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过有关省级图书馆改扩建数据,特别是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改扩建的剖析,论述了图书馆改扩建的优势,改扩建的设计、建筑、环境、设施、搬迁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改扩建馆舍新老建筑、环境的优化整合以及要考虑效益问题等论点。
[关键词]省级图书馆;图书馆馆舍;图书馆建筑
[中图分类号]G258.9[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09)01-0074-05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图书馆建筑的重视程度提高,当然基于时代的进步和对于图书馆认识的深入。各种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公共系统的、学校系统的、科研系统的图书馆,或在新建,或在改扩建,甚是热闹。正如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向记者介绍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逐渐进入快车道,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图书馆事业为例,政府投入不断加大,近5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进入馆舍改扩建高峰,2006年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比2002年增长23.4%。”[1]笔者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上世纪80年代新建,新世纪后改扩建也进入了这个行列。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建筑课题不容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将图书馆的造型设计得更时尚,怎样将图书馆的功能改造得更合理、更超前,怎样将图书馆建设得更环保、更节能,所有这些,无论是对图书馆管理者,还是对工程设计人员,都是必须考虑的。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对于图书馆建筑的研究往往是不够的,特别是对图书馆改扩建的研究。笔者亲历了广西图书馆的改扩建全过程,颇有感想。此文仅就省级图书馆的改扩建问题,特别结合广西图书馆的情况,谈一些意见。
1 图书馆改扩建的优势
笔者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改扩建的主要省级图书馆进行了调研,有关数据如下表:
注:1.不包括另地扩建馆和装修馆;2.数据根据贵州、云南、安徽、广西、河北、广东等图书馆网站公布资料整理。
从以上图表数据和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至少可以显示以下两点:
1.1 改扩建都在原址进行,馆址较适中
如广西图书馆的原馆址就位于南宁市的“第一大街”民族大道上。该大道绿树成荫,大道两旁俨然一个“街边花园”。且民族大道周边区域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已慢慢成为南宁市的新中心,而相比于旧中心,它又少了很多拥挤和嘈杂。因此,是最适合图书馆的地段。加上广西图书馆老馆舍的水上及园林特色,给南宁市添色不少。广西图书馆从1985年在这里建成并对外开放后,读者量呈不断增多的趋势。
又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原馆址位于广州市文明路,此地段闹中含静、交通便捷;云南省图书馆原馆址在昆明市翠湖公园西侧翠湖南路,此地段在闹市和景区的边沿,对于图书馆来说是个极好的路段;安徽省图书馆原馆址在合肥市包河公园西侧,也是一个风景优美、安静的路段,等等,不一一列举了。老馆往往已建筑多年,他们在城市发展的起步阶段就已经“占据”了有利地盘。按照《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馆址应选择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有利的地段。”①改扩建馆址相对于新馆馆址有着较大的地理优势。
1.2 改扩建馆舍投资低、效益高
如上表所示,广西、贵州、云南、河北等馆的改扩建经费都在5?000万~12?000万元(人民币)之间,而扩建达到的馆舍面积均达到了2万~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也达到了2?000~3?500个,可藏图书350万~440万册。和新建馆相比,少了地皮和老馆区建筑的费用,但使用的效果是等同的。广东省级中山图书馆虽然投资达5亿,但其独特的馆区环境,10万平方米馆舍,800万册藏书,4?000个阅览座位的效益足以超过目前国内任何一个新建馆。
仅从以上两点分析可以看出,改扩建馆的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改扩建这种方式不失为当今图书馆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改扩建馆的设计、建筑等要求和新建图书馆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也需要更好地研究。
