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美撞击天下学子的心灵

2009-04-28 07:48张丽钧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金针牡丹花花儿

春风拂过,柳丝抽芽,露出鹅黄。读本期“语文人物”栏目的两篇文章,如坐春风,如赏春景。爱心、诗心、悲悯心、事业心,熔铸于生花妙笔;教师、作家、校长、母亲,多重角色集于一身,这就是张丽钧老师多彩的人生。什么叫职业精神,什么叫生活品质,什么叫生命质量,读读张丽钧老师和胡中柱老师的这两篇文章,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编 者)

9篇文章被选为全国高考、各地中考写作、阅读背景材料:

2002年我担任高中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因此要“回避”高考考务工作。就在语文考试进行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我接到了我校考点副主任的电话,他激动地告诉我说:“高考作文的背景材料选自你的一篇文章啊!”说完就在电话里复述了那个登山者遇到暴风雪面临心灵的选择的故事。我听后明白自己确实“命中”了高考作文。很快,首发与选发了这篇文章的杂志社争相炒作这一事件,新华社发了通稿,各大门户网站也都发布了消息。

2005年高考刚结束,有个记者朋友打来电话,说想就我再次“命中”全国高考卷(Ⅲ)作文题的事采访我。我说:“拜托,你别声张了好不好?那个关于‘忘记与铭记的故事我的确曾在三年前写过,是从一个阿拉伯故事中衍化而来的,我那组文章的题目叫《洒扫心灵》,先在《深圳青年》发表,后被《读者》转载。说到底,我不过是早于学生们三年写了那篇‘话题作文,这有什么值得炒作的呢?”

从2002年到2008年,我的7篇文章先后被厦门(《捐赠天堂》)、玉林(《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陕西(《孩子,其实你不必这样》)、武汉(《创造月亮》)、云南(《锋利的纸》·非课改区)、陕西(《浇花》·课改区)、张掖(《牡丹花水》)选为中考现代文阅读背景材料。

于是,有人戏称:张丽钧的文章是中、高考“高危”文章!

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我是个高中语文教师,教语文当然必教作文,而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之大超过了所有学科中的任何一个题目,因此,老师和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我教作文比较特别,常和学生同写同练,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因了这个特点,我被同行称作是“会游泳的游泳教练”,而我则更喜欢声称自己是“热衷做示范动作的游泳教练”。由于我热衷做“示范动作”,涉猎的题材十分广泛,文字又少有瑕疵,有些文章被命题人选中也就算不上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了。

用爱与美撞击天下学子的心灵

我以为,每一个作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在心中塑造出一个理想的虚拟读者,他的文字就是为这个读者而生动。而我自己心中也有个“理想的虚拟读者”,那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我愿意用自己文字的谷物去勤心地喂养这个人,幸福地眼看着自己虔心侍弄出的文字慢慢成为他身上的一部分——嵌进了骨头,长进了血肉。我愿意潜心为那个“成长中的人”写作。我知道,每个成长中的人都是离不开考场的,我愿意在孩子应试的重大时刻和他的心灵幸福地相遇,愿意让他在我苦心写出的文字前做一些理性的、有价值的、终生难忘的思考。

如果我的文章果真如别人说的那样“高危”,我衷心希望考场中的孩子在紧张之余,在被中、高考分数操纵得险些失却了自己的时刻,能够在一张让他惧怕的考卷上读懂我的一颗心。

首先,这是一颗盛满了爱的心。应该说,《心灵的选择》中那个看似痴愚的登山者首先就是我自己。一个作家,心上有了,眼里才能有;眼里有了,笔下才能有。我有兴趣用干净的文本托举起这样一个干净的故事,是因为那颗圣心让我的笔无法绕过去。《捐赠天堂》中那个给灾区的小朋友捐赠毛毛熊的孩子以及那个给徐捐赠剪纸的孩子,都是住在童心中的爱的别样阐释。我不指望每一个考生都能准确无误地答对那些试题,但是,只要他的心在这张试卷的边缘颤抖过,并且若干年后,他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这颤抖,我就知足了。

其次,这是一颗盛满了美的心。我对自己有许多的不允,其中之一就是不允自己对美盲视。我在《浇花》中写道:“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与春风逗弄……”花盆里的杜鹃是花,花盆里的小草也是花啊!我在《牡丹花水》中写道:“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草活得那么苦,树活得那么苦,人活得那么苦。有一点儿浊水就很知足了,有一点儿冷水就很知足了,但,一个幸运的容器,竟有幸装了沸腾的清水!幸福的人盯着那水贪婪地看,他想,喔,总得给这水一个昵称吧?叫什么好呢?抬头看一眼窗外,院里的牡丹花开得正好,那欣然释放着的繁丽生命,多像这壶中滚沸的水呀!好了,就叫它‘牡丹花水吧……”这“人间烟火味里铺展着无尽的梦幻织锦”,让我心中有了又疼又暖的况味。花盆里不起眼的草,容器中寻常的水,我愿让考生借着我的眼睛看清这世间别致的花。

鸳鸯绣了从教看,“乐”把金针度与人

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云:“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在元氏看来,“鸳鸯”绣好了是可以任人欣赏的,但那根“金针”是万万不可度与他人的。这“坦率的自私”委实让人好气又好笑。

我不敢说自己的“鸳鸯”究竟绣得如何,也不敢说捏在手中的究竟是不是一根“金针”,但是,我愿意将自己的写作“秘诀”悉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中幸福成长。

在我看来,学生写不好作文,主要原因可概括为两个方面:无米而为炊;有米而不会为炊。这就要求老师帮学生解决“储米”和“为炊”的问题。

“储米”——法国作家布鲁斯说过:“生活先于文学,就像干活得先有材料一样。山里没有丰富的大理石,世界上千姿百态的雕像也就无从谈起。”在生活的舞台上,每天都有全新的剧目上演,一个“明眼”的人是可以看到那剧目的精彩之处的。有的同学以为生活乏味,不值得去留意,其实,乏味的不是生活,而是那颗不懂得停驻的人心。最精心的“储”就是做读书笔记。对于学生而言,再动人的文字,如果不落在纸上,就几乎不可能落在心里。摘录的过程他付出了艰辛,这使日后的反复浏览成为可能,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美文就是过眼烟云。

“为炊”——这是一个外化的过程,怎样才能做到“放言高论,笔端不窘”呢?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自己所占有的材料很好地呈现出来呢?和“奉命作文”相比,日常练笔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更有帮助。日常练笔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是自主性(不用教师、双亲御览),有感即发,我手写我心;第二是随意性,题材、体裁、字数均不受限,可以信马由缰地写;第三是跳跃性,对生活片断或人物片断的描写,偶发的联想,生活中非连贯性或非目标性的思考等,都可以诉诸笔端,往往更可闪现智慧的灵光。让学生爱上自己的那个与自我心灵对话的也许是杂乱无章的小本子,是一件值得语文老师欣慰的事。

与自己的学生“互为读者”,彼此见证生命的喜忧,互相温暖着、感动着、鼓励着往前走,我以为这比赢得高考高分重要千百倍。

我有时会有一种担忧,唯恐自己丧失了为那个“成长中的人”积极写作的热望。衷心期盼着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做“漂亮活”,用以答谢那曾经和即将与我心灵相遇的人。

猜你喜欢
金针牡丹花花儿
惜牡丹花①(其一)
牡丹花型研究进展
牡丹花有多少株
藏医金针疗法特色探析
牡丹花的启示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人与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