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均衡发展为教育改革破题

2009-04-26 03:32曲天立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4期
关键词:珠三角改革学校

曲天立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各地方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但在发展中,珠三角地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难题,这也是在珠三角地区实现“优化基础教育结构、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绕不开的一个结。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以“精英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政策造成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在事实上实行的是一种“精英教育”,由于受教育资源短缺的客观制约,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急切心态下,集中有限资源办重点学校成为当时的现实选择。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大众教育时代的到来,这种“精英教育”政策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检讨和调整,而且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名义下,又加上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驱动,教育不均衡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反而愈演愈烈越拉越大,从而积累和加剧了教育与社会以及教育内部的各种矛盾。为了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让孩子能够上一所好学校,升学竞争的压力开始前移到初中和小学,学生补习补课成为常态,结果是教育精神全面丧失,素质教育沦为口号,绑架着整个教育体制在升学模式下一路狂奔。还有一些人,为了让孩子受到优质的教育,成绩不够就用金钱开路,以至教育这个清静圣洁之地最终也沦陷为腐败滋生的重灾区。应试教育、学生负担过重、择校热、乱收费、高收费等这些问题纠缠在一起,看似千头万绪,但根子就集中体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上,所以从实现教育均衡入手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可以起到标本兼治之效。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只有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一点点做起,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充分考虑群众的期盼,把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作为规划的重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规划的落脚点。以教育均衡发展来深化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才能实实在在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促进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首先实现教育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即由“精英教育”观念向大众教育观念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满足型发展模式转变,由部分学校优先发展向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方向转变,从保障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向追求教育的公正与公平转变。而要实现这些转变,就必须在制度建设上做出长远的安排。教育均衡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办法,必须从基础性的工作做起,大胆创新。

一、严格明确各级政府实现和促进地方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各级政府必须把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把实现均衡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和政府的施政目标。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对社会和谐最大的污染,是教育生态中最臭的河涌。各级政府应当科学制定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和目标,严格设定达标的具体时间,严肃兑现向社会的承诺。将区域教育发展的“均衡度”、强弱学校间的“差异度”作为考核地方党政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最终把“就近入学”从限制性的权力还原为老百姓自由选择的权利,真正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区别对待珠三角不同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水平

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很高,但内部差异其实非常大,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上要实事求是并区别对待。广州、深圳等地区现代化程度较高,而江门、惠州和肇庆等与之相比相对较低,其所辖县区域内大量的农村学校更是参差不齐。因此不能以一个标准来统一和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更不可能整个珠三角地区一步到位,要根据不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当地教育发展的水平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调整义务教育发展思路。遵循县域基本均衡,城域缩小差距,区域全面进步的原则,首先要确保县区域内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在此目标基本实现的前提下,通过对落后区县的反哺和支持,逐步缩小区域内的县域间的教育差别,从而带动整个珠三角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成为综合改革的示范区。

三、加大和提高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和使用效率

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确保教育投入的必要增长,同时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防止和摒弃以往那种大操大办大拆大建的习惯做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把钱用在刀刃上,做到硬件基本保障,软件特别加强,重在提高质量。薄弱学校之所以弱主要不是校舍等硬件条件弱而是师资弱,教学水平不高不是硬件标准不高而是教师质量不高,改造薄弱学校优化教师队伍是关键。因此,在保证满足学校基本的硬件需求的前提下,要优先把有限的资源重点用于软件投入,特别是用于培养、引进和稳定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上。

四、创新和改革教育发展模式

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改革发展教育的传统模式,尤其要改革对教育发展的评估方式。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约束和规范政府的办学行为,使其积极主动地把精力和关注点放在改造落后学校方面。薄弱落后的学校通常是处在农村地区的学校、边远山区的学校、规模偏小的学校。实现教育均衡要特别关注特殊对待这些“农、边、小”学校,施行支持扶持的优惠政策,一是五年内优先发展最落后最薄弱的“农、边、小”学校,暂停对城区内中等以上质量学校的升级改造,使其后来者居上,不断滚动向前发展,从而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二是大举提高和改善“农、边、小”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活条件和教师的待遇,改善幅度从高从优;三是在公用经费、教师编制、职称评聘等方面充分向“农、边、小”学校进行倾斜,从而留住和吸引人才,将这些学校一举改造成精品学校、特色学校。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只是一种社会理想,更是社会的需要;不只是一种教育理论,更是现实的命题。在教育发展方面,珠三角地区已经具有很高的起点和深厚的基础,只要下定决心走下去,就一定能为全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珠三角改革学校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改革之路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改革备忘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学校推介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珠三角,2012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