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 蒋 洁
母亲去世后,孝顺的儿子把父亲接到自己家,精心照料。父亲每天照常出门锻炼身体,听广播看电视,母亲的离开似乎对他没有任何影响。
有一天晚上,儿子到父亲的屋里找东西,看见父亲蜷缩在被子里瑟瑟发抖,走到床前,耳边竟传来一阵低低的哭声。
“爸,你怎么啦?”儿子忙掀开被子,父亲脸上的泪水早已浸湿枕巾。
父亲缓缓地坐起身,悠悠地对儿子说道:“我舍不得你妈,我还没好好照顾她,她怎么能这样就走了呢?我欠她的,这辈子都没机会还啊。”
在儿子的印象中,父亲和母亲的感情总是淡淡的,他们从没有当着众人的面牵过手,更没说过什么动听情话。现在,母亲离开了,他发现父亲心中对母亲的爱是那么浓烈,像黏稠的蜜糖。
父亲是军人,年轻时性格刚烈,脾气暴躁。母亲在农村做妇女工作,待人随和。和很多在20世纪50年代成家的那辈人一样,父亲和母亲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很少顾及家庭。
“当年,他们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我。如果哪天我考试不及格,或是在外面闯了祸,少不了父亲的一顿暴打。有一次,他竟然把一根小扁担给打断了。母亲过来劝,被他推了个趔趄,母亲只得躲在一旁偷偷地哭。父亲在这个家,是高高在上的,他的权威,没有人可以撼动。”回忆起那些往事,儿子特别感慨,“我真觉得母亲是嫁错人了,怎么能和这样一个暴烈的男人过一辈子?他们咋就不离婚呢?”
一眨眼,儿子结婚成家、生女,父母退休赋闲在家。老两口开始了含饴弄孙的新生活。渐渐地,儿子发现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黏糊了,“老头子”“老太婆”的亲昵称呼从不离口。老爷子的脾气缓和了许多,仿佛一夜之间从火药桶变成了棉花糖。
考验恰恰是从那时开始的。病痛三番五次地前来骚扰母亲。脑梗死,淋巴结开刀,胆结石开刀,最后是肺癌。退休十年,母亲大病四回,都是父亲守在她的身边尽心地照料,没有半句怨言。“母亲特别依赖父亲,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一有点不如意就冲老爷子发火。父亲倒是百依百顺,不气不恼。”有时,做儿子的甚至都为父亲的忍气吞声鸣不平。
母亲最初被诊断为肺癌,只剩下三个月的时候,儿子急得几乎晕厥,老爷子倒一脸镇定:“现在医学发达,无论如何都要争取让她多活些日子。”每次住院化疗,母亲瘦一圈,父亲也会跟着瘦一圈。奇迹还真的发生了。母亲熬过了三个月,熬过了五个月,熬过了一年……父亲俨然成了照顾病人的专家。
“老爷子过惯了苦日子,把钱看得特别重,但他给母亲买补品就像换了一个人,两万多元钱一斤的冬虫夏草,买起来连眼睛都不眨。别人一顿只吃两三条,他偏要给母亲吃五六条虫草……”忆起往事,儿子一声叹息。
母亲走了。虽然儿子把父亲接到家里,他还是能感觉到父亲的孤单。一次,爷俩喝酒,父亲说了掏心窝子的话:“平时不觉得,你妈走了之后,我心里空落落的。有人天天在耳朵边唠叨,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我真希望你妈能活过来,冲我发脾气也没关系。守着她,我心里踏实。”说着,父亲又一次老泪纵横。
最后相守的10年岁月,多了病痛的侵扰,父亲对母亲的爱,却越来越浓。他一直毫无怨言地默默付出,这样的爱情让人心酸,也让人心动。人世间,有爱人不离不弃地守着你,直到你最后那一刻,这难道不是幸福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