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文联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的冯骥才,是位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作家,闲暇时光喜爱绘画、收藏、钓鱼、看球赛等,这些有趣的爱好,给他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欢乐。他认为快乐不是山珍海味、荣华富贵,快乐是一种心境。精神因素来自自身,要靠自己去营造:广纳博采,提高心理素质,你就会有快乐。
冯骥才从文之后,画笔一直没有舍得丢弃,他把绘画视为“第二职业”。冯骥才说:“把小说与画放在一起,我才能找到一个完整的自我。”
冯骥才喜欢钓鱼已有多年,尽管写作计划很多,常常夜以继日地爬格子,但钓鱼的雅好他始终保持着。他的朋友中有几位热衷钓鱼者,经常相约去一同钓鱼,不知是技术高还是运气好,冯骥才每次都能钓到不少的鱼,少则几条,多则十几条,总是乐颠颠地满载而归。多年的钓鱼生活,使冯骥才感到钓鱼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愉快都有好处。它的特点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垂钓者可以在这微妙的境界中得到休息和娱乐,钓鱼能够陶冶人的性格,增加涵养,有益于身心健康,对一些慢性疾病还有治疗的作用。实践证明:久居城市的人们来到郊外钓鱼,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心胸也会随之开朗。
爱好广泛的冯骥才说:“我曾经是搞体育的,深知锻炼对健康的重要,尽管我很忙,但无论多忙,我都有意识地去锻炼,除了具有养生保健作用的书法、绘画和钓鱼外,我还坚持每天慢跑或散步。”冯骥才认为,钓鱼不仅能养生,还能从中感悟人生,精于垂钓者都知道,当大鱼上钩时,钓鱼的人应该将钓线放得较长,任由鱼拖着跑,等鱼累了,再慢慢收线。如果鱼再一次挣扎,要再一次放线,鱼累了,再收,几个回合下来,鱼就会精疲力尽,任由钓者拖上岸。假如鱼刚上钩,就硬把鱼往岸上拖,往往会把钓线扯断、鱼钩被拉直,或者鱼嘴被撕裂,结果上钩的鱼也会逃走。
常年喝粥养生的杨在葆
杨在葆:1935年生,1960年出演影片《红日》,塑造了粗犷、憨厚的连长形象。1983年在影片《血,总是热的》中饰罗心刚,获第四届金鸡奖和第七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双奖。
在央视八套前段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卧薪尝胆》中,观众惊喜地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杨在葆。在《卧薪尝胆》中,这位74岁高龄、演技一流的“老戏骨”饰演阖闾。
拍摄《卧薪尝胆》时,杨在葆身穿20多斤的铠甲,穿行在12月的河南焦作拍摄地,但年过七旬的他没有喊累、没有喊冷。聊起当时艰苦的拍摄,他说:“这点不算辛苦,做演员其实很幸福,有些演员受了点苦就叫苦不迭,我觉得他们有点太娇贵了!”
三次获得“金鸡”、“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的殊荣,还总是饰演英雄、硬汉、首长……可在生活中,杨在葆是那么平凡,又谦逊有礼。问起他的养生之道,他说:“我不像有些演员,有好几个保姆伺候着,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儿,吃五谷杂粮,过平常日子。现在很多人都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我觉得就是吃闹的。我吃饭只吃七分饱,如果觉得饱才停筷子,那就晚了,坏就坏在那最后一口饭,所以我有时即使觉得意犹未尽,也会克制。”
杨在葆相信“粥为天下第一补品”,喝粥养生,是他的一大秘诀,“粥不但软硬适口,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多具有健脾养胃、生津润燥的效果,对老人益寿延年有益。”在不同的季节,杨在葆喜欢针对季节的特点喝不同的粥,眼下正是寒冬,他经常喝温胃健脾的八宝粥,而在春天,他就喝菊花粥养肝解毒,夏天他喝绿豆粥清热消暑,秋天喝百合莲子粥安神补心。“最好不要在粥里加糖,老年人胃肠消化功能下降,如果吃糖过多,易产生腹部胀气而阻碍营养的吸收。”杨在葆喜欢以蜂蜜来代替糖加在粥里喝。
当其他老艺术家纷纷息影时,杨在葆却还在艺术之路上前进,依旧在出演一些豪放、热血沸腾的角色,他很喜欢这样的角色,因为“这些角色让人更年轻,对生活更有激情”,这也经常让观众将他与他扮演的角色融为一体,常给他的影片一个评价:这就是杨在葆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