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存在的问题及健康指导

2009-04-23 10:04孙秀丽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9期
关键词:低血糖疗法血糖

孙秀丽

[关键词] 运动疗法;2型糖尿病;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c)-139-02

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方法之一的运动疗法是指糖尿病患者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合理运动的益处:可增加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有利于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改善血液循环和心肌代谢,缓解轻、中度高血压;改善血脂代谢,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改善肺的通气量;改善消化功能,提高骨钙的含量[1],使其精神愉快,增加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自信心,从而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虽然运动有这么多益处,不少患者也坚持运动,但是,我们在临床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发现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运动疗法的认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健康指导,增加患者对运动地了解,有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动,对良好的控制病情有很大的好处。

1 在运动时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健康指导

1.1 运动时间存在的问题

患者不了解运动时机,认为早上运动能达到好的运动疗效或者是任何时候运动都可以收到好的运动效果,许多人都有晨练的习惯,而大多都是空腹进行的,而且有的患者认为运动时间越长越好,多数患者觉得运动时间在1 h以上效果才好。

1.2 健康指导

1.2.1 告知糖尿病患者空腹锻炼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造成生命危险。正确的运动时间为:一般糖尿病患者适宜在进餐1 h后进行运动(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此时血糖较高,这样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又能促进组织对糖的吸收,提高运动效果[2]。

1.2.2 告知患者开始运动时可由运动10 min开始,逐渐延长至30~40 min,其中可穿插必要的间歇休息时间,运动时间累计一般在20~60 min为宜,包括运动前活动时间及运动后的恢复整理运动时间,其中达到运动强度后,应坚持30 min左右。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以不引起劳累为宜。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共同决定运动量,两者可协调配合。

2 在运动强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健康指导

2.1 运动强度存在的问题

2.1.1 运动强度偏小,多数患者饭后在走廊、屋内或院内、马路上散步,没有出汗、身体发热及心率增快的感觉,认为只要出去走了,就是去运动了,心理上得到了安慰,但是没有达到运动的强度,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1.2 运动强度偏大,主要存在于年轻人、儿童及对自己过于严格的患者中。

2.2健康指导

2.2.1 告知患者适宜的运动强度应该是运动过程中应感觉到周身发热、有微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感到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但是休息后即可恢复。运动强度可用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应该根据个人自身情况进行,一般可在运动结束后立即数脉搏,运动中的心率保持在(220-年龄)×(60%~70%)范围之内,即可认为是运动强度比较合适,也人主张用更为简便的方法,直接用(170-年龄)作为运动中适宜的平均心率,50岁的人平均心率应在120 次/min左右[3]。

2.2.2 告知患者时间超过1 h的高强度运动,容易引起迟发性低血糖,这对身体也是有损害的,是很危险的,甚至可以引起心脏、关节、足部部位的损伤。运动中如出现胸痛、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经休息不能缓解时应及时到附近医院诊治。

3 在运动频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健康指导

3.1 运动频率存在的问题

有些患者只是心血来潮时或得到医务人员的劝告、听健康教育讲课时,才会偶尔做运动。有的患者对运动频率不了解,认为频率高会更好,或有时间就运动,没有时间就不运动。

3.2 健康指导

告知糖尿病患者每周锻炼4~5次为最适宜,如果运动不觉疲劳,运动频率可为每天1次,运动锻炼不宜间断,若运动时间间歇超过3~4次,则效果将减弱。

4 在运动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健康指导

4.1 运动认识存在的问题

很多患者是抱着降低血糖的目的来进行运动的,可他们在开始运动时却发现,通过运动并不能取得他们想要的结果,于是就放弃运动,认为运动无效。

4.2 健康指导

4.2.1 首先要理解患者,告知患者只有长期、规律、合理的运动才会有效。长期的运动治疗是指每日或一周数日定时进行的长期体育锻炼,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患者的生理状态,达到与饮食药物共同控制疾病的目的。糖尿病是慢性终身病,所以长期的运动治疗是主要方式[4]。

4.2.2 对患者的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要进行评估,给予合理的指导,建议患者建立运动情况记录,注意监测血糖情况,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来发现运动可以降低血糖,从而增强患者的运动意识及信心。

5 对运动的适应证、运动的方式不了解及健康指导

5.1 对运动的适应证、运动的方式不了解

5.1.1 不少患者认为,既然运动有很多益处,那就应该坚持,因此无论是否适合运动都在坚持。

5.1.2 对运动的方式不了解,有患者认为强度大的运动效果好,因此选择了比较剧烈的运动。

5.2 健康指导

5.2.1 告知患者运动治疗主要适用于空腹血糖在16.7 mmol/L以下的患者,特别是超重或肥胖者。有研究证实,对于肥胖的患者,运动降糖的效应较之于非肥胖的患者更为显著[5]。

5.2.2 告知患者不宜运动的情况,不宜运动的患者为血糖极不稳定者;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180 mm Hg);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患者;心律不齐患者;发热;急性感染;新近发生的血栓;有明显的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上肢运动。

5.2.3 运动的方式应根据病情、体力及客观条件选择适合个人特点和兴趣的运动项目,任何项目都有长处和短处。

5.2.4 告知患者应与医生或专职糖尿病教育者讨论其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做运动,并确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6 运动时的安全意识不强及健康指导

6.1 运动时的安全意识不强

运动前不评估身体状况、不选择合适的衣服、鞋袜、运动前不做热身运动、运动后不做放松运动等。

6.2 健康指导

6.2.1 告知患者应先做热身运动5~10 min,防止运动中出现关节肌肉拉伤;运动结束时逐渐减少运动量,需做5~10 min的放松运动,不宜突然停止。

6.2.2 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有条件的患者最好在运动前后各测一次血糖,因为运动使血糖降低,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因此应随身携带糖块,当低血糖发生时及时服下,避免低血糖发生。

6.2.3 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写明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并注明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意外应怎样处理等。

6.2.4 运动时选择合适的鞋袜、宽松的衣服,运动后及时清洗脚部,仔细检查双脚,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裤,并及时补充水分等。

7讨论

正确引导患者进行有效、合理的运动,是每一位健康教育者的职责,详细讲解运动的作用原理、步骤、频率、强度、运动前的身体评估、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会增加患者对运动地了解,有助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运动,对良好地控制病情有很大的好处。

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都认识到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个简单的吃药过程,而是以心理指导、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疗法、自我监测等的综合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75-284.

[2]王大海,施耀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8):445.

[3]申桂菊.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教育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6(6):573-574.

[4]梁勇才.糖尿病防治实效方[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6-51.

[5]马忭梁.糖尿病并发症饮食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8.

(收稿日期:2008-12-08)

猜你喜欢
低血糖疗法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猪的血糖与健康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