2 广西图书馆改扩建剖析
笔者对广西图书馆馆舍改扩建工程有着切身体会,此点仅从广西图书馆进行剖析。
2.1 老馆状况
广西图书馆老馆舍于20世纪70年代设计、80年代施工,1985年建成开放。馆舍占地39?975.39平方米,建筑面积23?841平方米。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图书馆业务实践,旧馆舍不仅陈旧落后,还暴露出诸多设计思想及观念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建筑结构不合理。老馆建筑群由一、二、三段组成(见红线图),其中:一段为阅览室,一层楼结构。地基设计只承重一层楼(面积只有1288平方米),载荷为200千克/平方米。二段为闭架外借处,三层楼结构,原设计载荷一边为400千克/平方米的书库,一边为200千克/平方米的阅览室。三段为书库和阅览大楼。书库大楼为18层,载荷为600千克/平方米;阅览大楼为11层,其中,书库部分载荷为400千克/平方米,阅览部分200千克/平方米。一、二、三段均属于传统式图书馆结构,其设计布局固定,阅览空间狭窄是最大的弊病。
(2)馆舍外观陈旧、天面漏水、门窗破损、设施老化。
(3)水电及自动化布线不完善、智能化程度低。
(4)书库饱和、阅览座位不足,馆舍面积达不到标准要求。②
从以上情况看,广西图书馆老馆的主要问题是不适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建筑结构僵化,不能很好实行藏、借、阅合一的开放服务方式。此外,没有自动化、智能化的布局,也影响到该馆的进一步发展。
2.2 新馆建设
广西图书馆经过多年的争取,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其改扩建工程2002年10月23日被批准立项,2003年 6月28日举行开工典礼,7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
工程改扩建总面积为31?576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积12?195平方米(在一段和办公楼地块上扩建以及报告厅扩建),旧楼(二段和三段、报告厅)改造面积19?381平方米,以及给排水、电气、暖通和智能(包括综合布线、闭路监控、防盗报警、电子门禁、有线电视、建筑设备监控和弱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工程。③对整个图书馆进行扩建、装修及业务功能分区改造、空调及水电设施改造、计算机网络改造。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阅览楼工程于2004年10月竣工,并于11月1日对社会开放;书库楼工程于2005年12月竣工,并逐步开放。
2.3 展示和分析
广西图书馆改扩建馆舍的思路、设计与施工等方面有不少可取之处,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示和分析。
2.3.1 改扩建方案。鉴于上文提及的改扩建优势的考虑以及广西的经济情况,广西图书馆采取了改扩建方式。然而,怎么改值得很好研究。方案一提出,老馆全部拆除,在原址上建新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方案二提出,老馆不动,在其后面建一栋新楼,作为民族文献中心使用。面积增加了,还增强了民族文献的功能,突出了特点;方案三则提出,重点对馆区一、二段进行改造和扩建,而把民族文献中心放在第三段。这样,拆除的面积不大,投资不大,还保证了特点并起到了面目一新的效果。在经过一番讨论、论证和利弊关系的权衡后,确定了第三方案。
广西图书馆的老馆建筑在广西建筑界有其经典性,其建筑造型、风格和环境均有突出的强项,在南宁市较有影响。第三方案就是保留了原来的强项,又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使其保持了鲜活的生命力。
该方案把重头戏放在了前面,即将一段和行政办公楼共1?755平方米的旧建筑物拆除,在此位置新建一座1万多平方米的三层楼建筑,和老二段三层形成阅览大楼的布局。新建的阅览大楼可以充分地把各种现代化、自动化的符号加进去,并以一个崭新的外观面向社会,达到了改扩建的目的。
2.3.2 改扩建设计。在设计阶段,广西图书馆的指导思想很明确:馆舍必须要有一个让人们看见就想进去的外观,当然,要充分体现其现代性和民族性;馆舍内的构建应为内容服务,要有一个充分开放的服务环境和功能;馆舍要有除了阅读以外的其他设施,方便各种层次的人群;整合、处理好新旧楼的关系,使其融为一体。
要达到以上目标,在设计阶段搭好框架是关键的一环。广西图书馆将此工作摆在了首要位置。其效果图设计程序从2002年9月就开始了,至2003年2月规划局批复,整整用了近半年时间。通过登报征集效果图设计单位,通过规划局组织专家评审投标设计图,并多次征求建筑专家和全馆职工意见。其中,与设计师的密切沟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图书馆建筑,图书馆管理者比较擅长的是图书馆功能布局,而对建筑问题不了解;设计师擅长的是建筑设计,而对图书馆功能要求不了解。这就需要两者的合作,这也是将图书馆设计得合乎需要的关键。特别是改扩建的馆舍,问题就更复杂一些。一些馆的单边操作,往往造成很多问题。应该说,广西图书馆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在效果图设计阶段放入了一定时间和精力。设计人员与图书馆管理者就以上要求经常沟通和讨论,有时甚至不论时间地跨地域交流。因此,一开始改扩建的框架构建得很好。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广西图书馆为了使设计人员更好地进入“角色”,还组织了到全国建设得较好的图书馆的考察活动。
