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命名、传统和门派

2009-04-27 10:03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2009年3期
关键词:盆景命名意境

陈 雄

一、关于命名

盆景之命名,也是我们常常引以自豪,同时常常用来贬低他人的借口,认为没有命名就缺乏意境等等。其实,有时无名则无所不名,随你想象,景随意转,意由心生。而有名,有时反受限制。有些作者甚至滥用其名,名不符实。所以,盆景作品,偶尔无名又何妨?可能会收到无名胜有名的效果。我觉得我们给盆景命名,在措辞方面,较片面地使用那些过度夸张、玄虚的词汇,缺乏通俗、平实而贴切的用语。有的好名字,大家争相效仿,结果用多了反落俗套,无创意。如:苍龙、正气、横空、探幽等等。拐几个弯就谓之“苍龙”,直上直下的有“正气”,放倒了就叫“横空”,勾勾头就叫“探幽”。本欲大雅,但用得太滥,过犹不及,反俗气了。若能俗也好,却少有以俗命名的。作品不雅,虽名雅而难雅之;作品不俗,虽名俗而难俗之。如韩学年的榕树盆景《适者》,作品不俗,命名看似普通,而意境深远。

经常看到一些文章批评国外盆栽不是盆景,不立名,无意境。当然批评也无不可,作为学术探讨是有必要的。而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长短,以批评别人来抬高自己为目的,就不可取了。日本学过中国盆景,但现在日本盆景俨然已自成一派,市场鳌头独占。特别是生态保护方面,更多的采用人工培植方法获得素材,已经走在前头。

当然,对外界盆景的误解,与我们的资讯不无关系,以前我们是拿自己的上等马去比别人的下等马了。近年来,杂志采纳了大家的意见,拓宽了视界,增加了对外国盆景的推介和客观的评说,使大家开了茅塞,看到了井外之天,真是盆景界之大幸。

二、关于传统

有人说到盆景的意境时,喜欢说它代表了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等等。我认为,指望一两个盆景就来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和文化所在,太过牵强附会,也给中国盆景背上了巨大的包袱。太多的民族和政治色彩,背在小小的盆景身上,如果不能让人信服,岂不是自做多情?我们首先不去担当传播民族精神的神圣使命,只将盆景的技艺发挥至极致,它能代表什么,在其中充当什么角色,由人纷说。

目前日本式的、台湾式的盆景,在内地受到关注。有人对此耿耿于怀,甚至忧心忡忡。其实担心是多余的,一切形式的东西,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当更新更好的表现方式创造出来时,现在的形式又成为传统。经典的将成为传统的,传统的也是久经考验的,才能够世世代代得以传承,不是轻易可以动摇和颠覆的,要对自己有信心。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了几千年,不会因为我们创作的盆景里没有被表达而断送。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宁静以致远,从来不像今天我们这样躁动过。用心去研究一下儒、道、佛乃至兵家等传统精华,都不难领悟其真谛。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文化理念融入我们的艺术创作中,使我们的艺术品位有所提升,但忌生搬硬套,肆意张扬。如果参透了传统文化,就不会给小小的盆景妄加许多人为的色彩。刻意的要去表达某种精神,或强硬地将某种精神与你的盆景捆绑销售,往往就不能达到目的,也是唯心的。这些论调往往出自作品以外的推介文章,宣称某某作品代表了某种精神。我倒没有见过哪个大师或作者自喻自己的东西展示了民族精神和文化。反倒是许多大师对自己的作品,不愿多作评价。读过名家潘仲连《请允作点说明》一文,令我感动,感动源于大师的谦虚态度,而非溢美之辞。

三、关于门派

中国式的盆景艺术往往以写意自居,强调意境的营造,包括中国绘画等艺术。西洋的往往是写实的,注重形式美。而西洋的艺术创作手法已融入中国,但中国艺术并未因此而没落。同样外国盆景技术的融入,也不可能造成中国盆景的衰亡。现在国内各派系之间也在相互学习和融合,从新近创作的许多作品来看,其地方风格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了。但各派系的传统技艺将长期流传,同样会在不同场合以鲜明的个性展示其魅力。

当然,事物总是存在矛盾的,同一件事,有人推崇就有人反对,这不奇怪,新事物都是在这种矛盾中孕育出来的,所有的矛盾最终统一到事物的发展上来。如果是先进的,应该推崇,即使有人反对,也是在推崇;如果不是先进的,即使没有人反对,也得不到推崇,有人推崇也无济于事。旧的事物总是依附于新的事物上长期存在,新的事物总在褒贬不一的矛盾中得到发展。

技术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或某种表现形式,并不代表什么真正内涵,不必惊恐于外来的技术或风格的引入,非要与其比个高低或划清界限不可。因此,只要是先进的就要大胆去学习,学会了,学好了,就是自己的。而艺术的、精神的,就是通过我们所学到的技术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来表达的,而精神应超出作品本身。如果说是日本的就忌讳,见枯干就掰断,见正三角就整歪,岂不是庸人自扰。如果这样,你是扬州的,就不该截干蓄枝:你是岭南的,就不该造云片。真如此的话,我们的表现手法就会逐渐枯竭。所以,用写意、写实,等边、不等边,求静、求动等一些表象来界定你我,实是作茧自缚,对艺术创作是有害的。事物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所以求动、写意也好,求静、写实也好,都有独到之处,并没有谁胜过谁之说。重形式也好,重意境也好,不应以此来论高低,并各自孤立,应求得和谐统一。宜动则动,宜静则静;有好的形式,要追求好的意境;有好的意境,更应用好的形式来表达。

一切从无中来,发展至最高境界,终归于无。如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大家都相互学习和融合,其最高形式将发展至无宗无派,既是中国式的,最后将归于自然。技法的极致,应该是没有技法,就是“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而既然要追求“天成”,何用再分流派和你我。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致的。所以有式从无式中来,然后归于无式,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自然规律使然。

(编辑徐曼)

猜你喜欢
盆景命名意境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河鲀命名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