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一、地理试题评析
1,地理试题分值比例与考点结构分析
宁夏卷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地理试题2008年与2007年相比在分值上无大的变化,选择题共11个小题,分值仍为44分,非选择题部分第36题占28分(2007年32分),第37题占28分(2007年24分)。命题范围为必修1~3和初中地理相关内容,选修教材未列入其中。选择题44分,其中人文地理占24分(2007年8分),自然地理占20分(2007年36分)。非选择题分,其中自然地理部分占30分(2007年20分),人文地理部分占26分(2007年36分)。就整套地理试题而言,与2007年相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数分配基本相当,与2008年全国文综卷自然地理比重偏大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
从课改其他先行省份的新高考方案来看,内容以必修模块为主,文科综合中的地理试题仍以学科内知识综合题为主,而学科间的综合题所占比例较小。必做题(必修模块)的比例在83%以上,选做题(选修模块)的比例在0%~17%,有选考的省份分值为10~20分,多数省份为选做一题。
从具体考点看,两年的试题既有以地球运动为代表经典内容的反复考查,也注意到了以工农业生产区位为代表的年际交替。初中区域地理部分内容考查由直接的显性考查过渡到间接的隐性考查,如2008年宁夏卷第7~9题,给出某(英)国的地形、人口分布图,判断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2地理试题分值比例与能力结构分析
从材料表现形式上看,宁夏卷的13个地理题目用图(表)共9幅,分别涉及过程曲线示意图、等高线图、日照图、地形人口密度专题图和区域地图等多种形式;从能力层次来看,再认再现层次的比例较2007年减少;从计算能力考核来看,单纯的静态计算减少,与判断推理能力考核相结合的估算要求增强,此特点在全国文综卷中也有所体现。如2008年宁夏卷第37题(2)小题(4分)。
原全国文综卷中分值占60分的三科综合题型消失,单科试题分值为100分。但也存在学科间综合方面的新迹象表现,之一是地理学科知识成为史地学科题目的背景材料。如2008年宁夏卷第39题第(1)小题-“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12分)”;之二则是出现在全国Ⅰ卷中。卷中第5~7题对“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趋势”的考查。
3试题整体评述
新课程宁夏卷文综合高考地理命题两年来,遵循了“继承、稳定、求变、创新”的基本思路。
(1)从“继承”的角度看,2008年宁夏文综卷继续在试卷结构上继承了全国文综卷的基本体例,在注重基础、突出主干、善用图表、重视区域等方面与全国文综卷存在共性。变化的是增加了历史选做题,删除了政史地三科综合题,去除了测试能力层次偏低的填空题。
(2)从“稳定”的角度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没有变;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基本没有变;选择题采用围绕中心问题的题组设问方式没有变;不求覆盖率,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考方向没有变;注重学科内综合、知识灵活运用、地理思维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没有变;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图像语言特点的宗旨没有变。稳定是大家所希望的,也是新旧高考交替阶段所必须的。
(3)从“求变”的角度看,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为我国地理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内容,为地理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并提供了动力。地理高考也在逐步完善和确定新的地理考试评价目标,以“有用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评价核心,从而使原有的评价体系(以知识立意)不断向“以能力立意”的方向蜕变。
新课程宁夏卷文综合高考地理试题构成更突出了立意、情境和设问三方面的“变化”。
①立意方面:与新课标相配合,能力考核增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能力立意的内涵更加充实、完善。2008年宁夏卷第37题(2)小题中这种隐含其中间接处理问题独特的思路和所采取的数学方法很值得回味。2008年北京选择题3~5题则直截了当: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很难进行书面考查的目标,2008年宁夏卷的对此方面的处理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这一正确答案的选择过程就包含对湿地生态价值的认知与认可。
②情境方面:以新情境创设方式落实能力立意,以新颖地理图表方式创新试题呈现。命题者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计情境,更注重新情境下对地理知识的考查。近些年来,在文科综合试卷中加强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考查,以诗词、散文、国画、图片等多种形式命题为切入点,既从多角度启发考生思考,又能给考生展示才能提供机会,同时带来一定趣味性。高考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引用的地理图从最初的种类由少到多的变化,发展为同一类型图表现形式、主题内容的不断变化。复习时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图的习惯,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才能在考试时独立面对新情景,读懂新图形。无论是樱花初放日期统计图,还是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示意图,都给人以似曾相识但又面目一新的感觉。
③设问方面:虽然选择题采用围绕中心问题的题组总体设问方式没有变,但具体设问确实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即使是同一命题素材在不同试卷中,设问方式也有明显区别。如2008年宁夏卷第5题、2008年全国Ⅱ卷第9题和2008年上海卷第2题,情境素材相同,都是考查纬度地域分异规律。以“问题探究”方式建构答题框架的思路没变,但试题的开放性在继续加大,参考答案要点数量倾向多于采分点,便于考查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及多向性。
(4)从“创新”角度看,新高考不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不求覆盖度(率);不再追求遵纲循本、不从教材取材;不再寻求记忆具体知识和方法,给材料、给工具(图表内含方法)。新高考力求从三个方面体现创新:一是从地理基础知识(地球运动及时间、昼夜、季节知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结构、人文地理区位因素体系)、基本技能(要素判断推理、体系综合分析、主成分分析、区域情景比较)出发,把握双基,突出主干,主题坚持不变,核心考点常考常新。如前所述,2008年宁夏卷第5题、全国Ⅱ卷第9题和上海卷第2题对纬度地域分异规律的考查;二是从地理实际课题研究出发,体现地理的应用价值(如2008年宁夏卷中的第10、11题对结合为某河由M河段至Q河段水中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浓度变化曲线图对河流污染状况及其影响的考核),体现对热点问题的关怀(如对樱花初放日期的考查的热点背景是2008年春胡锦涛主席对日本的“暖春之旅”),体现高校选拔学生的诉求(分析造成杭州湾跨海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的考核具有较大
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三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体现对政治问题的关注,体现与思想政治、历史课程的综合,如前所述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哲学分析等,体现地理的政治价值。
