。

波普艺术的图案涵盖了生活中的一切高雅抑或世俗的事物。波普艺术家声称艺术应该等同于生活,并把高雅艺术与日常的物质生活拉近。在波普艺术家的作品中,好莱坞、拉斯维加斯、电影明星、汽车绘画、商业广告片断、厨房用品、甲壳虫乐队、流行画报图像、时装模特、咖啡罐头、啤酒罐头、汉堡包、可口可乐、钟表、空调等都是表现的对象,一切为大众设计的物品上都可能有波普风格的图案。产品设计师克拉克(Paul Clark)设计了一系列一时性的波普消费品,包括钟、杯盘、手套及小饰物等。克拉克将英联邦的米字旗图案用在了所有的产品上面,而不管其功能如何。设计的重点是表面图案,并强调暂时感和幽默感。

2,特有的设计手法

波普风格有属于自己的设计手法,这些手法与当时波普艺术的特殊手法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复制。波普艺术往往采用机械复制的手法,这与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相对应。在这方面波普艺术明显地受到德国学者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影响。传统艺术要经过艰苦而长久的劳作,波普艺术则摆脱了费时费力的做法。沃霍尔最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就是重复,他的《玛丽莲·梦露》(1962)是体现了这种创作风格的

著名作品。沃霍尔从电影杂志上选取了梦露的形象,运用丝网复印,对她的化妆进行滑稽模仿:以不同的、均匀的花哨色块刻画她的面部的细节。虽然色块区别很大,但是观众马上就认出变形了的梦露。

沃霍尔以同样的方法创作了《绿色的可口可乐瓶》(1962)、《200个坎贝尔的汤罐头》(1962)、《80张两美元的钞票》(1962)、《玛丽莲·梦露的嘴唇》(1962)、《花卉》(1970)等。有些评论家在评价这些作品时指出,它们是具象的,但是形象单一且重复,因而又是抽象的。所以,对于这些作品既可以从具象角度来解读,又可以从抽象角度来解读。波普设计受到波普艺术的影响,有时运用机械复制的手法,事实上,沃霍尔的作品例如《绿色的可口可乐瓶》、《200个坎贝尔的汤罐头》就属于平面设计。

第二,拼接。安迪·沃霍尔曾尝试用纸、塑胶和人造皮做衣服,并配以俗艳的花纹,这是他将拼接运用到时装设计中的得意之作。马科斯·克林登宁(Max Clen—denning)和他设计的拼接家具也表现了典型的波普风格。格雷夫斯以这种手法设计了一个梳妆台,把不同风格的元素和部件叠合在一起,通过兼容产生丰富的含义,强调矛盾和多元共存。

除了不同材料间的拼贴以外,波普的这种手法和风格也见于不同装饰图案、色块的拼接。近几年在时装界流行的艳俗风格中明显地反映出这一趋势。2004年世界最流行的几大时装品牌纷纷推出波普风的时装款。模特儿在T型台上演绎的DIOR女上装,图案由玫瑰、吉祥鸟、蝴蝶、龙、美女头像拼贴而成。设计师将几个毫无关联的事物形象拼接在一起。当代年轻的时装设计师Giles Deacon设计的波普风格女装运用颜色和图案的同时进行拼接。他坦言,自己设计的几款艳俗的波普风时装,是从最典型的色域画家凯利(Ellsworth Kelly)作品中获得灵感,运用了大量平涂的鲜明色彩。除此之外,他将条纹、圆点、菱形等各种几何图形拼接在一块布料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诙谐荒诞的审美取向

如果说现代主义设计是理性的、严肃的、完善的,波普设计则以荒诞、畸趣、颓败的审美倾向反对现代主义自命不凡的清高。如建筑设计中,波普建筑允许不完善、变形和肢解。建筑可以是未完成的,廊柱不完整,有的柱子断裂,墙体开裂、扭曲,广场下沉,有断垣残壁,仿佛是遭遇地震后建筑物损坏、坍塌一样。波普设计师设计的一所学校的庭院中,面向庭院的电梯间瓦解、滑落,巨大的碎石滚向庭院。有的波普建筑故意不对称、不平衡,有戏谑的意味,充满趣味性和神秘性,造成一种缺陷美、残破美。

Paco Courreges曾将太空时代的材料做实验,将铝质三角和皮革用柔韧的线圈连起来,制成迷你裙。据说他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即每个月要耗费大量塑料,用于设计各类物品。比如其中一件是将塑料用金属线串起来,做成围嘴式的项链。每件设计都透着怪异荒诞的格调。

