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炜
(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炭总医院传染分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0例。结果:经过抗生素治疗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咳嗽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因人而异,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均能取得治愈或缓解病情。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06-01
咳痰是喉以下呼吸道内生理性分泌物,借助咳嗽将其排出体外。病理性痰的性质和量,可因病因及组织损害的程度不同而异,其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5.3岁。40例患者中咳嗽病史最长25年,最短1个月。
2临床表现
气管、支气管与肺实质受到理化因素刺激,或由于过敏、感染等均可发生炎症而形成痰。
2.1支气管疾患急性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内膜结核、异物、肿瘤、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痿等。
2.2肺部患疾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肺部感染,以及肿瘤、尘肺、肺气肿、肺水肿、肺梗死、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结节病、吕弗硫综合征、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2.3全身性疾病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Wegener肉芽肿等疾病所致的浸润、恶性肿瘤的肺转移等。
正常成人的呼吸道黏膜每日分泌黏液量约100mL,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当咽、喉气管、支气管或肺发生炎症时,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分泌增多,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浆液渗出。渗出物中含有红细胞、白细胞、游走细胞及纤维蛋白等,其与黏液及吸入的尘埃等混合而成痰。在肺淤血与肺水肿时,细胞毛细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的浆液渗出,可引起咳嗽与咳痰。
3诊断要点
3.1临床特点
3.1.1痰的性状浆液性痰或泡沫状痰见于肺水肿,粘液性痰无色透明而黏稠多见于急性炎症;黏液脓性痰见于气管炎、肺结核等,黄色或绿色脓性痰见于化脓性细菌所致的支气管肺泡炎症。血性痰多见于异物损伤、毒化剂侵蚀、炎症波及气道黏膜,也见于肺癌。
3.1.2痰量痰量多的疾病有肺水肿、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泡细胞癌、脓胸、支气管胸膜痿等。检查痰量一般以24小时为准,痰量增多反映支气管和肺的化脓炎症进展,痰量减少提示病情好转,中毒症状减轻。
3.1.3气味一般痰无臭味,放置久时可因细胞的分解作用产生臭味。厌氧菌感染时痰有恶臭,常见于肺脓肿、肺坏疽、支气管扩张、肺癌晚期。
3.1.4颜色无色透明或灰白色黏液痰见于正常人或轻度气管黏膜炎症时;黄色痰见于化脓性炎症;绿色痰见于黄疸、肺部绿脓杆菌感染;红色或红棕色痰见于肺癌、肺梗死等;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红褐色或巧克力色痰见于肺阿米巴病;烂桃样或果酱样痰见于肺吸虫病;棕色痰见于心力衰竭;灰色或黑色见于尘肺。
4临床治疗
4.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咳嗽的病因及原发疾病做相应治疗,如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2祛痰剂的应用大量痰液可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及通气功能,使病情恶化,因此,合理使用祛痰剂很有必要。常用祛痰剂有氯化铵、碘化钾、必咳平、糜蛋白酶、痰易净、胰脱氧核糖核酸及甘草、远至、桔梗等。亦可采用生理盐水加祛痰剂、抗生素做超声雾化吸入。
4.3体位引流对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患者,痰液量多时,可采用病变部位高于气管和喉部的体位,使痰液顺势咳出,每次15~30分钟,2~3次/天。
4.4吸引疗法对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昏迷、气管切开的患者,可用吸引器吸引痰液,亦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痰液。
4.5其他处理对手术后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应鼓励其咳嗽排痰,并且让患者勤翻身,用手轻轻拍击胸背部,使痰液松动,有助于将其排出。
5讨论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排出体外。但咳嗽病有病理性意义,为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部损伤的常见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感冒,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急慢性咽炎或喉炎,慢性扁桃体炎、急性会咽炎,喉结核等。这些疾病需控制好炎症,一般用消炎药,再加上辅助治疗均可得到良好效果。
(收稿日期: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