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78~79“面积单位”。
教学片断:“平方分米”
师:你认为1平方分米有多大?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师:你们能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手比划出1平方分米)
师:你们的估计到底准不准呢?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张1平方分米大的纸,请你们把用手比划的1平方分米和这张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比一比,看看自己比划的准不准。
(学生动手比划)
师:再请你们用剪刀剪出一张1平方分米大的纸片。
(学生动手剪)
师:把你们剪的纸片和老师发给你们的1平方分米的纸片比一比,看谁剪的最接近1平方分米。
(学生比较)
……
赏析: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建议。为什么把它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呢?因为体验和感悟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估一估、比一比、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了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扎实的表象。
教师首先提出了“1平方分米有多大”这一问题,学生通过前面对1平方厘米的认识,能很自然地牵引出1平方分米,知道1平方分米指的就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此时,学生对1平方分米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接感知上,对1平方分米的空间大小还没有建立起丰富的表象。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淡化了对平方分米这一面积单位的记忆,注重让学生体验和感悟面积单位,充分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建立平方分米面积单位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教师让学生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初步感知1平方分米的大小,然后观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并与自己用手比划的1平方分米进行比较,在头脑中建立1平方分米的表象,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让学生在观察1平方分米的基础上,自己凭借刚才对1平方分米建立的表象,动手剪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这样,学生通过这一“刀”把头脑中刚刚对1平方分米建立起的表象剪成了具体的实物,加深了学生对1平方分米这一面积单位的体会与理解。这样处理,使学生对1平方分米有了丰富的表象,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设计的这一“刀”,剪出了精彩。
通过估一估、比一比、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真真切切地让学生经历了面积单位表象建立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享受探索数学之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