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太国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头疼的效果,以提高疗效,解除头痛患者长期忍受疼痛之苦。方法:随机选取功能性头痛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只给予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针灸疗法明显提高了功能性头痛的疗效。结论:针灸疗法是治疗功能性头痛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功能性头痛;针灸;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062-01
功能性头痛是由于大脑神经功能调节紊乱和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头痛,往往没有明确的病因[1],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但预后较为良好。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有关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2],其发作部位常位于头部偏侧,呈周期性、搏动性刺痛、撕裂痛、跳痛并伴恶心、呕吐及羞目,间隔一段时间可再次发作,单纯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3]。近年来,本院运用针灸活血祛风止痛且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头痛100例,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6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2岁;左侧头痛者58例,右侧头痛者35例,两侧交替痛者7例;所有病例均排除脑器质性病变,均依据《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确诊。随机分为两组,针灸配合药物治疗50例和西药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发作特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
在明确诊断,经过所有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予西药与针灸联合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药治疗。
1.2.1 功能性头痛的诊断依据[4]
包括:①头痛是长期的、反复发作的、时轻时重,常伴有失眠、健忘等大脑功能失调的症状;②头颅、五官、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改变的依据;③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头痛,如颅内肿瘤、感染、寄生虫及脑血管病等,为此,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如眼底检查、脑电图检查,必要时做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头颅CT或脑血管造影等特殊检查;④根据实际情况行必要的检查,随时调整诊断。
1.2.2 针灸 取穴头维(患侧)、百会、悬颅、印堂、悬钟(患侧)、风池(患侧)、太阳(患侧)。肝胆火旺加太冲(双侧),气血不足加足三里(双侧),痰湿中阻加丰隆(双侧),肝肾阴虚加太溪(双侧),风池穴向对侧眼眶直刺约1.3寸。捻转进针,得气后再捻针转1min,三阴交穴直刺1.3-1.5寸,阿是穴向同侧太阳穴透刺约1.0-1.5寸。留针30min,病程长者可加电针(G6805),以加强刺激量,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1.2.3 西药治疗 西比灵5mg,口服,早晚各1次,剧烈头痛发作期加服麦角胺咖啡因0.5片,3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2.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编写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临床治愈: 2个疗程内症状消失,1年内无复发者;好转: 经治疗发作周期延长,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者;无效: 治疗后变化不大。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和独立样本率的χ2检验。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50例患者,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功能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轻者发作间隔时间长,不影响正常工作,重者发作频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5]。 西医治疗多能临时缓解症状,但是临床疗效不稳定。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学“头痛”、“头风”、“脑风”、“偏头痛”等范畴,多因肝气郁结、化风或火,致肝胆经气不畅,久则成瘀而发。瘀血内阻,风邪侵袭。三阳经脉均循头面,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与巅顶,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皆上奉于头,故凡经络脏腑病变皆可发生头痛。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有清热疏风、活血安神之功;阿是穴、太阳穴为治疗头痛经验穴,能疏通经气、镇痛宁神;三阴交穴为足三阴之会,能疏肝理气、健脾化血、补肾益精。针刺取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头维(患侧)、百会、悬颅、印堂、悬钟(患侧)、风池(患侧)、太阳(患侧)属局部取穴以止痛;头维穴为足少阳胆经及足阳明胃经之交会穴,以疏通少阳、阳明经气;百会有镇静安神之功效;胆经悬钟穴为治疗偏头痛的经验穴。针灸治疗以穴位相配,对于功能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甚佳。
参考文献:
[1] 王尚臣,孙淑芬,单文哲,等.小针刀与针刺治疗发作性紧张性头痛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2,35(5):47.
[2] 邓良月,黄龙祥. 中国针灸证治通鉴[M].青岛: 青岛出版社,2004:201-205.
[3] 张颖新.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7):1513-1514.
[4]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19,317.
[5] 黄梅芳,俞昌德.介绍国外针灸临床研究中几种安慰对照方法[J].中国针灸,2003,23(10): 589.
(责任编辑:姜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