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2009-04-28 07:48曹娜娜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3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

曹娜娜

摘要:当今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政府都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来提升本国的综合竞争力。而资源型城市竞争力作为一国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为了改善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潜导产业

资源型城市作为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其在资源供给中产生的巨大功效,另一方面是部分资源型城市所产生的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巨大,因此使得对资源型城市的相关研究成为现在世界各国关心的焦点之一。

1资源型城市的内涵与特点

1.1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资源型城市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即天赋资源群聚集并以自然资源型产品为产业支柱的城市,是专门化职能城市的一种。[1]

从深层意义上看,其概念主要包括了两层的含义:一是资源型城市具备城市的共性。它往往是具有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人口聚居地和具有一定层级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是地理、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性地理区域[2]。其发展对周边地区同样存在经济扩散和辐射效应。二是这种城市是依托自然资源而建立的城市。资源对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的资源可以是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性的资源,也可以是森林、草原、土地等不易再生性的资源。

1.2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1.2.1经济结构单一,对资源依赖性强[3]。

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普遍是与资源相关的第二产业,而第一和第三产业在城市GDP总值的比重较小,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就业结构中,劳动力大都集中在第二产业,而从事其他产业的人数较少。因此可见城市的发展对主导产业的依赖性过大,而主导产业对城市的发展就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2.2城市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分散性较强。

资源型城市的开发具有突发性,其快速发展主要以对资源开发的大规模投入为基础,并没有从一开始对城市或区域进行详细、整体的布局规划,形成了我国现在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点多、线长、面广”。从而也造成了资源型城市一般都缺乏现代化城市应具有集聚经济效应。

1.2.3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经济效益低下。

资源型产业发展中,为了获得较大的效益,往往较重视储藏地的开发以及运输成本,它们普遍属于上游产业,而忽视能够产生更大附加值的深度加工业。因此,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此外,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过程中,产业结构中科技含量较低,因而资源耗费严重,经济效益低下。

2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2.1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性规律。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遵循先以第一产业为主导,进而第二产业为主导,最终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规律的。整个演变是从低级到高级,上升式的、前进的发展进程。在最后阶段,资源应大量集中于第三产业。而从资源型城市的特点中可以看出,其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这表明城市发展正处于工业经济时代。如果再进一步演化,则应第三产业得到大力的发展。而在资源型城市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非常低,第二产业的过度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协调,不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性规律,必然也会阻碍城市经济向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只有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才能使其经济增长得到进一步体现,才能符合产业结构的一般演进过程。

2.2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资源型城市竞争力必要手段。

城市竞争力是其综合发展能力的体现,它使得城市在日趋全球化的竞争中获得有利的地位。Gordon and Cheshire就曾指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其边界内能够比其他城市创造出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这不仅表现在它会获得更多的稀缺资源,而且还会优化配置这些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但是现阶段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高增长是倚靠资源型单一产业的高投入来支撑的。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过度消耗了大量资源,而且使这些处于上游产业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附加值更加低下。因而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其经济增长方式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生产效益。这不仅可以缓解我国能源消耗的巨大压力,而且有利于改变城市的产业结构技术构成,使其产业链趋于完整,更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2.3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资源型城市的共有现象。大规模资源开发和利用必然会造成所在区域“三废”的增加,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在资源性约束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在2007年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而产业结构调整是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方式。

2.4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稳定与发展的必要途径。

现阶段,我国资源型城市已有不少处在资源枯竭的边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累积了许多矛盾和冲突。例如就业结构单一,较大比例的劳动力集中在第二产业中,一旦发生资源衰竭的情况,就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失业,这对于城市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将有重要的影响。除了就业方面,这些矛盾与冲突还表现在经济结构失衡、替代产业发展能力较弱、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成为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稳定与发展的必要途径。

3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与建议

2007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给出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培育潜导产业,转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

资源型城市要想改变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资源型城市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降低第二产业劳动力集中度,使经济结构失衡的情况得以一定程度缓解。二是注重培育潜导产业。潜导产业指的是“目前尚不是很重要,作用还不够很大,但发展潜力较大或者代表将来产业发展方向、前景较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升为主导地位的产业”[4]。潜导产业对现行主导产业有不可忽视的替代作用,对于其他产业又有一定的辐射作用,这对于资源型城市经济活动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2实施人才吸引政策,促进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转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

资源型城市的对资源粗放式的开发和利用,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效应,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应实施积极的人才吸引政策,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产业内技术进步以及自主创新,最终提高主导企业产品的附加值,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由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发展。

3.3充分利用现存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资源型城市虽然城市布局具有突发性和分散性的特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但是也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例如传统交通运输设施相对完善、能源优先保证等。所以应该注重发展产业链中下游产业,发展原材料细化工业,利用传统交通运输系统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注重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再加工,减少环境污染,加大对节能减排企业的发展力度。

参考文献:

[1]郑伯红.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及案例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9(3),第11卷第1期:51-52.

[2]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66-167.

[3]刘力钢,罗元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57-58.

[4]慈福义.鲁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总体构想和产业发展序列研究[J].烟台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4):299.

[5]齐建珍.资源型城市转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如何“破茧成蝶”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