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敏 孙仁义
“明清两代历504年,先后举行过进士考试201科,……,共取状元、榜眼、探花各201名。……按籍贯统计,山西省竟无一名状元。”看到上述文字,恐怕会让每一位山西人的头脑更加清醒!
乔晋芳(1804—?),原名蓬奇,字春皋,心农,闻喜县横水镇(横水镇1971年5月划归绛县)人,清代道光十五(1835年)乙未科一甲三名进士,号曰“鼎甲晋士”,赏戴花翎,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任刑部主事,道光十六年(1836年)出任刑部安徽司行走,主持兼总办秋审处;道光十九年(1839年)任军机领班章京;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转刑部云南司主事;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任广东司员外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任湖南司郎中;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闻喜遇大饥荒年,乔晋芳捐千金周济灾民。二十九年(1849年)五月,以京察高等(清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对文武官员三年考绩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升为湖南常德知府;道光三十年(1850年),经吏部引见,任长沙知府。咸丰二年(1852年),因为防守太平天国军队进攻省城有功,咸丰帝赏赐顶戴花翎(顶戴花翎: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授任代理粮储道篆事务。后因积劳成疾,以病故辞官回家。后被聘主持河东书院。
温忠翰(1835—?),字味秋,太谷县胡村镇敦坊村人。清咸丰八年(1858)参加顺天乡试考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探花。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由司经局洗马(明、清司经局洗马官属詹事府,为翰林官迁转之阶。掌经籍、典制、图书、公文的印刷与收藏。通常设满汉洗马各一。)出为温处道(温处道:清代中国浙江省行政区划之一,辖温州、处州两府,治所温州。袁世凯曾担任过该职务);光绪元年(1875年)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光绪六年(1880年)出任湖南学政;光绪九年晋陕西按察史、光绪十一年调湖北按察史,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病引退。温忠翰多才多艺,善抚琴,精书法,著有《名翰赏心集》、《古诗欣赏集》、《红叶庵诗文集》等。
王文在(1834—1889),字念堂,号吉坞,稷山县太阳乡坞堆村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京会试、复试均获一等,钦点七品京官。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探花,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十二年(1873年)任云南大主考,光绪元年(1875年)任湖北学政。苏、皖灾年,王文在慷慨捐黄金500两赏五品衔。光绪年间在运城察院襄办帐务,因无意仕进,遂留在家乡讲学授徒,曾在河东书院、晋阳书院和山西令德堂书院主讲。
“三探花”进士及第时间可看出:自清代开科举到道光十五年乔晋芳,包括“康乾盛世”在内的岁月,已经无情地过去了180余年,清初至中叶科举已经进行了79次。不要说是耀眼的状元之星没有一次光临过三晋大地,就是榜眼和探花也极为吝啬,从没有惠顾过汾河两岸,“在山西地域,从清开国设科开始至乔晋芳登第,才有人跻身鼎甲”。人们常常说起的“折桂”、“连中三元”、“状元及第”、“独占鳌头”,数百年间,为何会与山西的先民们无缘?是何原因,造成了山西的一代代先民们如此难堪?这是历史留给今天山西一代的严肃课题,期待着专家、学者去研究、去解答。
(责编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