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绿地建设

2009-04-28 07:48陈惠飞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

陈惠飞

摘要: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规划的必要性,并对其原则、特点和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新农村园林绿地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及人文资源,依托区域经济,遵循建设节约型社会原则,才能确保规范有效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

1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农村绿地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和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所以说,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农村园林风貌的根本体现。

1.2 新农村绿地

新农村绿地建设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主要的任务。当前,关于城市绿地建设方面的资料很多,比较完善。但是,在新农村绿地建设方面可以借鉴的资料却十分有限,主要是因为:新农村的建设问题才刚刚起步,在政策、经济等方面都还比较滞后;新农村绿地建设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绿地建设,必须有一套切合实际的绿地建设的方法来指导。所以,目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按照新农村自身的特点制定一套实施措施来进行园林绿地景观规划建设。

2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地规划与建设

新农村绿地规划与设计就是要解决如何合理地安排乡村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来为人们创造高效、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环境,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新农村自然生态环境。

2.1 新农村绿地规划的特点

2.1.1 整体综合性原则景观是由一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形象体现,是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的复合载体。

2.1.2 注重景观用地的利用景观用地不仅应考虑人类的短期需求,更应强调其作为整体生态单元的生态价值、供人类观赏的美学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2.1.3 注重土地利用的空间布置根据景观优化利用原则,实现特定地点的最佳使用价值或者为特定利用方式选择最优地点。

2.1.4 景观多样性原则规划必须注重人们生活的各种不同需求,以及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着眼于传承地方民族文化和不断地丰富生物环境。

2.1.5 自然景观的优先保护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人类对自然的介入应约束在环境容量以内,不破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的基本通道,创造既服务于人类,又与自然环境相融洽的最佳场所。

2.2 规划原则

2.2.1 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绿化指标体系由于现在农村在地理位置、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相应的绿地指标也应有所不同,所以要从实际出发,确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指标体系,对绿地建设进行动态控制,以便指导资金投入,便于绿化建设的控制和操作。

2.2.2 适当处理好乡村景观与城市化园林景观的相互协调关系广阔的田野、蜿蜒的河流、河边的林带形成了田园乡村景观,而小城镇往往处于乡村田园环境之中,所以要使两者协调一致,融为一体。

2.2.3 全面绿化,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就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城市、农村“两张皮”的错误认识,做好城市园林发展与乡村园林的协调发展,把农村作为区域发展的延伸,建立在城乡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上进行策划和打造。

2.2.4要重视新农村本身的特色、文化内涵不同地区在其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积淀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地方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色。在新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绿地往往是地方性民族文化的载体。

2.3 新农村绿地建设模式

由于农村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较大,在新农村园林绿地规划建设时,应制定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着力体现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并要正确处理保护文脉与村镇建设的关系,实现传承历史文化与融入现代文明的有机统一。因此,要在坚持标准基本统一的基础上,区别对待新农村建设,应因地制宜,力求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2.3.1山水田园风光型在一些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建设时要注重彰显特色,保护好山体、河流、水塘,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园林绿地尽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可依地势环境布局,力争与山水田园、人文景观协调,打造一批颇具景观特色的田园风光型绿地。

2.3.2城郊园林社区型对于地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具有区位独特、基础较好、环境较优的优势的农村,新农村园林绿地建设要紧紧围绕“社区为城市服务,城市促社区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在规划时既要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统一,更要利用好城市的辐射拉动功能,注重生态建设,强化服务功能,作为城区的延伸区、补充区和服务区,与城市融为一体,打造既有园林风情,又颇具城市特色的园林社区型新绿地。

2.3.3农村“城镇”型对于一些农村,应充分发挥区位较好、经济较强的优势,有的农村园区经济发达,可按照乡村城镇化的道路,结合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来进行。根据“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文明创建活动,进行小康设施建设。

2.4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地建设的实施

2.4.1坚持观念先导,重视新农村绿化建设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家园。

2.4.2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必须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生态环境友好的新面貌等方面的内容,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制定科学的绿地规划方案。

2.4.3坚持依托区域经济,统筹解决新农村绿化建设的问题。首先要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抓住各自有利的地理条件优势,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整合资源,聚集资金,用城乡统筹的办法来进行新农村的绿化建设。

2.4.4以创新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绿化建设需要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政府是推动绿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农民积极参与,是绿化建设的主体力量;特别市社会各界给予资金、技术和知识等的支持,搞好绿地规划设计,更是新农村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所在。

3结语

在新农村绿地建设中,园林绿地规划建设须从新农村实际出发,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遵循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原则。突出新农村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一套针对性强的新农村绿地系统规范,才能确保新农村绿地建设沿着规范有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

参考文献:

[1]祝自敏,胡希军,赵晓英.走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景观规划之路[J].北方园艺,2007(8).

[2]谢衍忆,张龙彪.论现代乡村建设中规划理论体系的构建[J].科技广场, 2006(3).

[3]胡希军,刘玉桥,祝自敏,陈存友.农村景观文化及其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2007(6).

[4]陆德佳.新农村建设劳动力缺失问题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6).

[5]赵庆海,费利群.国外乡村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问题,2007(2).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