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家庭情绪表达规则及其影响

2009-04-27 10:03项丽娜王庆多
商情 2009年1期
关键词:弱化调控规则

项丽娜 王庆多

【摘 要】本研究抽样调查了某高校大二至大四年级的153名学生,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列举承袭于家庭或家族的情绪表达规则及带给自己的情绪体验。调查显示:(1)大学生的情绪表达规则以弱化和自然化为主,夸大的方式较不被鼓励,同时允许真实表达情绪;2)无论是对外表达还是对内调控,情绪表达规则带给学生的体验均是正负向感受皆有,且正向多于负向,这既反映学生对家庭情绪表达规则的认同,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提示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厘清自身的家庭情绪表达规则,进而提高其情绪调控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情绪表达规则 家庭情绪自我报告大学生

一、问题提出

《认知疗法和情绪障碍》中提到:“一个人应用一种心理规则去指导他的行动,并评估他自己以及其他人。他应用这些规则去判断他自己的行为或者其他人的行为是‘错还是‘对……我们应用这些规则时,不仅把它看作是行动的指南,也用来提供一种理解生活环境的框架。”可见,人是受规则支配的动物,无论是显规则还是潜规则。因此,在处理大学生情绪冲突、培养更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时,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情绪表达规则显得尤为关键。

情绪表达规则(affective or emotional display rules)是Ekman和Friesen(1969)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了一套规则,用以指导特定社会境下表现社会所期望的情绪;这套规则共有四条:(1)弱化;(2)夸大;(3)自然化或中性化;(4)伪装。不难看出,此定义侧重内部情绪体验与外部情绪表现的不一致。Southam-Gerow(2002)则认为情绪表达规则是存在于特定文化背景下,个体对其不断进行意义建构,并最终内化为自身信念一部分的社会规则。他从对外和对内的功能性出发将其分为两种方式:(1)利用外部情绪表现与他人沟通;(2)利用头脑中情绪表达规则的知识调节自身情绪体验。俞国良等人(2004)将情绪表达规则定义为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相对于个体而言客观存在于外界的社会性规则。它规定了个体在什么情境下,对谁、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而不管个体内心真正的情绪状态如何。

二、研究过程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持有的情绪表达规则,以及主要的规则带给了他们何种情绪体验。2008年10月我们在某高校进行了大二~至大四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问卷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在简单介绍情绪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后,由学生反省自身的情绪表达规则,主要是传承自家庭或家族内部的,无论是言语明确传达的还是素日教养中潜含的均可,每人至少写5条,然后标出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一条,以及它带给自己的情绪体验。回收问卷162份,有效问卷153份。

三、结果与分析

整理调查问卷我们发现,从家庭或家族继承下来的情绪表达规则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向外部的、针对他人的情绪表达或情绪沟通,另一类是指向内部的、针对自身的情绪调节和情商培养。下面我们结合进行分别论述。

(一)指向外部的情绪表达规则

(二)指向内部的情绪表达规则

四、讨论与对策建议

从上述结果不难看出,Ekman和Friesen所划分的4种情绪表达方式在我们的调查中均有体现。不同的是,在产生正向情绪中,我们发现也有接纳和表达真实情绪的规则,这使得孩子因为自己的情绪被接受和肯定而充满自信。事实上,情绪表达规则概念本身包含一个假设,即个体表现情绪与实际体验情绪并非一致。但是,我们的学生并不这样理解。

从这四种方式各自所占的比例来看,夸大自己的情绪体验,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都是不被鼓励的,弱化以及自然化仍然是主要的“标准”和“手段”。这不仅说明压抑情绪确实是主要的防御机制,而且也与中国历来所推崇的隐忍和中庸哲学相一致。所以,当采用弱化或自然化的规则时,在部分学生反映感到压抑、郁闷的同时,另外一部分学生反映自己的情绪趋向于平静、平衡。这一方面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是“郁闷”,另一方面也令我们看到贴合并扎根于文化深层时带来的沉稳和谐。

无论是对外的情绪表达还是对内的情绪控制,产生正向情绪的比例均高于产生负向情绪的(49 Vs.24;58 VS.22),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大体上还是较为认同家庭或父母教导的情绪表达规则的。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单元,也就是说大学生还是较能接受文化传承中情绪表达规则这一部分的。但是,面临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也使得他们产生一定的困扰,并滋生出委屈无力感。那么,怎么既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又去适应社会当下的现实,将是人们做情绪调控的努力方向。

家庭情绪表达规则规定了我们可以拥有什么感受及表达什么感受。显规则是“不能、不该、应该、必须……”,潜规则是语言说不出来而一家人心照不宣的“别在家人面前表现自己的不愉快……”。父母亲的言传身教像空气一样,在这样的家庭的文化环境熏陶下,我们学会了怎样理解事物、怎样表达自我的认知与情绪、怎样人际互动。如果原生家庭没有给我们机会好好学习情绪的辨识以及适度表达、客观地看待和评价事物以及良好的行为模式,长大以后也许我们会依旧偏激、任性、缺少弹性,自我觉察和感同身受的能力也会相对欠缺。所以帮助大学生反省提炼出从家庭或家族甚至社会文化中承袭的情绪表达规则,并进一步勾勒出规则与情绪状态的对应联系,无疑将有助于改变其在情绪表达中的莫名被动地位,增强其调控情绪的主观能动力。

五、小结

(1)大学生的情绪表达规则以弱化和自然化为主,夸大的方式较不被鼓励,同时中国家庭中也有允许接纳和真实表达情绪的规则;

(2)无论是对外表达还是对内调控,情绪表达规则带给学生的体验均是正负向感受皆有,且正向多于负向,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3)帮助学生厘清自身的家庭情绪表达规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辨识情绪、调控情绪。

参考文献:[1]候瑞鹤,俞国良,林崇德.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04,12(3):387~-394.

[2]汪新建.个人生活规则的探索与修正——韦斯勒之认知评价理论的当代解读.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猜你喜欢
弱化调控规则
永续债的资本弱化问题探析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浅析当代藏语使用弱化问题及其对策
如何调控困意
让规则不规则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
静美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