当时一些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本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产品设计的实践。艾伦·琼斯(Allen Jones)在1969年设计了一系列作品:茶几、椅子、衣帽架,都以仿真裸体作为桌椅的基本骨架。女人体雕塑表面光滑、肤色逼真,并配有贴身皮衣、手套和靴子等服饰。不过女性耸翘的乳房、修长的玉腿和柔美的身体曲线是每件家具突出的重点。例如茶几的设计,透明的玻璃台面下面仿佛是一个裸体少女跪在地上,玻璃台面被她的背部托起来。尽管这几件带有色情意味的家具受到置疑,它们仍然是代表着波普的荒诞诙谐的风格的经典作品。这种审美趣味瓦解了现代主义的紧张感和严肃感,更加贴近大众文化。

二、艳俗风格的文化内质

艳俗设计风格是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中产生的,它与大众文化关系密切。

1,艳俗风格与大众文化

所谓大众文化,指在大众中流行的通俗文化,它是相对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而言的,精英文化指为少数精英人士所垄断的高级文化。例如,莫扎特的严肃音乐作为艺术家的天才创作,是高雅文化;而流行音乐作为商品化的消费对象,则是大众文化。艺术沙龙或艺术画廊具有肃穆的气氛,是高雅文化;集体观看的娱乐电影产生乐趣,则是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西方社会进入后现代社会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个时期,商品被有计划地人为废弃,服装时尚迅速地变换节奏,高速公路不断增长,科学技术和传播媒介高度发达,文化、工业生产和商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美国学者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又译“詹姆逊”)指出,后现代社会“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波普设计和波普艺术是众多后现代主义艺术和设计的一种,它们都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

波普设计的艳俗风格表现了20世纪西方社会流行的大众文化的特质。大众文化就像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那种装饰琳琅满目、奢靡豪华的建筑,与结构朴实的现代主义建筑格格不入。法国哲学家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1979)一书中这样描述大众文化现象:“人们听着西印度群岛上的流行音乐,看西部电影,午餐吃麦当劳,晚餐则吃本地餐点,在东京却喷着巴黎香水,在香港穿‘复古服装,知识则变成了一项电视竞赛游戏。”。用一位后现代主义者的话来说,大众文化“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的文化。以性和摇滚来展示自己的音乐天赋的美国演员麦当娜、以动人的“头脑简单的傻瓜”的形象在银幕上出现的梦露、在80集电视连续剧《豪门恩怨》中扮演风流女子的英国性感明星考琳丝(Joan Collins)、1974年8月成立于纽约的Biondie乐队、加拿大时尚用品商店碧芭(Biba)、充满诡异和色情的肥皂剧、流行杂志《十七岁》和《红颜》、朋克(Punk)、狂欢派对等都是大众文化现象。

麦当娜作为“肉体女郎”的形象是泛滥的消费资本主义的集中体现,无数少女崇拜她玩世不恭的行为,喜欢观看她在电影如《寻找苏珊》或者录像和音乐会上魅力四射的表演。在20世纪80年代,麦当娜的形象是公认的艳俗。在“处女巡回演出”期间,麦当娜穿上了彩色鲜艳的外套,紧身的超短迷你裙,吊带贴身内衣,长至膝盖的黑边袜,还有一系列饰物,其中包括十字架、和平纪念章、手镯等。麦当娜穿着高跟靴子昂然而行时,肚脐是露着的,她会脱掉外套让人看到花边的紫色衬衣和黑色的胸罩。“被公认为后现代的麦当娜正在扮演的是一种波普的美学观”(凯尔纳语)。

杰姆逊阐述了大众文化的若干特点。

第一,缺乏审美深度,满足浅薄的平面感。大众文化不追求普遍和永恒,不叩问人生意义这类终极价值,不思考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不对世界的意义作出解释。它用戏谑代替了严肃,用消费代替了精神探索。它认为权威本身已经瓦解,主张多元开放、多样杂糅和去中心。

第二,注重现在,割断历史联系。现代主义怀旧表现为传统和记忆,历史意识是一种深沉的根;后现代主义也表现历史,然而仅仅把历史理解为纯粹的形象和幻影,历史事件转换成了照片、文件、档案,这些材料仅仅记录了早已不存在的事件或时代。在大众文化中出现了零散的、片断的材料的堆积,出现了偶然拼凑的大杂烩。这说明,大众文化不仅失去了意义的深度,也失去了历史的深度。

第三,主体消失。随着都市化、工业化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崛起,人被“原子化”——像物质结构中的原子一样,大家千篇一律,不分彼此,失去了个性特征。电影、电视、流行杂志等使受众的趣味标准化,大众传媒从外部统一大众的意识,传播固定化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影视广播强制性地使所有受众欣赏同样的节目,使他们放弃个性选择和反思能力。后现代的多元化是一种离心力,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世界成为松散的,以人为中心的视点被打破,世界已不是人与物的世界,而是物与物的世界,剩下的只是纯客观的表现,没有情感和热情。沃霍尔说:“我想成为机器,我不要成为一个人,我像机器一样作画。”

