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两会”的第二会场

2009-04-27 10:42钟定娴
网络传播 2009年4期
关键词:两会网络媒体网民

李 健 钟定娴

随着近年来中国国力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迅速攀升,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两会”的被关注度亦逐渐升温,在今年无疑达到了一个峰值。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网络媒体已成长为“两会”报道的主力军,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看“两会”,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网上参政议政。网络媒体架起了民众与政府、民众与民众、民众与代表、民意与政策的互动桥梁。

网络“两会”报道,已成为“两会”的第二会场。

网络“两会”报道历程:从“差异化”到“一体化”

1998年3月,联合早报网率先以纯粹的新闻集成列表式专题报道全国“两会”动态,开启了网络媒体“两会”报道的先河;2000年人民日报网络版、中新网、中央电视台网络版等,纷纷推出具备一定编辑思路的新闻分栏版面式专题;此后不论新华网、东方网等重点新闻网站,还是新浪、腾讯等商业门户网站都加入报道“两会”的大军。十年后的今天,这支大军里出现了众多地方新闻网站、行业网站的身影,而且颇有全面压倒传统媒体之势。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在报道“两会”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更快——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现场直播”、“网络直播”等实时播报形式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前方的图片、视频、音频几分钟之内就能出现在网络媒体上,这是任何一家传统媒体都无法企及的;网络媒体的信息更新速度更快,传统媒体的信息更新以最小发布周期为基准,即使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期间内有突破常规的快捷更新方式,但与网络媒体以“秒”计算的更新频率相比仍是稍逊一筹。

更全——网络媒体的信息涵盖面更全。传统媒体有着独特的属性,纸质媒体以文字图片见长,广播媒体以声音见长,电视媒体以图像与声音的结合见长,虽然特点鲜明,但都无法做到涵盖全面。而网络媒体的信息就显得更为全面: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电子杂志、博客、播客……举不胜举,立体化、全方位的报道已成为网络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

互动性更强——与受众的互动性是现代媒体的重要特征,网络媒体以信息的交换为基本传播手段,反馈回的互动信息能马上参与新一轮的传播,并形成更为及时的互动,如此以来,网络媒体就成为一个永不歇业的信息交换平台,“滚雪球”般的效果累积让网络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技术的更新带来了观念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又促进了模式的升级。技术的更新带来了观念的变化,观念的变化又促进了模式的升级。在今年“两会”期间,今视网联合腾讯网、江西电台新闻广播、江西电视台(五套)、江西广播电视报在北京设立“全国两会联合直播室”,邀请代表委员做客谈“两会”,并通过今视网、腾讯网进行直播,受到了全国网友的高度关注。网络实时直播,电视广播提炼加工,报纸综合述评,网络重“新”、电视重“形”、广播重“声”、报纸重“文”,相互融合,相互借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全方位一体化“联合”报道的方式,对未来两会报道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地探索。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角力,不但要有差异化,更要懂得融合。“差异化”是为了生存,“一体化”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网络“两会”报道特点: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

“今年的‘两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从网络开始的”(政协委员孙继业语)。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作客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友直接对话,听取网民的意见、建议,回答网民的问题。3月3日,全国“两会”相继开幕,网络媒体上“两会温度”迅速升高。根据某知名调查机构监测,截止3月8日,网民浏览的“两会”相关页面总计超过亿次,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每天“两会”的单条热点新闻浏览量都高达70万以上。网络媒体再次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强大的影响力来自于网民的支持,而网民的支持,源于网络媒体做到了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

能做到“从网民中来”是因为网络媒体就是民意采集机。从2003年两会开始,“我有问题问总理”活动就成为两会期间网络媒体的“必选动作”,从一开始时重点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独舞”,到现在网站、电视、广播、报纸多种媒体的充分联动,这一话题一直保持着访问量高,互动性好,影响力大的特点,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网络媒体将个人诉求上升为群体诉求,将个人态度上升为民众意见,将思想潮流汇聚成为社会舆论,网络媒体成为普通网民与两会、与政府的对接平台。

能做到“到网民中去”是因为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真正行使参与治理国家的相关权力。参与国家治理,主要表现就是参政议政。从“寄语代表委员”,到“与书记省长在线交流”,从“向部长建言”,到“我有问题问总理”,从大会前积极参与到大会后追踪关注,网络媒体搭建起的平台已经让由普通网民唱主角的参政议政之举蔚然成风,普通网民与权力中心的距离无限接近。

“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这条路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网络“两会”报道趋势:新技术、新思路、新发展

创新,永远是网络媒体的灵魂。在网络媒体与两会报道的相互促进中,创新也成为了主旋律。3G技术的应用,使得网络媒体进一步简化了对硬件条件的要求,以往倍感便捷的笔记本电脑甚至都没了“用武之地”。网络媒体人员对各类信息的采集、编辑和发布,都可以通过小小一部手机完全实现,而且受众也可以完全通过手机接收信息、参与互动,随时随地,无拘无束。新的技术必将带来新的思路,网络媒体在本届两会报道中贴近性与生动性更加显著。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本届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移动互联网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传信息”的梦想,不但能通过手机实时收看大会开闭幕式等重要活动,同时也能通过手机“参与”分组讨论,与代表委员、其他网民进行交流。这种参与方式更加便捷,手段更加丰富,网民的热情也更加高涨。

在关注3G技术在两会报道中的应用同时,我们同样也不能忽视以博客为代表的一类更加成熟的网络技术手段在两会报道产生的积极作用。从2006年出现两会博客以来,人们就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它构建上下对话平台、促进话语权平衡的政治意义上,但经过三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博客已经超越了人们赋予它的政治意义,成长为代表委员沟通民众,缩短政策与民意距离,提取民间政治智慧的得力工具。今后以博客为代表的成熟技术能否在两会报道中发挥新的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网络两会报道启示:政府形象与公共政策的“网络情结”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说:“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是网络的重要作用。网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和渠道,网路发展到今天无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利用网络,政府与群众之间联系可以更为紧密。通过网络可以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传,增进网民和官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做到解惑释疑。”这番话很好地诠释了当下政府与公共政策解不开的“网络情缘”。

网络交流需要主体的参与,而政府在与民众通过网络沟通的同时,政府形象也随之鲜明化、形象化,可视化。从最早的对网络持观望态度,对网友持谨慎的了解态度,到如今对网络舆情、网友意见的高度重视,政府以更加平等、更加开明的态度在网上凝聚成了一个贴近百姓、贴近实际,开放务实的形象。在未来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政府只有更加重视网络,重视研究网络媒体特点,重视网络舆情,重视网络上民情民意对公共政策的反馈与影响,才能真正做到紧密联系群众,以群众利益为一切事务的最基本原则和出发点。

网络不仅是渠道,还是完善社会监督体系的有益补充。离开两会,我们的政府与公共政策仍有解不开的“网络情结”。

网络媒体对“两会”的报道,只是网络媒体为中国民主建设进程助力的一个方面而已。随着技术、观念、思想的不断提升,网络媒体报道两会也必将有更多新的变化与新的呈现。网络媒体只是工具,如何使用好它,更多的在于使用者而非工具本身。

猜你喜欢
两会网络媒体网民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