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琼
(四川省渠县三汇镇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渠县,635208)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对我科2008年3月~2008年9月收治的66例COPD缓解期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经6个月的治疗及观察组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气短症状改善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缓解期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5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2008年3月~2008年9月,我们对66例缓解期COPD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6例均为我科2008年3月~2008年9月诊断为Ⅱ级中度以上COPD缓解期的男性住院患者,年龄38~76岁,平均(46.7±8.9)岁。病史、体征、X线表现和肺功能检查均符合2002年COPD诊治指南[2]。其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45例,其它肺部疾病合并肺气肿21例;有长期大量吸烟史46例。将66例患者均分为两组,两组病程、年龄及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1.2护理干预方法①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要及时正确引导、安慰患者,鼓励患者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家庭活动,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真诚的鼓励。②呼吸功能锻炼:首先向患者讲述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演示具体方法:锻炼时取头低、前倾立位,将左右手分别按放上腹部和前胸部,以便观察锻炼时胸腹的呼吸运动情况,放松胸壁和辅助呼吸肌。呼出的气流以能使距口唇15~20cm 处的蜡烛火焰倾斜而不熄灭为适度。③长期氧疗:指导患者在1.5~2.5L /min之间调整氧流量。选择双鼻头吸氧管,使用加温湿化装置, 依患者耐受情况逐步延长吸氧时间,直至每日15~18小时使静息状态下PaO2≥60mmHg 或SaO2 升至90%。④营养指导:指导家属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营养的方法。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 以刺激食欲。患者宜少食多餐,小口进食,细嚼慢咽,以减轻疲劳,减少空气吸入。
1.3疗效判定气短症状分级Ⅰ级:一般劳动时气短。Ⅱ级:平地步行无气短,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气短,同行同龄健康人无气短。Ⅲ级:慢走不及百步有气短。Ⅳ级:日常生活活动气短。Ⅴ级:安静时有气短。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气短症状改善比较两组患者经6个月的治疗及观察组的护理干预后,两组气短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与对照组比较,P< 0.05。
3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往往引起运动受限,进而产生肌肉萎缩,体质量减轻;由于活动减少,从而与社会脱离,产生孤独感与压抑感,不能进行适合他们年龄和经济地位的社会交往,这些改变相互关联,形成一种复杂的恶性循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日益认识到,对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也由过去单纯的生存率、复发率等生物学指标逐渐转向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指标。由于COPD 患者常有肺弹性回缩力降低,并伴有弥漫性小气道狭窄和胸内压增高,常导致呼气时小气道过早关闭和呼气流受限。缩唇呼吸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的陷闭和狭窄,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头低和前倾位时能增加膈肌肌力。变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能提高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困难。长期吸氧能纠正低氧血症和减轻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改善活动后气短,提高运动耐力,减轻症状,改善睡眠,减轻由于慢性缺氧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智力减退、头痛、嗜睡等精神症状。因营养不良可致膈肌收缩能力下降,呼吸肌中能量物质如ATP、磷酸、肌酸和糖原等储存量下降,影响呼吸肌收缩力和耐力,故营养干预至关重要。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气短症状改善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于COPD患者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长期的心理康复护理,制定科学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案,鼓励患者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以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减少急性发作期,改善呼吸功能,延缓COPD疾病的发展的目的,并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士枋.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9):703-704
(收稿日期:200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