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农村学校排危攻坚战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09-04-27 10:03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3期
关键词:危房危房改造校舍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田欣

(2009年2月2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冲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把农村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既有紧迫性,更有深远意义。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问题(排危工作)十分关注、深表担忧。最近,恩培书记和光荣省长专门听取了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的情况汇报,并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抓紧时间、加快解决好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同志和我、高峰同志,在今年春节刚收假后又专题作了一次研究。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研究、分析当前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全省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推动我省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排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农村教育事关亿万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协调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省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把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的重中之重,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千方百计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农村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整体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提高全省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由于我省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受自然条件、历史积累、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全省农村教育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当前尤其以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最为突出,点多面广,安全隐患多,是最令人担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坚持把排危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每年排除8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7年来共投入排危资金44.21亿元,排除危房686.73万平方米,排危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多种原因,我省农村中小学排危形势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排危工作还面临很大困难。目前,全省农村中小学还有D级危房面积500万平方米(含94万平方米的教师危房),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危房面积约1平方米,D级危房面积占校舍总面积的11%,有近50万中小学生仍在D级危房中学习和生活。这些农村中小学危房,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严重影响教育质量,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广大师生和家长热切期盼尽快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排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要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云南的一大突出省情;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任务。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树立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理念,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保障农村孩子也能接受良好教育。去年我省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和目前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共同反映和疏理出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我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拉大了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而且还严重制约农村的改革发展,严重影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变农村教育发展落后的状况,提高农村社会发展程度,从而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全省城乡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是落实“科教兴滇”战略、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是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虽然我省农村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依然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就是要通过全面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为广大师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促进全省基础教育加快发展,为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和实现全省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是落实学校安全责任、维护师生生命安全的迫切需要。维护群众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关切点。当前,安全工作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基本职责,特别是学校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我省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新构造与现代构造运动强烈,地震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破坏性地震频繁发生、地震灾害特别严重的省份之一。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地方。隐患险于明火,防患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未雨绸缪,把师生生命安全永远摆在第一位,加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尽快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努力排除校舍安全隐患,让广大家长放心,让广大学生安心,让党和政府放心。

二、抓住机遇、扎实推进,坚定不移地打一场农村中小学排危攻坚战

从当前形势看,推进排危工作面临十分难得的机遇。一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新的部署,为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二是认真分析并汲取汶川地震的深刻教训,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舍质量已成社会共识,必须把加强抗震设防放在校舍建设的重要位置。三是中央出台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为加快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前钢筋、水泥等建材市场价格偏低,也可以大大降低危房改造成本。四是当前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而目前我省农村教育发展状况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村教育体制亟待改革,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教育投入急待增加。总之,排除农村中小学危房,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也是在当前严峻形势下化危为机、共克时艰、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排危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从2009年起,力争通过3~5年时间的集中攻坚,到2012年基本完成全省农村中小学现有500万平方米(含94万平方米教师住房)危房改造任务,实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布局结构更加合理,抗震能力明显增强,并逐步建立我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长效机制。排危工作的总的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建设平安校园为目标,把排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一件惠及千万学生和家长的实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财政支持、分类安排,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标准建设、规范管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的工作思路,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财力,坚决打一场农村中小学排危攻坚战,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为促进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实现教育公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是打牢九年义务教育基础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要按照“以县为主、州市统筹,限期拆除、先拆后补,分期拨付、责任到人”的要求,切实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以县为主,就是按照发展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县级政府在排危工作中负主要责任;州市统筹,就是州市政府作为本辖区排危工作的主体,统筹安排本地中小学排危工作;限期拆除,就是凡规划安排排除的中小学D级危房,一旦确定排危资金安排,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拆除,才能得到中央及省级资金补助;分期拨付,就是根据各州市排危进度和工作开展情况及实效,由省财政厅、教育厅将排危资金分期下拨全省各地;责任到人,就是将每个危改项目的工作要求和责任落实到建设单位负责人。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工程税费减免的规定,免除排危工程中的建筑税费和减免其他税收。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政府责任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争取各种社会捐助,以实施“希望工程”等多种形式多方争取危房改造资金。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排危工作,统筹好全省16个州市,统筹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边境地区和非边境地区、重点地区和非重点地区,推进全省范围内的整体排危工程,实现3~5年内一次性排完的工作目标,不留死角、不留后患。要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把排危工作与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寄宿制工程、中小学维修改造工程结合起来,整合资金,提高效益;二是把排危工作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大幅度压缩一师一校,加大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建设,实行“三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村委会所在地集中;三是把排危工作与启动中小学教师住房建设结合起来,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要根据人口分布状况、经济水平、地理环境和农村基础教育中长期发展需求,特别要考虑当前我省城镇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行政区域调整对农村中小学规模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根据规划确定的年度资金额度,科学合理地安排,分期、分批排除农村中小学危房。