第四,机械复制性。大众文化最根本的主题就是“复制”。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中的艺术品》(1936)一文中对这个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本雅明喜欢在城市里漫步,迷恋咖啡屋文化,迷恋橱窗和橱窗里陈列的商品。他指出,在机械复制的时代,艺术和其他产品一样,开始被大批量地“生产”而不是“创造”出来。艺术成为一种生产,艺术家是生产者,艺术作品是产品,读者和观众是消费者。复制消除了唯一性,一切都在一个平面上,没有深度,没有历史,没有主体。

今天,艳俗风格的设计仍然体现大众文化的影响。除了西方社会以外的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其社会形态并未与西方社会同步进入后现代时期,但是大众文化也逐渐普及开来并进而对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发生影响。以亚洲国家为例,艳俗的时装风格在近些年成为一种流行风潮,在绝大多数大型购物网站上,“韩版”是与“简约”、“奢华”等流行风格类别并列的一种专有类别。它的风格主要受到“韩剧”的影响,而韩剧很明显地属于大众文化。韩剧有几个特点。第一,冗长拖沓,剧情进展缓慢。韩剧中有大量对生活细节的描写。韩剧的观众有很大一部分为赋闲在家的家庭妇女或者热衷肥皂剧的市井平民,因此情节琐碎,贴近生活。第二,韩剧绝大多数描写的是人间的世俗人情。这是平民大众热爱的主题。第三,韩剧中的主角外形装扮非常入时,演员装扮日常生活化,所以这种装扮在观众看来具有很强的模仿性。韩剧是典型的肥皂剧——一种受到大众喜爱的文化。

对于现代主义美学来说,悲剧是一种高级形态,悲剧性是真正的艺术标志。古希腊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能够使人精神上得到升华,心灵受到震撼。而肥皂剧缺乏悲剧性,在存在的本质上是灰暗苍白的,主要作用是消遣。肥皂剧随着连载小说的出现而产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连载小说出版并由电台播出,随后又被制作成电视连续剧。它最初由肥皂商赞助演播,所以称为肥皂剧。肥皂剧是琐碎的,提供多样的、偏离中心的叙述,没有宏大叙事和崇高场面。肥皂剧中的神秘和悬念永无止境。它没有结局,剧中角色不断制造悬念使故事更加扑朔迷离。白天播放的肥皂剧的主要观众是家庭妇女。它提供一种特别的女性叙述的乐趣,这种乐趣完全适应家庭妇女的生活节奏。可以说,肥皂剧使期待成为一种结局,这种期待的乐趣就像等待电话铃响或婴儿睡觉。“韩版”设计体现了艳俗的风格:色彩鲜艳、装饰繁杂、平民化。这符合大众文化的审美趣味。

2,从现代主义设计到波普设计

从现代主义设计向波普设计的转变,从表面看是设计史上不同流派的更迭,而从深层次上,反映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转向。

首先,生活方式被提到个人生活的重要位置。现代主义的美学是效用优先的美学。现代主义设计,即功能主义设计,主张形式追随功能。它着力解决的是形式和功能、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到了20世纪60年代,对设计的伦理和规则的强调被‘设计与商业、‘设计与生活方式的论调所淹没”。波普设计的消费者从不充当“被动的消费者”,他们挑选的东西与他们的风格相适应,他们“不做不假思索的风格接受者”。换句话说,他们大胆地穿着艳俗风格的波普设计,表达的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对于时尚的自觉意识。所以,波普设计抛弃功能主义的设计规则,也不考虑所谓“好的品味”。设计由“效用优先”转向与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相联系。

其次,波普是一场艺术运动,也是一场广泛的民主运动。因为波普文化在开始不久,就迅速从青少年的时尚风行为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们的时尚。“青年文化和兴起不久的消费主义巨大地影响着社会阶级的分层,不同阶级之间的界限被模糊。用修饰性的语言,我们可以称这种现象为主流文化与各种亚文化的碰撞、结合,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生活方式上,主流社会和非主流社会开始互相影响,究其原因,正如玛丽·宽特精辟地概括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上去年轻,无论他们年轻与否、社会地位怎样。”。玛丽·宽特曾经明确将波普设计描述为一场民主运动:“以前,时尚只由有钱人建立。现在,在繁华商业街(High Street)也能看见穿着廉价的超短裙的女孩。她们活泼、时尚,通过看、听,随时准备尝试新的设计。她们可能是公爵的女儿,医生的女儿,码头工人的女儿。她们对(服装的)地位象征没有兴趣,她们也不在乎口音或社会地位。……她们代表了今天在英国的新的精神——没有等级悬殊的民主精神……”。

猜你喜欢
风格审美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
室内设计的思路探索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敦煌艺术考察所感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