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哲学观点解释历史现象

2009-04-26 03:32
教师·下 2009年3期
关键词:经济基础外因生产力

李 宁

初中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哲学,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在解释一些历史现象的时候,主动渗透一些哲学观点,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是哲学上一条重要原理。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落后或超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反之,就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运用这一原理,我们可向学生解释朝代的更替、社会形态的变迁。生产力是最根本的因素,生产力向前发展,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能够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社会形态就保持不变,当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力就会冲破原来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束缚,社会形态就会出现变更。

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可用来解释一些事件的发生原因。比如中国历次农民起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等等。如清朝的灭亡,其内因是清王朝本身的腐朽,经济落后,军备废弛,官员腐朽,外交闭塞,外因是帝国主义的入侵,最终导致清王朝在1912年灭亡。再比如秦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即内因是秦朝的暴政,秦二世统治时期,刑罚非常残酷,徭役极端繁重,广大人民苦不堪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朝灭亡是迟早的事情。外因是具体到陈胜、吴广起义前,他们不堪徭役的繁重,揭竿而起。

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学习历史知识,可以在我们脑子里把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我们就会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资本主义的海外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对其建立的海外殖民地也有很大的影响。殖民主义对其海外殖民地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有破坏作用,破坏了原有的落后的生产方式,比如中国的封建所有制形式。杀戮殖民地人民,贩卖黑奴等。所有这一切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比如中国的抗日战争。反抗殖民主义斗争胜利后,又建立了一系列民族独立的国家。另一方面有建设作用,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摧毁了殖民地旧的生产方式,不自觉地以血腥的方式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也可以进行相似历史事件的对比。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前者成功,后者失败,时间差不多,结果却不同,其中原因我们可以做对比。总之,历史现象的联系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可以用这一原理轻松掌握许多知识。

一分为二的观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虽然建国后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如发动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也正是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我们评价毛泽东,应辩证地看待:功劳是主要的,过错是次要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民间口碑可能不好,但是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秩序良好,知人善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死后立下无字碑,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其他历史人物如拿破仑、秦始皇、李鸿章等,也都得一分为二地评价。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本质是第一位的,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反映,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件事情的现象可以是复杂多样的,有的现象甚至是假象,我们要准确认识一个事物,必须研究事物的现象,看透事物的本质,不要被现象所迷惑。比如抗日战争开始时,敌人非常疯狂,很短时间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于是国内亡国论的论调抬头,这是亲日派;而亲英、美派主张速胜。毛泽东拨开重重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了中日战争的特点,指出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能亡国,是一场持久战。《论持久战》正确指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必然与自由的关系。我们认识了规律,掌握了规律,才能利用规律,一步步由必然走向自由。我们学习中国建设史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中国革命胜利后,开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于照搬苏联模式,生产管理高度集中,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大大超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违反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违反了历史规律,必然受到历史规律的制约。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人民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进行改革开放,大大发展了生产力,适应了规律,利用了规律,我们就大大向前发展。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一步步从必然走向自由。

以上我们列举了一些哲学观点,当然不是全部,我们可以在学历史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哲学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因为人类历史本来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这样,我们可以避免机械地记忆历史,相反,我们可以轻松地掌握历史。

猜你喜欢
经济基础外因生产力
浅析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政策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должны продолжить упрочивать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фундамент отношений всеобъемлющего партнерства и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