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莲
[关键词]历史 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
创新教育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自己发现获取新知的教学过程。如何在教学中通过适当创设客观环境和心理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终生受益,成为历史教学要解决的首个课题。根据实践探索,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对诱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效果,而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创设无疑是诱导的切入点和一条有效的途径。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具有的意义: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二是学科教育的特定功能需要。三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本质所在。四是关注学生与环境的和谐。五是寻求学生的终身发展。六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地位。七是放飞学生的情感。八是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九是强调学习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开放式学习环境创设的手段如下。
一、丰富认知环境,给创新人格以自由拓展的空间
(1)拓展资源环境。历史教材由于受课时、篇幅和编著者的观点等因素限制,被抽象成诸多概念。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冲破教科书及教师讲授的狭小范踌,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史料,还历史以血肉,感知历史事件的迭宕,历史人物的丰满,历史画面的浓墨重彩。可采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到实地考察和搞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方式非常乐于接受。(2)拓展时空环境。资源环境的开放式引起时空环境的广阔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一节课文一个课时的固有习惯,不拘一格打破教材编排序列,进行合适的增减,并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内容,让学生思维在历史时空的隧道中穿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 (3)拓展思维环境。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资源环境与时空环境为思维环境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延展的空间。
二、优化评估环境,给创新人格以呈现价值的激励
(1)更新评估观念。打破“期末一考定优劣”的观念,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糅合统一,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轨迹,既注重共性与结果,又重视个性与过程。(2)完善评估机制。首先,评估结构的调整,以反映学生价值取向、学习技能和基础知识相统一的学科教育内容为评价指标。其次,评估职能的变化。在开卷评价中,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权威性评价相结合,从衡量评价等级到进行考核评定的整个过程,都允许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双向的实践引出学生认知冲突、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深刻性,从而达到创新力的发散。 (3)和谐的交往环境,给创新人格以互动的平台。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估环境的交互发展需要交往环境的协调作用。同时,建立现代的交往观,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认识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是创新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见,开放式环境创设利用多边交往方式,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了多向选择形式,从而提供了让学生自由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了个性充分发展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培养了人与人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