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电视现场报道的题材选择

2009-04-28 09:55刘云清
新闻爱好者 2009年5期
关键词:招远现场感现场报道

刘云清

电视现场报道以其强烈的现场感、时效性及“原汁原味”的画面、同期声吸引了广大受众的注意力,成为众多媒体的“亮点”。在当今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报道方式虽然独具魅力,但要让电视现场报道鲜活、传神、出彩并不容易,这就要求记者不仅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在题材的“拿捏”选择上还得下一番真工夫。

从现场感强的突发性重大事件中选题材。战争、地震、塌方、飞机失事、火车撞车、实施爆破等一些重大新闻事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现场感强,现场本身就极其新闻价值,因为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集中在一个新闻现场,新闻事态的发展能通过现场感吸引观众的眼球,所以现场报道的优势也得到了充分体现。2003年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报道的美国空袭现场,人们至今还历历在目,他站在离轰炸现场不远的楼顶上,震耳欲聋的轰炸声,火光冲天的背景,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观众“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现场气氛,因而现场报道的“第一时间”更具有说服力。

从政治性强的重大活动事件中选题材。在社会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大众关注的热点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完结大都是一次性的,常常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事件印证。正是这些“今天发生的新闻”构成了“明天回首的历史”,于是,大众对这样的事件有强烈的先睹为快、了解真相的欲望。此时,电视现场报道,便是满足这种欲望的最佳渠道,例如,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四川抗震救灾、全国“两会”报道等都是电视现场报道的最佳题材。在2008年12月15日的《新闻联播》中报道了各地海峡两岸三通的盛况,厦门、青岛、大连等码头长鸣的汽笛声和台湾松山、桃园机场轰鸣的机声此起彼伏,一艘艘巨轮抛锚远航、一架架飞机腾空而起,两岸人民打心底里的喜悦用最适合的现场报道形式表现出来,鲜活的画面、生动的细节、令人震撼的场景,逼真地反映了两岸人民盼了60年才实现的愿望。中央及省级电视台报道重大事件活动的机会层出不穷,县级地方电视台遭遇重大题材的几率和表现重大题材的能力和大台是无法相比的,但是地方台的记者如果选准现场报道角度,找准现场报道的定位,那么一条看似没有“亮点”的新闻也会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1997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自到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山东招远市考察素质教育,这类报道往往是以领导们的视察活动作为主线,而我在这次采写中摈弃常规的思维,以副总理的心愿为主线,通过李岚清副总理与师生英语对话的同期声以及大量细节的抓拍,声情并茂地将李岚清副总理对教育的殷切期望、对广大师生的亲切关怀,真实形象地传播出去,大大增强了报道的可视性。《副总理的心愿》获得了2007年全国县级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

从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社会“热点”中选题材。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社会“热点”为现场报道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电视现场报道只有直面热点难点问题,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服务性才会体现,才会由此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前几年招远黄金的无序开采冶炼形成了大量尾矿坝,环境污染和水污染都很严重,当地群众反响强烈,面对这件群众关心,可能会影响到群众生命的大事,笔者在污染现场采写了现场报道《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在当地和上级电视台播出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招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矿业秩序大整顿,规范了黄金开采秩序,现场报道和舆论监督在此发挥了巨大作用。五彩缤纷的普通百姓生活为现场报道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记者只有反映百姓呼声,电视现场报道才会有生命力。我在一次采访途中发现招远市文化区下水道堵塞,粪便在街上横流三天没人管,就连夜采写了现场报道《污水横流“趵突泉”扰民谁之过》,通过大量的现场采访和现场同期声,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群众利益不关心、工作不作为的弊端,节目播出的当天晚上有关部门就连夜召开会议,当夜疏通,老大难问题马上得到了解决。类似这样的热点、难点,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产不增收、乱占耕地、乱搭乱建、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农民科技屋“门前冷落鞍马稀”、农民工维权、黑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都可以作现场报道,这些现场报道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入到群众中去,因而受到群众的广泛关注。

从群众生活中捕捉鲜活生动的题材。事件性新闻适宜搞现场报道,但也不排斥非事件性新闻和典型经验作现场报道,招远市电视台播出的典型经验型现场报道《庄稼汉当家说了算》和《干部用公款群众来把关》是两条很好的现场报道,前者报道的是鲁格庄村率先在全省实行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里大到财务开支、小到宅基地划分,所有的事情都由村民代表当场拍板,后者报道的是留仙庄村先进的农村财务管理经验,村干部花的每笔钱都要经过村民把关,报道现场都是在村委大院的议事现场,记者在整条新闻的开始仅用十几秒现场解说了新闻背景后,即切入现场同期声,让观众如临其境地感受现场气氛,像这样的现场新闻,报道与事件的发生达到了同步,如再写解说词,就显得画蛇添足,放马后炮了。2005年笔者采写的分别获山东省县级广播电视作品新闻奖的现场报道《杨大娘设立希望奖》、《打工妹回家过年坐包机》和《300农民党员成为招远劳务输出的“金招牌”》、《“廉正灶”堵住两张嘴》、《招远再就业市场粥多僧少带来的启示》、《特殊的婚礼》等都来源于鲜活的现实生活,增强了地方新闻的新鲜味和乡土味。

总之,电视现场报道体现了观众对新闻改革的呼唤,也检验着媒体竞争的实力。电视记者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进行现场报道时,做到得心应手,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招远现场感现场报道
传递光明 融化冰雪 招远站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强化新闻记者的现场感 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深度剖析招远市古村落发展现状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
现场感:电视新闻报道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