设计图贯彻了广西图书馆的指导思想,使建成的馆舍达到了最佳效果。如图:
效果图
建成后馆舍
人民网有这样的报道:新馆气势恢宏,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高尚的文化品位,是广西的标志性文化设施。[2]
2.3.3 改扩建建筑。在建筑阶段,广西图书馆注重新老建筑的整合。新建部分按照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大开间等现代图书馆建筑原理运作,而老馆的改建和装修则尽量和新建部分保持一致,使整体建筑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对于新建部分的统一荷载、大开间等要求,人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对于新老部分的统一层高问题,有人提出,拆掉的地方应建一个4—5层的建筑,压低层高与旧二段三层连接。如采纳这一意见,会造成楼层之间有斜坡,对人流、书流的运行有障碍,特别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是造成不便。此外,新建部分低,安装中央空调后的层高较低。所以,经过讨论后,建三层阅览新楼并与旧楼统一层高就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为了使新建部分与老馆无缝衔接,新建的三层阅览楼全是按照老馆的5米层高设计,铺设各种管道和吊顶后,室内净高达3.5米,使大面积阅览室在空间上不感到压抑。将旧二段三层加宽并与新建部分连接形成群楼,使原来的工字形结构变成了四合院型结构,使原来的三段变成了两个部分,即阅览大楼和书库大楼(三段)。读者到馆后感觉不到新旧馆的区别,可以在包括新旧的三层阅览楼以及书库大楼来回、上下、自由的走动,并“使读者、管理人员和书刊运送路线便捷畅通,互不干扰。”①如以下红线图示:
注:粗线为新建和改扩建红线,细线为原老馆红线。
新建部分载荷达800千克/平方米,柱距达7.65米,而且在一个大空间内不阻隔,室与室之间保持通透。新建的大空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除了能藏进大量的书刊外,还有阅览的空间,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不受载荷的影响。加宽的旧二段部分,虽然载荷有区别,但也纳入了阅览楼的整体布局,安排藏书不是太多的阅览室,使其和新建部分浑然一体,互补长短。而旧三段经改造装修后以藏书为主,兼顾阅览。改扩建馆舍使广西图书馆的藏书和阅览能力大大提高。
对于此变化,人民网也有报道:广西图书馆实现藏、借、阅、管合一,尤其是阅览大楼大厅两侧各开架阅览室采用大空间结构布局,不仅宽敞明亮,阅览环境好,而且扩展了藏书范围,充实了藏书,为读者查阅图书资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
2.3.4 改扩建与环境。广西图书馆历来以“水上图书馆”著称,而且院内环境幽雅,鸟语花香,早晨的鸟叫声让人感觉置身于公园一般。对于此环境,是改变它,以建筑物充斥;还是保留它,使其仍然成为一方净土。这个问题有不少争议。为此,征求了建筑专家和社会名流的意见,结果大部分的意见都倾向于后者。虽然图书馆和水有排斥性,但是对于现代图书馆的空调格局,影响还是有限的。而水上图书馆的特色使景观添彩,使自然环境和谐,并已被广大市民所接受。根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对环境的要求和专家意见,改扩建采纳了保留“水上图书馆”方案,在建设的同时,考虑了环境问题。除了水面和绿地的保留,还对建筑的风格、引桥、栏杆等做了很好的修饰,使公园般图书馆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出彩。自然环境和室内环境的有机结合,使读者有了一个更好的读书环境。
2.3.5 改扩建与设施。随着改扩建的进行,包括监控探头、电子门禁的安装以及综合布线、消防、报警、有线电视等的到位,也有较多问题需要推敲。一方面要考虑有关设施的档次和智能化程度的尽可能提升,另一方面也还要考虑现实的需要和费用。对于一些项目,广西图书馆也能根据新旧楼以及各种情况区别对待。如:空调问题,阅览大楼安装中央空调,而书库大楼(旧三段)则大部分考虑柜式空调。因为旧楼的楼板安装中央空调有困难,经费投入也较大;消防问题,重要区域,如地方文献和古籍书库、阅览室以及主机室、电子阅览室采取气体(七氟丙烷)灭火,而其他书库和阅览室则全部安装了自动水喷淋;电梯问题,除了安装新三楼读者用电梯外,还解决了18层书库(旧楼)的电梯问题;综合布线问题,除了水电的线路外,在各阅览室、书库、工作室等区域都预埋了包括电脑、有线电视、电话在内的节点。特别是电脑节点,原则是满足现要求并留有余地以及考虑无线电脑节点(读者用电脑)的拓展;等等。
广西图书馆对这些问题的较好处理,使改扩建大楼既提高了管理和服务的层次,又节约了经费。
