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人爱往头上抹油
利比亚人都有一头漂亮的秀发。,打理头发可是利比亚人的“头等大事”,每天要花很多时间而且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要往头上抹油。
利比亚头油有很多种,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椰子油……但怎么看都感觉像炒菜用的,销售人员说,头油的畅销在于它的纯天然。利比亚的头油无一例外都是纯天然的植物提取液,效果也不尽相同,椰子油可以有效防止头发分叉,芝麻油能让头发漆黑发亮,橄榄油可以抵抗紫外线的照射。比较罕见的还有一种透明的大蒜提取液头油,据说也很畅销。百闻不如一试,出于好奇,记者也买回一瓶,半个月后,不仅头发的分叉没有了,还带上了头油的特殊香气。
利比亚人对头发的重视,远远大于对服饰的讲究。对于利比亚妇女尤其是未婚少女而言,保养头发确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一头长至膝盖的秀发往往可以帮助一个女孩子赢得一大笔彩礼,帮助一个妻子赢得丈夫在4个女人之间的宠爱。因此,这里的女人爱惜自己的头发,就像孔雀爱惜自己的羽毛,关键的时刻才绽放自己的美丽。(据《中新社》)
妙龄女染色体检查是男人
胸部平平、也没有月经,27岁福安女钟某一直觉得自己未发育成熟。来到福州台江医院进行染色体检查时才发现,自己是男人。
由于家在农村,母亲又生病了,她不想刺激到家人。
近日她通过媒体求助,最后被福州台江医院的“红羽毛阳光援助基金”选定为免费救助的对象。昨日,她成功做了阴道再造手术。专家称,除了不能生育外,她将继续以女性身份生活下去。为钟某主诊的钟波主任称,钟某是男性假两性畸形的患者,基因变异、环境污染、母亲怀孕时吸烟、用药不当等都可能引起此病。
母亲醉心养鸟把儿子变成“鸟孩”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一名7岁男童从小被母亲关在养满鸟雀的家中,母亲从来不跟他说话,这名男童只好和鸟交流,并学会了一口“鸟语”。这名男童的母亲爱好养鸟,她的两室公寓就好像是一个养鸟场,到处摆满了鸟笼子,里面养着五花八门的宠物鸟,甚至还有捕来的野鸟。
这位母亲对鸟的兴趣,显然要比对儿子的兴趣高得多。儿子出生以来,这位母亲也将儿子当成一只“宠物鸟”来养,她从来没有殴打过他,也从没有饿过他,然而,也很少和儿子说话!
这名男童牙牙学语和蹒跚学步的阶段,都是和满屋子的鸟儿一起度过的。由于他母亲从来不和他说话,所以这名男童就开始和屋中的鸟儿“交流”起来,并学会了一口“鸟语”。当伏尔加格勒市的社会工作者发现他时,这名7岁男童就根本听不懂人类的语言,而只会像鸟一样唧唧啾啾地“说话”。(据《现代快报》)
双胞胎轶闻
双胞胎兄弟脱罪
英国前些年发生了这样一件奇事:17岁的大学生阿什里·唐纳德和大卫·唐纳德兄弟是一对同卵双胞胎。这对兄弟由于涉嫌实施137起汽车盗窃案而遭到朴次茅斯市警方讯问。警方人员通过现场线索,找到罪犯的DNA,并且确定,这对双胞胎之一实施了这些犯罪案件。但是,面对这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青年,警方傻眼了。由于两人有着相同的基因构造,导致警方人员根本无法证实兄弟俩中的哪个实施了这些破坏性案件。
警方发言人简梅.艾黎蒙格说:“尽管我们找到DNA线索,但是,这些线索毫无用处,因为这对兄弟有着相同的基因构造。”
黑白双胞胎
2007年7月5日,英国一对混血双胞胎姐妹度过了一周岁生日。
这对双胞胎姐妹分别是马西娅·比格和米利·比格,家住伯明翰市。1年前,她们刚刚出生时,姐妹二人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后来随着小姐妹一天天长大,开始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体貌特征。马西娅长得像母亲阿曼达,有着雪白的肤色、金黄色卷发和碧蓝色大眼睛;而米利则更像有着牙买加血统的父亲迈克尔,有着黑色皮肤和黑色头发。
黑白两种肤色的双胞胎非常罕见。专家说,体貌特征相差如此之大的双胞胎出生几率仅有百万分之一。(据《特区时报》)
湖南奇人赤膊过冬12年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个“奇人”,名叫向勇,22岁,是名已有6年驾龄的司机。他的“奇”在于不管天寒地冻,还是下雨飞雪,12年来,一年四季穿短裤打赤膊。日前,笔者面对面地采访了向勇及其朋友,近距离观察了解,使“奇人”之谜得以揭开。
原来,向勇一年四季穿短裤,是因为十多年来坚持锻炼,练得一副好身板的缘故。
向勇10岁时,父母在龙山县靛房镇工作。每天早晨,他就从靛房燎原村跑到靛房新华村;往返约6公里路程,不管天晴还是下雪,从不间断。两年后,其父母调到龙山县召市镇工作,向勇不仅没有间断晨跑,反而增加了运动量;每天早上,从召市镇跑到咱果乡,往返路程约10公里。小学毕业那年,其父母调到龙山县洗洛乡工作,他就每天从洗洛乡跑到茅坪乡,往返路程约9公里。初中以后,为了增加运动量,向勇在每只脚上绑沙袋晨跑,最重时,每只脚绑2公斤。此外,每天下午他还坚持攀登洗洛乡政府背后一座300多米的山峰。每天跑步完毕后,还坚持洗冷水澡。从小学到现在,从未间断。