命题专家以“命题是作品”,那我们就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它的魅力。说明现在的“命题”同以往有很大区别;“作品”则体现出。命题人对题目命制的高要求,体现出题目质量的高水平,体现出命题人思想观念的深化和提高。
二、新课程文综合高考地理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中一定要从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加强生活化、实用化地理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1让学生学到“生活化的地理——身边的地理”
(1)衣
①出差带什么衣服合适——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气温的差异。②藏族服饰体现了什么自然地理特征。③皮衣、羽绒服出现滞销——全球变暖。④服装用材的变化——与棉花种植、石油化工相关。⑤服装与纺织工业——劳动力问题、全球化、产业转移。⑥废旧衣服如何处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⑦服装的款式——地域文化的影响。⑧服装节举办的条件与区域发展。⑨研究世界名牌波司登羽绒服在国内及国外的市场拓展重点区域——与气候、经济等的相关性⑩尔挑选不同档次的服装应该到哪里?——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食
①食物结构——当地农业结构。②蔬菜、牛奶——城郊农业的布局、交通条件的变化产生的影响。③反季节蔬菜——热量条件的改变。④“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的经济学指标)——经济地区差异。⑤一次性筷子、快餐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⑥食品如月饼的豪华包装——节约型社会。⑦南方米饭、北方面食,四川吃辣,南甜北辛——农业类型差异、气候差异等。⑧土特产系列开发——山区、沿海等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⑨食品工业的布局、水产品加工厂的布局。⑩发菜——生态环境破坏。⑾纯净水的流行说明了什么问题——水资源及水污染。⑿以学生常喝某著名品牌饮料(如雪碧)为例,综合分析经济全球化、布局要求、雪碧厂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废物处理等问题……
(3)住
①楼房的间距——正午太阳高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②屋顶的坡度——当地降水量、气候变化。③屋顶绿化问题——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环境角度。④阳光房——保温效应,改造热量条件。⑤墙壁的厚度——温差问题,地震的频度。⑥窗户的方向——风向、室内阳光达到的面积。⑦住宅区的位置、环境要求——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的布局。⑧建筑风格与当地人文环境的关系。⑨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安装角度问题……
(4)行
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调查和解决方案探究。②汽车工业的发展。③跨区域旅行——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差异。④交通对经济的影响。⑤交通对聚落的影响。⑥交通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⑦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商业区、住宅区的影响。⑧研究不同自然环境交通(工具、路线)等的差异。⑨飞机飞行与气流。⑩春运的线路、方向变化及影响……
2让学生具备“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有用的地理”
(1)生存能力
①若是在山区、沙漠迷路了,怎么办?如何确定方向?(依靠GPS等)如何找到水源?哪里可以躲藏?哪里最安全?(等高线图、山谷的辨认,沙漠中沙丘的移动方向。避开沙尘暴、风口)反过来,你如何去营救被困在山区或沙漠的人员?如果只依靠一张等高线地图和需营救成员的位置点,你如何用最快的方法找到?
②若是在某个陌生的城市或是村镇迷路了,怎么办?如何认识城市交通图?如何电话告知家人自己的地点?如何找到最近的车站?如何用电子地图查询城镇的信息……
(2)自救能力
①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②气象灾害:台风、旱涝、沙尘暴。
③森要火灾。
(3)地理决策
①时间决策:(2007年广东)下列人类活动与季节选择相宜的是
A长江截流——夏季
B黄河调水冲沙——冬季
C珠江口补淡压咸——冬季
D海河紧急泄洪——春季
②规划决策:(2006年江苏)给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对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该地进行野外考察进行策划的问题。
三、新课程文综合高考地理试题对备考复习的启发
1从知识层面,致力于知识体系和问题模型构建
新课程高考地理的命题以“问题立意”、“能力立意”为宗旨,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要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主干思维方式的整合和训练。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学习内容如自然地理的影响因素、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系统地梳理整合,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或框架,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作答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
适当加强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透彻掌握重要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的内涵和外延,规范地理语言。
2从能力层面,加强区域定位和图表阅读训练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区域地理”一般以大比例尺局部区域图的形式出现,然后进一步考查学生对该区域内重要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由于区域轮廓的不规则性,因此应建立中国、世界内的基本经纬网,并结合区域内重要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形、河流、湖泊、城市等进一步定位。例如,以0°经线和赤道为主线,把沿途经过的地理事物“串”起来,形成知识结构,并熟记重要的地理区域。
3从实践层面,加强生活化、实用化地理的渗透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地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创设生活情景,捕捉生活素材,借助生活经验,回归生活实践,将地理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
总之,宁夏已经过去的两年新课程文综合地理学科高考考试试题,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坚定了我们走课程改革道路的信念。复习教学中努力做到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对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和认识,领会国家对选拔人才的要求和对课改背景下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的要求,从而使教学过程更有实效。
(责任编辑: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