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贷款需求与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的挑战

2009-04-28 09:06陈志华
商情 2009年50期
关键词:农信社金融机构农户

陈志华

[摘要]金融业的竞争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如何面对挑战,提出新的课题,作者带着这一问题,深入农村、农户、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全面了解、分析、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金融业务 调查及建议

一、南平市延平区农民贷款需求状况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平市延平区地广人多、土地肥沃、自然环境优越,很多农民除从事传统的种植业外,还选择养殖业、渔业、经济作物种植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等。在所调查的166户农户中,有109户农户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种植业以外的行业;并且生活殷实的农户都从事于种植业以外的产业。调查显示:当地农民贷款主要投资于生产经营活动,很少有因为消费而贷款的农民。其中贷款需求低于5万元农户,主要以传统种植业为收入来源,他们的贷款主要用于买种子、农药、化肥等种植成本;而贷款需求高于五万的农户,基本从事比较大型的养殖业或木制品加工业等。

南平市延平区农民的思想比较开放。这一点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其一便是上文中提到的,南平市延平区农民放开胆子选择多种经营方式;另一方面在于他们有资金的需求时,如果是太平、漳湖的农民,当自己和亲友的资金不足的话,他们干脆选择放弃自己的生产计划,尤其他们根本不会选择贷款这种风险比较大的资金来源方式。然而王台、来舟、陕阳的农民有资金需求时则很大程度上选择向当地金融机构贷款,当他们的资金有剩余时也会在当地的金融机构存款,而相对便利的金融服务为他们的贷款和存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整体上讲,贷款的农户意识先进、积极致富。他们想致富一般会选择种植业以外的产业,要创收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自己向亲友筹集的少量资金无法弥补生产成本,不足的部分便衍生成农民对贷款的需求。同时从调查中得到:贷款额度大的农户比较集中且延续性强,这个现象是比较容易解释;这部分农户主要从事种植以外比较大型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一年需要大量贷款用于初期生产投资只能依靠贷款取得,而年终获得的较过去丰厚的利润,滋生出第二年贷款用于扩大规模的需求,对于农户来讲纯利润和少量存款显然不足以支持持续扩大规模,所以他们需要持续贷款。

困扰农民、农村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更大的一个问题在于当今很流行的“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即大部分农民在各金融机构中存款,这些金融机构本身是经济实体,为了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他们就会把从农村吸收的资金传递给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所以资金便从农村流到城市又流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农村的资金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三农问题”,使农村资金严重匮乏。

二、贷款机构的缺乏导致农民贷款可选择性低

虽然农村有这么多的金融机构,除储蓄所无贷款业务外,开立账户及管理费用大等原因的影响,愿意向农民发放小额的机构比较少,一般说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不向农民贷款;在邮储银行加入之前,真正向农户贷款的是农村信用社,所以农民本身的贷款机构选择本身就比较少。所以在邮储银行加入之前,农民小额贷款需求基本是靠农村信用社满足的;邮储银行介入后,也就这两个机构为农民提供贷款。

贷款可选择同时导致了另一个问题,贷款的利率定价问题。贷款必定需要支付利息,利息的多少即利率高低成为影响农民贷款最直接的因素,从调查中,自从邮储银行设立以后,少数农民选择从邮储银行而非农村信用社贷款就是因为农村信用社的利率一般比邮储银行的利率要高些。那么信用社的利率为什么会比邮储银行的利率高呢?据调查中了解得到,农村的贷款利率确定方法为在不超过国家规定上浮利率以内经过批准后,方可执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成本和其他费用比较高,而邮储银行因为管理层级比较少,组织的资金成本比较少低,所以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一般比邮储银行高些。

