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利
编者按: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结合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研究部门与一线教师们积极探索,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期,我们将聚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施策略两大方面,与教师们分享课改的收获,反思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发展碰撞出更多的教育智慧。
研究与改变教学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突出的特征,是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加强教学方式研究与探索,改变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要学习模式的教学方式,突出能力培养,突出主体参与的价值,推行自主、探究、合作与主动接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多种教学方式的提出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两种倾向:部分教师不理解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仍然延续以往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努力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与探索,但是由于老师更多接触的是课程理念的指导,如何将课程理念转变成适宜的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是推进中的难题。
因此,针对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了合作学习方式、体验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及讲授式教学方法,并分析了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共性问题,明确教学方式改革的难点,提出了结合学科特色进行学科教学方式的研究。
结合第一轮基础教育课改的实践研究,我们对以下五种教学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下面把研究的成果与老师们分享,希望能为老师们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实施的践行策略
我们在清晰认识各种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炼出各种教学方式有效实施的科学指导思想。
(一)合作学习方式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收获以下经验。
1.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2.要有明确的合作学习任务或目标。合作学习适宜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如教学任务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或教学目标包含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方面,提倡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采用探究或研究性学习,当解决仍然有困难时,采用小组合作或小组探究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合作学习的策略应有不同,如语言学科,合作学习主要是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信息,碰撞思维;而自然学科,大多是采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作业。
3.合作学习过程中人人承担责任并相互依存。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为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可通过角色互换、责任承包、随机提问等方式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组员的个人责任。
4.注重合作技能,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为从小组学习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学生需要具有一些合作技能和方法,倾听、交流、分享、互动等。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和评价的最终目标。通过评价,包括组内自评、组间评价、全班评价等,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二)体验学习方式实施策略
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生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通过反思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
1.情境设计要得当,要有真实性。有效的创设情境活动,要面向学生生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为依据;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自己对观点有深入的感悟。
2.体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进行体验时,教师要在行为、情感、认识等方面有得当的引导,要把学生从物境引入情境、心境、意境,使感悟不断深化。教师要明确情境或活动的设计目的,这样才能引导到位;要关注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或活动中参与或亲历的反映,及时导向;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
3.加强反思,引导领悟。体验是学习的过程,反思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反思是体验后的感悟过程,将静态的经历感受、心灵体验,被激活、被催化,使其与所学的内容产生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反思、梳理所获得的直接感受,激活他们原有的经验,深化认识;要关注和捕捉生成性的问题或新认识及感受,积极引导互动交流,进一步促进情感和认识的升华。
(三)探究学习方式实施策略
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探究性学习,必须有适合学生兴趣和认知水平的探究任务或问题。教师在提出探究任务或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探究任务或问题本身的生成性、开放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我们进行的课例研究中,发现成功的探究课例都有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任务。
2.探究学习各个环节和阶段要设计。在探究过程中,具有明确的阶段是实施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如在历史探究课例中,学生探究学习分为“知识铺垫、素材准备阶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阶段、分组初步探究阶段、分组继续探究和集体探究阶段、评价阶段”。教学具有比较明确的分段,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具有探究的任务,是探究学习的又一个明显特征。
(四)讲授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式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最广泛被使用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通过设计启发性强的问题和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增加讲授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
2.运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增强讲授的直观性、感染性,增大讲授教学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充分发挥讲授教学中情感直接传递和感染的作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
3.在教学中,注意教师角色,讲授中主导不主载,教师要为学生参与教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
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媒体、教学内容整体协调,通过互动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理想的教与学的环境。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改革。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简单的技术与教学的叠加,教师是要根据学科教学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地为教和学服务。
1.在体验学习中,运用多媒体能够将体验的情境创设,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2.在探究学习中,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网络,针对探究专题查阅资料,学生可收集到事例、数据、图文等各种相关资料,这些为论证观点、分析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3.在合作学习中,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认识情况的平台。网络为学生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提供了宽松、民主、自由的园地,为学生的问题探究,开辟了新渠道,有利于学生更广泛的学习。
4.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资源系统化制作成教学课件,以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辅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
三、教学方式改革的成效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教师对教学方式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各种教学方式的把握也不断成熟,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1.在学生观方面,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教材观方面,尝试拓展新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备课时,除利用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之外,教师还经常参考教学参考资料,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内容。如在教学中学语文《苏州园林》一文时,教师先分析了苏州园林的写作特点,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特点,教师选取了另一篇写苏州园林中一个小园的文章,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接着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文章之外,给学生看自己录制的顺义街心公园的录像,让学生分析苏州园林特点对顺义公园的影响。这一节课,教师始终围绕苏州园林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很好地整合和利用了教材以外的资源。
3.在教学观方面,多数教师开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注意创设情境,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中来;在评价观念方面,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教师关注过程性的评价,关注学生日常的表现,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1.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生了变化。多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到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同学互相配合、互相启发,积极动脑思考、大胆动手实践、主动交流,得到了结论、获得了体验。
2.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经验形成的过程。在教学方式的研究中,重视学生的体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一些活动,学生自主制定决策方案,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对知识进行拓展,对活动进行总结,都是学生自主活动,自觉探索,教师的作用是引领、组织和适时点拨,促其认识的升华,使学生经历了学习经验形成的过程。
3.使学生习得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教学方式的研究,使学生开始独立自主地学习和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收获了很多学习的方法。如化学探究课实验研究以后,一位学生写下了这样的感受:“这一次我们真的成了学习的主人,从实验的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的展示、同学之间的评价均由我们自己来完成,所有这一切都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探究的艰辛。”
四、问题与思考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同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基于已有的基础;教学方式在形式上是多样的、开放的。
1.加强对各种教学方式实现的心理机制的研究。使用某种课堂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表面的形式上,无法顾及到学生的思维状态,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教师对教学方式的理解问题,更主要的是教师缺少对各种教学方式心理机制的研究。
2.加强学科教学方式特征的研究。由于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所以教学方式的特征和流程在各个学科表现就不同,因此需要深化研究学科教学方式的特征,依据不同的学科,进一步探索各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使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
(作者单位: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