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雪青
高中英语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用足了劲却收效甚微的普遍现象,这时我们常会抱怨学生脑子笨、态度差。究其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学不得法才是症结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导致教学失败的原因之一。为此,要实现“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教育目标,大面积提高英语成绩,我们不能只限于盯在眼前学生“学会”,而是要放眼他们将来“学会”。在加强英语学法指导方面我注重“五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法指导与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育学明确指出: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指导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能动过程。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讨教法的同时,应该更多地传授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诸如预习、听课、复习、记忆、课外学习等方法。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体现出以“教法”为主导,“学法”为主体的依存关系。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无论是知识面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较大的不同。他们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而更多的是想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索和理解去接受知识。高中生英语教学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有些英语教师在教学时面面俱到,还唯恐漏讲了什么;而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能做到精讲多练,加强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他们每传授一方面的知识都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正所谓“善学者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二、学法指导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知识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其学法也各异。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必须首选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和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原有知识及学习的普查工作,找出薄弱环节,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
高中生学习英语已不再像接触英语不久的学生那么好奇,他们开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独立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法”。为此,我在英语课堂中采用了分层教学法,这样既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学法指导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灵活运用
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心理与生理的角度看,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学习者就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各种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容易被接受和储存。反之,学习者情绪低落时,对学习感到厌倦,甚至反感,整个神经活动受到抑制,学习效果就会大受影响。因此,我们除了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动机、作用、自信心和目的的教育外,更要用自己的工作热情、责任心去关心、帮助学生以博得他们的信赖,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才会始终保持在高涨而平稳的状态,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法指导与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
一个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能力,即使懂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他们学好英语仍不会有多大的帮助。相反,要具有相当强的能力,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法,定会使他们如虎添翼。比如,许多学生感到单词难记,我们就向他们介绍一种记忆单词的新方法:英语语汇逻辑记忆法;学生认为阅读速度慢,我就向他们介绍阅读的方法:导读和略读等等。我认为,能力与方法相辅相成、互为作用,能力为方法的运用提供可靠的保证,而科学的方法又会促进能力的发展。
五、学法指导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相结合
学好英语仅靠课堂的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教学还应该与课外学习相辅相成。因此不能忽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的习惯,还要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上下功夫。比如,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扩大阅读量,还要指导学生阅读适宜的英语读物,让他们养成在课外多读的好习惯。多读可使他们吸收丰富的词汇、语法,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语、思维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及欧美国家风土人情。
我坚信,只要持之以恒,加强指导,学生自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那样:“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力自为研索,自求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