农村信贷的期限一般是一年期,从表面看,农民的生产都与农业有关,生产期限基本上是一年期,那么农村信贷一年还款跟农民的生产周期不是非常协调吗?但是调查中我们发现这对于农民其实是不合意的:对于从事种植业的农户来讲,贷款主要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他们的收入非常低,每年的毛收入一般只有三万元每户,他们利用资金只在一时却要付出一整年更高的利息成本,每年生产得到收成后除了还款本息并用于简单的家庭消费外他们所剩无几。第二年的生产成本又只能依靠贷款来支撑,这种类型的贷款季节性比较强,而且贷款户数比较多使得金融机构非常繁忙,所以一旦得不到贷款,他们的生产会受到影响。假如贷款期限短于一年,农户需要支付的利息少一些,而假如贷款期限长于一年,农户的贷款成本相对间接的减少。并且我们知道,有些农产品在来年出卖将会获得更多的收入,但农民为了还款只能在生产结束后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即刻卖出,这部分损失对于农民也是比较重的;对于贷款需求量大的农户来说,他们一般从事种植业以外的产业,虽然收入比较丰厚,丰厚的利润又刺激着他们继续投资扩大生产,而一年贷款到期他们必须还本付息,这样的话除了再贷款以外没有其他方式确保扩大生产规模,再贷款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假如贷款期限长于一年,他们的资金流转就容易安排,他们的资金利用率将会大大提高。综上,对于各种农民,贷款期限可调对他们的生产周期应相匹配。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民喜欢贷款程序比较简单的金融机构贷款。事实上,越是大型的银行,管理层越复杂、贷款线比较长,所以管理成本比较高,审批程序非常复杂,所以贷款从审批到拿到手时间拖得很长,农民为了生产才选择贷款,如果拿到贷款太晚有时难免失去好机会,对农民非常不利。随着农信社改革逐步深化,农信社逐渐增加了在服务,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办事效率,贷款审批缩减到能在几个工作日之内完成。

综上所述,南平市延平区的农民贷款需求受到了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当地资金供给本身不足。正如上文中提到的,当今农村金融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农村“资金外流”,多家金融机构吸存,走访过的农村金融机构,但是真正向农户发放贷款的非常有限,所以农户的资金需求本身不能得到全面满足,也正是因为资金不足,只有农村信用社给农户贷款。从我们对农户的走访中得知,很多农民因得不到及时的资金补充生产受到一些阻滞。

其次,信用担保难寻。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农民贷款要得到信用保证比较困难。所以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农村金融能否做好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信用风险依然是借贷双方面临的难题

农村金融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信用风险问题。当前资金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其他金融机构“有款贷不出”。而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要说明一点:至少在我们调查中,我们可以简单列举几个事实:第一,我们所调查的166农户中,没有一户曾经与其他人发生过经济纠纷;第二,农民之间的借款行为几乎是口头借贷,农民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比较高。同时,在走访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农民们的朴实与守信。除了及个别情况,农民们都会尽自己所能将贷款如期如数返还。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信用风险来自于农民道德缺陷的部分是很小的。

那么,影响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影响信用风险的一个很大原因来自于农民的实际收入情况。在所调查的166户农中,年收入在三万元至五万元的居多,可见延平区的农民还是富有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当地农民手里是不缺钱的。同时我们发现:除了个别农户,大多数农民在干事业的每年都要向金融机构或个人借贷。而且,并不是我们最初所想象的越穷农民借款越多,于此恰恰相反的是,在延平区的农民,越是富有的农民,贷款需求量越大,而且越容易贷到款。这很容易理解:富裕的农民不但贷款偿还率高,而且即便当前手中没有钱,其当年收入也是有保证的。所以农信社支持优质客户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收入越少,还款越有风险,也即信用风险越大。

农民借贷选择的信用保证根据其所处具体状况的不同而定。

极少数的农民选择抵押贷款。我们知道,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因此即便每家每户的住房面积以及宅基地面积都很大,也不能当作抵押。所以,农民会选择其他途径进行借贷。但我们也认识到:一旦农民有抵押权作保证,金融机构是不会承担过多的风险,因而也更愿意给其提供贷款。

有些农民和村领导的关系好或者村领导对其很信任,这一类农民中,有些就请领导作为保证人来进行借贷。可以说,这种担保方式为很多想贷款却苦于没有担保的农民很好的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村领导对村里各户的情况又十分了解,这就为信贷员减少了很多担忧,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个道德问题,如果农户还款能力并不十分确定,加之个别村干部实力不足都只是为了人情或者“小恩小惠”而作保证的话,还是存在一定信贷风险的。

与前两者相比,联保是一种新颖而又十分安全的方式。我们知道,在农村,农户与农户之间十分了解,这就使得联保小组的形成是一个相互评价,相互检验的过程,也保证了联保小组一个相互信任的小团体。这种自发形成的组织形式不仅为贷款机构减少了业务成本,也大大减少了信用风险。

