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重在公平与合理

2009-04-28 09:55曹中铭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7期
关键词:新股分配定价

曹中铭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一直广受关注,主要原因在于新股发行不仅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更关系到市场的长治久安与健康发展。去年大小非的大肆抛售,曾经引发了市场对于新股发行制度的大讨论,而在今年,随着连续数个月时间没有一只新股发行,关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问题再次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两会”期间,证监会的相关人员与诸多政协委员或对新股发行问题发表了看法,或直接以提案的方式表明其态度。作为证券市场三大功能之一的融资功能遭到扭曲,一方面不利于“新鲜血液”加盟市场,另一方面显然也不利于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市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回顾A股市场的短暂历史,新股发行制度几经变化。从最初的行政审核定价,到2001年推行“市场化”改革发行新股,再到2004年新股询价机制的出台,然后是新老划断后的以全流通模式发行新股,彰显出A股市场从不规范向规范化过渡,从行政管制向市场化发展的过程。

但是,前几次新股的相关改革或因制度的局限性,或因市场本身的矛盾,显然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如行政审核定价剥夺了市场的定价权,2001年的“市场化”发行曾导致闽东电力创出了8869倍的“天价”市盈率(此纪录后被中国人寿与中国远洋“刷新”),询价制实施过程中暗箱操作严重,而所谓的全流通模式发行与原先相比其实是“换汤不换药”,仅仅只是发起人大股东持股上市流通无需支付股改对价罢了。

现行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定价上的不合理。由于新股发行只有全流通之名,而无全流通之实,因此无论是新股的发行价格,还是上市后的挂牌价格,都明显背离上市公司本身的估值。如此格局,必然导致上市公司可以最大限度地融到资金,但却将风险推向了二级市场,进而容易引发市场的巨大震荡。

其二是新股分配制度不公平。市值配售机制回归“资金为王”的分配方式之后,大资金、大机构成为最大的赢家。而且,询价对象还可以脚踏“两只船”分别从网上申购与网下配售获取新股筹码。另外,“资金为王”的分配方式,容易产生专业的“打新族”,由于“新股不改”神话的频频上演,这些专业打新股资金从不承担市场的风险,却抽走市场的活跃资金。而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讲,中签如同“中彩”般艰难,难以分食新股的一杯羹。

其三则是不能妥善解决大小限问题。去年与今年股指反弹过程中大小非的大肆抛售,本质上是目后大小限解禁后的预演。如果不能解决好大小限问题,即使大小非的冲击过后,市场将长期面临着大小限的困扰。而成本极低的大小限无疑将对市场形成长久的压力,这显然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

因此,改革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应该从新股定价与分配方式上着手。新股定价上的合理,有益于倡导市场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减少市场的剧烈波动。实现资本市场从“圈钱市”的“跛脚”独行到融资场所与投资场所“两条腿”走路的良性循环。分配方式上的公平,则有益于提升整个市场的信心,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能体现出市场的“三公”原则。

笔者以为,关于新股的定价问题,除了进一步规范询价对象的报价行为,以求询出合理的发行价格之外,理顺供求矛盾才是其中的突破口,如通过增加发行额度,缩短大小限的限售期等来解决(当然需要《公司法》相关条款的修改),此举将提前释放大小限日后对市场所造成的压力。而在新股分配方面,不妨借鉴香港市场的“红鞋”制度,保证每位申购者都有份,以便向中小投资者进行利益倾斜。

“两会”期间,中国证监会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新股发行机制会更重视小投资者的意愿。到底监管层将出台怎样的改革方案,是否真的更有利于市场与中小投资者,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新股分配定价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不妨以平常心来看待新股破发现象
最新出版图书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阅读理解Ⅳ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
新股破发是价值回归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