然而,“奇人”向勇第一次出名,却是因为一次意外。
1999年腊月的一天早晨,飞雪连天,寒冷异常。向勇骑自行车给毗邻湘西龙山县的鄂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的亲戚送衣服。由于车速太快,行至湘鄂交界的团结桥时,连人带车不慎飞下桥,落入水中。这么冷的天,大家都以为他没得救了。可是,过了十多分钟后,只见他扛着车和衣物上岸了。
从此,湘西龙山、鄂西来凤两县都知道了“奇人”向勇;向勇在湘西州、鄂西恩施州也出了名。“好多人一变天就伤风感冒,又是打针又是吃药,他们都不知道锻炼是最好的灵丹妙药。”向勇乐呵呵地说。12年来,他从未上过一次医院,从未吃过药。用他自己的话说:“活了20多年,不知道医院朝北朝南。”
114岁老人子孙230多个
浙江永嘉的陈爱香老人从大年初一开始,子孙们就陆续从各地赶来,给她老人家拜年了。老人今年114岁,是浙江省第一寿星,膝下有230多个子孙。
“祝您新年快乐,活到千岁!”大年初二,在永嘉县张溪乡张溪村的陈爱香老人家,欢声笑语塞满了整个屋子。中午11时多,老寿星端坐在堂前,重外孙张毅双手捧着一杯茶,递上前去。老人笑得眯缝着眼睛,接过杯子,又把一大捧长寿饼塞到重外孙手里。
堂屋里总共有20多个人,排着队给老人敬茶,就像在拍电影一样。他们都是老人的子孙,是从不同的地方赶来给老人拜年的。最年长的是老人的大女儿,已经91岁了,最小的是第六代子孙,去年才出生,还由妈妈抱在怀里。敬完茶,该吃饭了。但人太多,屋子里摆不下,只好连屋外也摆上了。老人心情好,喝了点酒,一边吃着,一边和子孙们聊家常。老人说起了自己给隐蔽在张溪乡的地下党员们送过饭、洗过衣服的光荣往事,小孩子们围在旁边,津津有味地听着。
张溪村位于楠溪江畔,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给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觉。陈爱香老人在这里度过了100多年。当年怕母亲年纪大了没人照料,3个女儿都主动嫁在了本村。在子女们的悉心照料下,老人如今依然身体硬朗。除了耳朵有点背,其他什么毛病都没有。老人怕给家里人添麻烦,平时很少出门。她还老抢着干活,在104岁之前,衣服都是自己洗的。如今老人睡眠规律,食量也不错,一日三餐,吃饭能吃一小碗,偶尔还要喝点自家酿的老酒。(据《都市快报》)
印度四手四足女童
被当作女神朝拜
据媒体报道,印度一名女童生来就有4只手和4条腿,盆骨下方连接着没有头、未发育的寄生死胎身体。医生将为她动40小时的手术,移除死胎的4肢,希望她能过正常生活。
女童今年两岁,取名印度教中有4只手的财富女神拉克希米,家人相信她是由上天赐给他们的。500名来自没有水电供应的偏远地区的男女更赶来“朝拜”,希望“求神庇佑”。
事实上,拉克希米的母亲原是怀了双胞胎,但两个胚胎在子宫内分开时,其中一个停止发育,变成健康正常的另一个胚胎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叫做“寄生性连胎”。
别具韵味的埃及“沙疗”
到埃及旅游,除了游览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一些名胜古迹外,到锡瓦去体验当地流行的“沙疗”,别具韵味。
“沙疗”即沙漠疗法,就是把身体埋在高温的沙子里,顶着烈日,借着热沙出一身汗,换来通体舒畅。高温的沙子对风湿、关节炎等颇有疗效,对高血压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埃及的锡瓦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早晚凉爽,白天炎热,阳光下,沙地上的温度高达60摄氏度以上。当地人在劳动间隙、饭后茶余,会把四肢埋在沙里,用以止痛、驱乏,这一养生防病法已流传了多年,逐渐成为“锡瓦一绝”。走进一家名叫“锡瓦沙疗之家”的沙疗中心,服务员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阿拉伯红茶,向我们介绍锡瓦概况。我们按照他们的指示,脱下衣服,披上白色浴巾,去接受“沙疗”。
地上有事先挖好的坑,阳光照在沙子上发出耀眼的光芒。我按照服务员交代的方法跳进坑里,然后,服务员一点点把沙子往我们身上埋。虽然当时还是早上,沙子的表层仍然是滚烫的。可令人奇怪的是,在滚烫的沙子表层下,越往下温度越低。因此,刚开始“沙疗”,人体先接受滚烫的刺激,紧接着享受凉爽、温润的抚慰,大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经过大概半个小时的沙子“抚摸”,我们被服务员拉了起来。抖抖身上的沙子,出了一身汗,浑身舒畅。(据《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