此外,农信社也会采取信用等级评价的方式来减少信用风险。但是这样做就要信贷员十分辛苦地挨家挨户去走,去问,去审核,这加大了农信社的运营成本,提高了防范信用风险。

四、农民贷款需求反应出农信社的市场地位

从前文可以看出,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农信社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以南平市延平区农信社为例,截至2009年12月末,延平区农村信用社营业机构25家,其中:农信社18家、分社3家、储蓄所4家:在岗正式员工315人,资产总额18亿元,贷款余额达12亿元,农业贷款余额8亿元,分别占延平区5家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农业贷款总量的65.63%、61.60%、94.67%。存款同比增长26.13%,贷款增长53.65%,2005年至2009年,累计投放贷款中,农业贷款投放总额的63.09%,农业贷款总量及所占比例逐渐上升。09年年初以来,延平联社农户贷款余额35760万,农户小额信用及联保贷款6235万;农村经济组织及农村工商业贷款47700万元;其他贷款24690万元。农户贷款户数达13000许,近一年多来,延平联社新增贷款25661万元,其中支农贷款17059万元,占新贷款总额的66.48%,新增贷款农户3900许。延平区现有的银行金融机构中,只有农信社和邮政储蓄网点、部分农行网点到乡镇,工行、中行、建行网点均未渗透到乡镇。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农业银行业务范围十分有限,近几年为上市而撤离了大批网点,难以在短期重建;邮政储蓄虽有网点分布,但是只存少贷使得金融资源从本就供给不足的农村地区大量流出;在农村金融领域仅存的正规金融机构农信社,面临着服务存款总量少、经营状况受外部条件限制。近年来,农信社启动了公司制的商业化改革,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旧问题不断改善,但新矛盾也不断产生。大量农信社面临资金不充裕。虽然,目前农信社由于其成本高,资金少,以及体制产权等问题的掣肘,但农信社的经营扎根农村,网点遍布,有其独特的经验优势。

延平区是典型的农业区,除了少数几个位于市中心的基层农信社以外,其他的农信社都是以农村市场为主要目标。南平市延平区农信社改革选择以商业模式为主导,对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信社未来在进入体系中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农信社体制改革,包括统一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监管机制,实现风险管理,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目标就是以商业可持续的标准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不允许农信社再以服务三农作为政策性负担为借口。2010年,延平区农信社纳入改革试点,在农信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中,延平区的增资扩股速度将会惊人。风险管理机制下,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有大的改善趋势。

五、多元化竞争的挑战

虽然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仍不能满足农村巨大的金融缺口,在农村引入新的竞争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竞争的引入,也给农信社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

首先,邮储银行、商业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银行业微小金融机构,对农信社构成很大的竞争与挑战。所以,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中,已经开始于农信社分享业务。虽然就目前的情形来看,邮储银行有拾取农信社抛弃的风险过高,记录不良农户的“烂叶子”状况。但整体上,邮储银行是对农信社产生了冲击。

当然,农信社虽然点多面广,但相对于农村巨大的金融缺口来说,邮储银行的发展并非是在侵蚀农信社利益之上的。陕阳镇邮储银行经理有个生动地比喻:“农信社和邮储银行好吧两根蜡烛,共同点燃将更加明亮,光芒虽然想用同样的空间,但是一只并不会把另一只照灭。”

邮政储蓄的资金争夺。如果说相对村镇的竞争,农信社有其网点多,业务员经验充足的经验,尚可以静观其变,那么对于邮政储蓄的竞争,则不可坐视不理。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剩余存款而又没有强烈贷款需求的用户,部分将钱存在邮政储蓄。何况最近邮政储蓄试点搞存单质押贷款业务,要想到未来其利用好的网点建设与农信社竞争贷款业务,其竞争力不可小觑。

再次,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以及政策银行的介入。早先农行从农村撤出,造成了农信社在农村的一家独大,但事实上,多家金融机构竞争,农信社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打破农信社的垄断地位,对农信社来说也许是个巨大的冲击,农信社面临挑战是件好事情,当然,在农信社仍然是服务三农主力军的时候,国家还是应当对其给予政策的支持,使农村金融得以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融改革手册.2003.

猜你喜欢
农信社金融机构农户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作品获最佳创意奖银奖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河南省濮阳县联社:着力打遣“指尖上”的农信
农信社放下“背包”农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