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09-04-28 09:06李玉花
商情 2009年50期
关键词:动机驱动教学法

李玉花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提出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学习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应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探索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具体的“任务”,接下来紧紧围绕如何完成任务来展开,任务完成时,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取得预期的目的。教学过程因为有了一个十分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而显得有条不紊。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教师答疑并提醒全体注意,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在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时,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3.给予学生成就感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

4.开拓学生的创造力

“任务驱动”对于学生,开始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创造丰富多彩的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引发的学生的无穷创造力。计算机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

猜你喜欢
动机驱动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