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杰 赵冶丽 任春华
一、选对品种,选好种苗
1、选对品种。选择细毛长山药、二毛山药和日本少药等品种。细毛山药和二毛山药都属于普通山药的变种,日本山药是一个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
2、选好种苗。种苗的使用方法有3种:一是使用山药栽子(即山药块茎上端有芽的一节,一般长30厘米左右):二是使用山药段子(即将山药块茎按8~10厘米分切成的段);三是使用山药零余子育出的栽子最好,其次是栽种1~2年的山药栽子,超过3年的栽子不能用,否则影响产量和品质。用山药块茎作种苗是比较先进的栽培方法,既解决了山药栽子不足的问题,且产量高,品种不易退化。山药段子,一般栽种时随切、随种,用300倍50%多菌灵WP药液浸泡1~2分钟,晾干后即可播种。二毛山药和细毛山药,可提前1个月切断,两端切口处粘一层草木灰和石灰,以减少病菌的浸染。
二、选地开沟,整畦造墒
1、选地开沟。应选择远离污染源、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轻壤土,忌盐碱地和粘土地,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至少1~1.2米土层内不得有粘土、沙砾等夹层,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内在品质也有不良影响。开沟应在冬春农闲季节进行,按100厘米行距或60~80厘米的大小行,采取“3翻1松”的刨沟法(即翻土3锨,第4锨土只松不上翻),沟深要达到100~120厘米,开沟时要和上年的错开,有条件的可采取机械刨沟。
2、整畦造墒。把开沟出的土分层捣碎,然后依次回填入沟,做成低于地表10厘米的沟畦,只留耕层的熟化土,以备栽种时覆土用,沟畦做好后,应先耥平后造墒灌水,造墒灌水的目的一是灌足底墒,二是根据水位线进一步耥平畦面,以使山药栽子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水下渗后,即可栽种。
三、施足基肥,适时种植
山药的种植,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5厘米地温稳定在9~10℃时即可种植(4月上旬)。有条件的也可使用地膜覆盖。种植方法:山药沟浇透水后,将种苗纵向平放在预先整好的10厘米深的沟畦中央,株距25厘米左右,每亩4000~4500株,然后覆土5~7厘米,在山药的两侧20厘米处施肥。一般每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3000~5000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公斤,有条件的施用腐熟棉籽饼30~40公斤,严禁施用氯化钾,禁止施用硝态氮肥,做到配方施肥,合理搭配,以确保硝酸盐等含量不超标。施肥后,再覆土5厘米,使之成一小高垄。
四、科学管理,适时采收贮藏
1、高架栽培。山药出苗后几天就甩条,不能直立生长,故需支架扶蔓。一般选用1.5米左右的小杆作支架最好。
2、浇水、排水与换水。山药性喜晴天、较低的空气湿度和较高的土壤温度,一生需浇水5~7次。在浇足底墒水的情况下,第1次水一般于基本奇苗时浇灌,以促进出苗和发根,第2次水宁早勿晚,不等头水见干即浇,以后根据降雨情况,半月浇水1次。伏天多雨季节,每次大的降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和进行涝浇园——换水,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地温,补充土壤空气。防止发病和死苗。
3、施肥。山药需肥量大,一般亩生产2000~2500公斤山药的地块,需纯氮10.7公斤、五氧化二磷7.3公斤、氧化钾8.7公斤,其比例为1.5:1:1.2。据试验证明,施用氮、磷、钾比例为1.5:1:3的田块产量最高。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在开花期进行1次追肥,此时即将进入块茎膨大期,可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硫酸钾15~20公斤。生长后期(8月上中旬)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10天1次,需喷2~3次。
4、中耕除草。山药发芽出苗期遇雨,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应立即松土。每次浇水和降雨后,都应进行浅耕,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促进块茎膨大。在山药的生长过程中,应及时除草。出苗前,每亩用50%草胺EC进行土壤封闭性除草。出苗后,用20~25毫升12.5%高效盖草能EC或40~45毫升6.9%威霸EW防除杂草。
5、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和炭疽病。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防治方法主要是避免行间郁闭高温,注意排涝,发病初期喷洒600倍70%甲基托布津WP或75%百菌清WP,7天喷1次,连喷2~3次;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及藤蔓,防治方法是实行轮作,及时消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喷洒600倍70%甲基托布津WP,7天喷1次,连喷2~3次。虫害主要有山药叶蜂,又名菜叶蜂,主要啃食叶肉,把叶片吃成网状,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方法是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或阿维菌素类喷雾。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如1605、甲胺磷、久效磷、氧化乐果等,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收获前20天内禁止用药,以确保山药中农药残留不超标;要交替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6、适时收。山药的茎叶遇霜则枯死,一般正常收获期是在霜降至封冻前,零余子的收获期一般比块茎早收1个月,收刨的山药,冬季贮存于地窖中,温度以4~7℃为宜,不要低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