2.3.6 改扩建与搬迁。新建馆是建好后再统一“搬家”,而改扩建馆则复杂多了。因其建筑活动是在原址上进行的。在此过程里,其几百万册藏书的处理和建筑期间的开放问题就很有“学问”。广西图书馆的分批搬迁和分段开放的做法,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拆除旧一段建新楼时,将其书刊搬至二段,并开辟旁边的通道,使读者能绕过一段,在二、三段继续使用图书馆;在二、三段改建、装修时,将二段藏书打包放至三段地下室,三段藏书在原阅览部分和书库之间换位搬迁或原地打包封闭,并将部分热门和新到书刊抽出在旁边的简易楼房里继续开放。广西图书馆完全可以一开始就闭馆,也可以把藏书搬到其他地方去,然后再搬回来。但是,为了读者的利益和节省搬迁费用,他们动员了全馆力量,有计划地组织了馆内搬迁,并坚持了改扩建期间的开放。
2.3.7 存在问题。从广西图书馆改扩建的实践看,也存在“败笔”。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1)设计时间。改扩建馆相对于新建馆的设计要复杂,新建馆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而改扩建馆则有很多限制,因此需要一定时间和原来的老馆磨合。但从广西图书馆改扩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时间来看,从2003年2月中旬开始,至3月中旬完成初步设计及综合概算,至4月中旬完成施工图设计,显然是太短了。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没能仔细推敲,也没有时间推敲,以至于在施工中产生一些问题。如在施工图里对一些项目的标注不够细,造成了与施工单位的意见分歧;有些是应该加进的功能项目,由于沟通不够而漏项;有些是图纸本身就存在问题,等等,所以,经常会因为这些问题引起图书馆和设计、施工单位的争议,有些甚至会增加施工费用。
(2)综合概算。初步设计以后出的综合概算是工程招投标的关键,也是工程经费控制的重要一环。因为时间太紧,广西图书馆对此环节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对综合概算进行仔细推敲。因此造成一些重要项目的漏算和一些项目的不准确,使该工程在招投标后马上就产生了超支的状况。原先考虑的一些设备经费也被挤出了预算,造成了后来开馆的被动。
(3)建筑问题。因经费问题,对于旧楼的加固改造没能很好进行,以至于造成三段即书库大楼原阅览部分的藏书存在问题。
3 图书馆改扩建的思考
通过对广西图书馆改扩建馆舍的剖析,我们探讨了改扩建的设计、建筑、环境、设施、搬迁等问题,分析了新老馆舍整合所涉及的问题,其强项和存在问题值得思考。广西图书馆的改扩建实践说明了改扩建馆舍的设计和建筑应综合考虑老馆的状况和环境因素,取其最佳点和新建部分整合,使其能体现现代化的趋势,又能突出老馆的优势;要考虑效益问题,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改扩建方式是适合国情的较佳方式。
综观改扩建的各省级图书馆,笔者认为,还有以下几条值得借鉴和思考的:
(1)改扩建馆应该很好的考虑节能问题。广东省级中山图书馆的做法比较突出,其改扩建工程配置“雨水采集系统”收集雨水供洗手间和园林绿化灌溉等使用;大量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为阅览室照明;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光、自然风,保证一年三季(除夏季)不开空调,[3]使今后新馆舍达到低成本运作的效果。这种优先节能、力行俭约的精神值得提倡。
(2)改扩建馆不应只考虑建筑问题,即建一个空壳建筑,还应考虑各种配套设施和设备。云南省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政府在建筑经费里,特别注明了设备费用(4?300万元)。使他们在馆舍建好之际,各种设施和设备也同时到位。一个有各种功能,有厚度的图书馆在开放时就展示给世人。
(3)对于改扩建馆的旧楼改造应给予重视。如河北省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就对原有的阅览楼、书库进行了加固改造,其改扩建后可充分发挥旧楼的作用。
在我国图书馆馆舍新建、改建、扩建的热潮里,笔者认为,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并进行深入地研究,使其能更适合发展的需要并更有效益,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詹福瑞.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 迎接文化建设新高潮[EB/OL].[2007-10-20].新华网.
[2] 张骁鸾,曾隽媛.广西图书馆阅览大楼今日开馆[EB/OL].[2004-11-01].www.people.com.cn.
[3] 陈琦钿,欧小波.中山图书馆“变脸”建全国第一个“生态图书馆”[EB/OL].[2005-12-11].www.ycwb.com.
[注 释]
①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主编,建设部、文化部、教育部批准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②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图书馆规划设计任务书,2002年10月11日.
③广西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桂计社会(2003)192号文件,2003年4月23日.
[收稿时间]2008-08-07
[作者简介]王雪光(1950—),女,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