3.财政支持,分类安排。在现有条件下,排危工作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靠财政投入。在中央财政支持下省级财政将加大投入力度,2009年、2010年每年安排8亿元,从2011年起,按长效机制核定的资金额度安排。各地所需排危资金除中央和省级按标准给予补助外,其余由州市负责筹集解决。省安排的排危资金按普惠原则,结合各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省对各地的补助比例,分不同的档次给予补助。各地要统筹安排,科学使用好排危资金,确保发挥最大效益。要锁定危房面积在GIS校舍管理系统中只减不增,排危工程基本完成任务后,中小学危改工作进入长效管理机制,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改资金不退出,继续用于各地危改项目,抵补政府投入。具体的分配比例和运作方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已经提出了具体方案。省委、省政府原则同意按这个方案实施。

4.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排危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必须坚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要根据全省中小学危房的分布状况、危险程度和房屋用途等因素,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推进排危工作。要重点推进县、乡一级中小学危房改造,特别是危难险急的学校、校点和“866工程”乡(镇)村涉及的学校、校点要优先纳入;校舍已被封闭关停,在外租房的学校优先纳入。先改严重危房,后改一般危房,先改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后改辅助用房,先改大面积危房的学校,后改一般学校。不管属于什么性质的危房,不能使用的,都必须停止使用。对25个边境县、地处地震断裂带县、排危积极性高的州市县,在资金分配和时间安排上给予优先考虑。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排危工作中的一些难题,加强调查研究,集中进行攻关,提出有效对策措施。

5.标准建设,规范管理。要通过这次排危工作,把所有学校的建筑都建成最安全的,建成让群众最放心、让家长最放心、让学生最安心的地方。要把中小学危房改造与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所有危房改造项目都要按照国家建设部和发改委确定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新校舍严格按当地抗震设防标准来设计,造价一般约1000元/m2左右(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及地震断裂带分布情况对辖区内平均单价进行调整),使用寿命达到50年,做到安全、适用、够用、美观。各级政府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在危房改造的全过程,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终身审计,将排危工作纳入“两基”复查范畴。教育、建设、监察等部门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加强对管理队伍和专业人员的培训,严格建设程序,做到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完工后有管护,使危改项目始终处于规范的管理之中,切实保证危房改造工程的质量。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排危工作落到实处

加快全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确保三年基本完成排危任务,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今年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完成150万平方米的排危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今年排危工作首战告捷。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实行以县级为主,省、州(市)、县(市区)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领导体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作为排危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主要负责人,

全面负责危房改造的各项工作。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负责排危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完善排危工作的议事制度、办事制度、联系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研究排危工作,相关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明察暗访,现场办公,扎扎实实为学校危房改造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和困难。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这次会上,省政府还要与各州市政府签订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责任书,各州市政府要根据责任书要求,明确职责,精心组织实施。

2.加强督察,严格考核。要加大排危工作的督察、考核和奖惩力度,促进排危工作顺利展开。由省政府牵头组织有关单位组成督察组,深入项目学校进行实地督察督办。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或违规操作等造成质量安全隐患或事故的,人为因素影响排危工作进度或延误工期的,不按规定设立“排危”资金专户的,挤占、挪用、截留、滞留“排危”资金的,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出现其他重要责任事故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并依法追究责任。要把排危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要严格奖惩制度,对完成得好的地方和单位实行奖励,并在安排危改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大、影响范围广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全省各级新闻媒体要以各种形式,加强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的宣传,积极营造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排危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在报纸、电台等媒体上开辟“危改”专栏,广泛宣传有关危房改造的方针政策,让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深入人心。要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攻坚克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排危工作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及时报道各地排危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广泛宣传危改工程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广泛宣传省内外各界爱心人士支持排危工作的感人事迹。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全省危改项目的进展情况、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同志们,农村中小学排危工作,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全面完成排危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能否把这项工作做好,对我们是一个严峻考验。我们要本着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创新,克服困难,通力合作,扎扎实实把事情办好,全力打好农村中小学排危攻坚战,为促进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危房危房改造校舍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某些小官大贪
吉林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会议召开
罗平县开展民办幼儿园校舍安全排查鉴定
365户农民顺利拿到危房改造补助金
奉化垮楼
富宁县有望今年底彻底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