痖 弦
1962年出生的林燿德今年二十五岁。从1978年发表第一首诗《掌纹》到《银碗盛雪》出版,用最宽的算法,全部文龄不到八九年。在这对一位作家养成来说不算长的时间里,林燿德发表了近三百首的诗(约一万五千行),十六万字的散文,十万字的小说和六十万字的文学评论,已经出版或即将在年内出版的著作就有七八种之多。据统计,光是1985年一年之间,林燿德就发表过一百多首诗(平均三天半见刊一首);此外,林燿德的作品曾荣获十五项文学奖,其中包括第一届中国时报科幻小说奖(1984年)、第九届中国时报文学奖推荐奖(1986年)等。
任何人读了以上写作经历,都会为林燿德文学生命成长异乎寻常的快速而惊异。的确,这两年的林燿德就像一轮从地平线上翻土而出的太阳,光芒四射,炫人眼目;三十多年来我们看到不少新人的崛起,但像林燿德这样的亮度和速度,尚属仅见!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林燿德变成了一个传说,一个话题,甚至一个“问题”,有人开始对他的“超速”发展大表“紧张”,有人批评他“心急”、“躁进”。这些反应是可以理解的,的确,林燿德的出现不寻常,难免会引起疑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情形就仿佛我们看到一棵植物日夜不停地猛长,穿房过户,好像违反了“自然常态”。
什么是“自然常态”?它有没有固定的定义?在教育普及、资讯发达的80年代大都会长大的诗人,他的成长速度应该不应该比农业社会的诗人为快?在大众传播与社会参与观念普遍影响现代知识青年的今天,新一代的作家会不会比上一代作家更善于表现和显示自己?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要说,一些对林燿德的微词是不必要的。我们尽可以把林燿德的写作比作一个生命力特强的植物,他的快速、锐利、凌厉,可不可以解释成一个新芽刚刚冒出地壳那一刻的生猛?根据自然规律,它不可能一直生猛下去,其呈现升孤、降孤的抛物线定律也是必然的。
西谚说,上帝造一棵南瓜藤,三个月就够了,但要长成一株参天的红桧,要百年千年的岁月!“小松犹百尺,少鹤已千年”,世界上任何稀罕珍奇的存在都需要长期的孕育,聪颖智慧如林燿德,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老年人的沉默是韬光养晦,中年人的沉默是蓄势待发,今年才二十五岁的林燿德,我深信他有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大器晚成的沉潜功力,但我们也没有理由要林燿德一开始就老成持重地慢下来,沉下来,我们应该说:年轻的,你冲刺吧,你跃动吧,你尽量向上生长吧!一个广大的世界正在等你,蓝天、阳光、朝露、甘霖在等你,天灾、地变、暴雨、狂风也在等你,爱的呵护在等你,无情的砍伐也在等你。你的旅途正长,你的故事刚刚开始。
一切的评估和判断都嫌言之过早,这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
198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