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 行
望文生义释“不爽”
毫发不爽 háofà-bùshuǎng
一个学生写道:“小王今天被雨淋了,浑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这里的“毫发不爽”被误用了。
“毫发不爽”原作“纤毫无爽”,极细微的差错或失误也没有。形容非常正确。见于《魏书·律历志下》:“(李业兴对曰)岁星行天,伺候以来八九余年,恒不及二度。今新历加二度。至于夕伏晨见(现),纤毫无爽。”后来多用“毫发不爽”形容无丝毫差错。毫发:毫毛和头发,形容极其微小。爽:差错。例如:①清代钱泳《履园丛话·收藏》:“较诸全书,虽只吉光片语,而与石本对勘,则结体用笔,毫发不爽。”②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③这个结果与大家预料的一模一样,毫发不爽。
上面那个学生之所以把“毫发不爽”用错,纯属望文生义,把“爽”误解成“爽快”,以为“毫发不爽”是“毛发不爽快”的意思,其实不然。
皇上错用“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hù'è-bùquān
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有这么一段故事:微服的康熙与凤儿小姐在押镖途中遇上一伙劫镖的强盗,双方交手,强盗大败,康熙欲将他们押送官府处置,而自幼行走江湖的凤儿小姐深知,天下盗匪四起,皆因生计所逼。乃萌生同情,力阻康熙,并赠强盗银两。康熙是不能容忍在自己统治的“盛世”有强盗存在的,见自己意中人居然同情贼人,不由怒斥凤儿:“你这是怙恶不悛啊!”
金口玉言的天子怎么也如此的不慎其言呢?
“怙恶不悛”原为“长恶不悛”。长(zhǎng):积。坚持作恶,不肯悔改。见于《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后来多为“怙恶不悛”。怙:凭恃,依仗,坚持;悛:悔改。例如:①《宋史》:“负罪之人,多非善良,贪残凶暴,无所不至。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悛,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②《金史》:“其或怙恶不悛,举众讨之,顾亦未晚也。”③《元史》:“若能悔悟首实,则原其罪;若迷谬怙恶不悛,然后绳之以法不少贷。”
上述例句是编剧的人错解“怙恶不悛”为“姑息养奸”,这才让皇上说出贻笑大方的话来。
演戏难以“绘声绘色”
绘声绘色 huìshēng-huìsè
有报道称:“这场戏演得绘声绘色,赢得满场观众的喝彩。”这里,“绘声绘色”用得不当,“演戏”是不能用“绘声绘色”来形容的。
“绘声绘色”见于朱庭珍《筱园诗话》:“必使山情水性,因绘声绘色而曲得其真;务期天巧地灵,借人工人籁而毕传其妙。”后来用“绘声绘色”形容描写、叙述生动逼真。例如:①女人是感性的,常常能绘声绘色地讲一件挺平常的事。②早就听人绘声绘色地描述过他的家如何如何古朴。走进一看,哇!古典渗透了客厅的每个角落。③她说得绘声绘色,听的人都入了迷。
“绘声绘色”一般用于人们的口头讲述或描写,生动逼真地再现人们看不见的情景和听不见的声音,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用于演员的独白或演唱是可以的,用于“演戏”是不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