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偶发事件的有效调控

2009-04-23 08:12李子平冯辉梅
教师·上 2009年3期
关键词:偶发事件作文同学

李子平 冯辉梅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效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成为不了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教师课前怎样精心设计和准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是充满着意想不到的变数。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分析与处理,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与教学机智。一个富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往往能敏锐地发现并机智地捕捉到课堂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有效课程资源,果断自如地应对出乎意料的问题,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偶发事件”,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一、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失当面面观

动态生成的课堂,打破了旧的课堂秩序与平衡,这对已习惯于过去那种四平八稳、配合默契的“控制式”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挑战。教师如果缺乏深厚的专业学识和足够的教学智慧,就无法适应灵活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难以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从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1.失察

个别老师对课堂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尤其是教学预设之外的问题,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与新奇发现,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避而不谈,有的则以一句简单的“课后讨论解决”“课后自主探究”来搪塞敷衍,无视学生的情绪与反应,一味固守课前的预设,一味追赶教学的进度。有时课堂的偶发事件完全可以生成新的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资源,教师没有敏感觉察而任其白白流失。

2.失法

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有的教师不能准确地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不能敏锐地把握事件的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进而针对实际情况科学灵活地选择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处理办法,而是急躁冲动、感情用事,或训斥辱骂、冷嘲热讽,或强硬压制、生硬回绝,或不闻不问、听之任之,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矛盾激化和师生关系恶化。

3.失控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教师一味跟着学生走,太过顺其自然,放任自流,致使原有的课堂目标迷失,课堂秩序失控。

4.失度

教师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尤其是处理“课堂异动型”的偶发事件时,在情感流露、措辞选择、处理实施等方面往往容易失去分寸,宽严失当,造成教学秩序的更加混乱。如个别老师在批评、罚坏行为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与人格侮辱;有的老师因处理纪律问题而不惜影响、耽搁正常的教学,等等。

二、课堂偶发事件的有效处理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全部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情况,教师是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所以,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节外生枝”,教师应豁达、宽容地面对,冷静、智慧地处理。

1.敏于观察,正确决策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与良好的决策能力。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首先要敏于观察,洞察事件的状态、程度、影响,观察学生的反应、态度、言行,了解或推测事件的原因,预测事件的结果或发展的趋势,从而把握事件的性质、学生思想跳动的脉搏和发展的苗头以及课堂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再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该淡化的淡化,该化解的化解;该疏导的疏导,该堵截的堵截;该当堂处理的当堂处理,该课后解决的课后解决。

2.沉着冷静,以静制动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制怒戒躁,沉着克制,不要一遇到突发事件就动气发火,批评训斥,甚至停下课来就事论事或上纲上线地处理。这种针锋相对或直接压制偶发事件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此,遇到偶发事件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掌控局面,迅速使课堂安静下来;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耐心细致的教育,态度严肃而亲和,心胸平静而理智。这样,才能做到既不影响课堂教学,也不放弃原则来姑息迁就学生的问题行为。

3.正面教育,因势利导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因势利导。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要诱导攻心而不要简单粗暴;要心悦诚服而不要强迫服从。这就要求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要动之以情、规之以矩、导之以行,因势利导,启发自省,帮助学生认识错误,从而有效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4.时效统一,及时高效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要讲求时机和效益,既抓紧时间,又不偏离课堂教学目的,不中断教学进程。为此,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应力求做到:一要尽力缩短处理问题的时间,把偶发事件消灭在始发状态,不使其蔓延;二要尽力限制、减少、消除偶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尽可能不影响全班,不影响教学;三要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只要阻止、平息偶发事件即可,不要陷入无休止的纠缠与随意发挥;四是尽力运用教学机智,化被动为主动,把处理偶发事件转化为教育学生的一个时机,以取得最佳效果。

5.化弊为利,长善救失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变消极为积极,变不利为有利。有些偶发事件,表面上看干扰了课堂教学、破坏了课堂纪律、影响了教学进程、打断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其中往往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和挖掘,并加以利用,化消极为积极,变不利为有利,把它当成一种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予以重视,把处理偶发事件变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生情趣、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教育大多数学生的一次机会,变成推动教学向纵横延伸拓展的一个新契机。这样做,既处理好了偶发事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对技巧

1.借题发挥法。 即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加以引导。有位教师在新接任一个新班的第一节课上,当她打开粉笔盒时,里面跳出了一只癞蛤蟆,学生哄堂大笑。面对学生的挑衅与恶作剧,教师并没有发火,而是一把抓起癞蛤蟆问:“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吗?”学生哄笑着说:“癞蛤蟆。”老师接着问:“我问的是它的学名?”学生答不上来。于是老师娓娓解释道:“它的学名叫做蟾蜍,它的皮虽然难看,却可以提炼出一种名贵的中药--蟾酥。蟾蜍在古代还是个吉祥物,读书人考中状元叫‘蟾宫折桂人。”老师的表现让学生深切感到:这个老师胆子真大,了不起,知识丰富,心眼好……

2.因势利导法。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或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回正轨。一位教师教《陌上桑》一文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么多人见到罗敷后都不约而同的停住脚步去‘观罗敷,这说明了什么呢?”“好色!”一个学生洋洋自得地说。班里一下沸腾起来了,还有几个“不怀好意”的学生在起哄。短暂的停顿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好色”两字,并在“好”下面加了着重号。然后让同学们给它注音、组词。然后,接着问:“通过刚才那段文字,大家能否用一个词概括罗敷的特点?”“好看”“美丽”“漂亮”“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是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刚才那段文字中的青年人、老年人、耕者、行者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来观赏罗敷,是因为罗敷太美了。同学们再想想,大家的这种心理能否用‘好色一词来形容呢?”“不能,因为好色是指心怀邪念的男子沉溺于情欲,贪恋女色;而爱美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欣赏、钦佩。”在这里,教师没有回避学生的“异口异声”,更没有简单的批评训斥他,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纳了他,并顺着他的思路展开教学,将问题引向纵深,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在自然而然中对学生的认识进行了修正与提升。

3.以“变”应“变”法。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她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以“蝴蝶飞进教室”为谜面让学生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呀,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继续她的讲课。

4.暂时悬挂法。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还可能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或比较难回答、难解释。如果把时间过多地消耗在此,势必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这时,教师不妨采取暂时悬挂法,将问题暂时"搁置'起来,或是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或师生课后再去解答。如一位老师在教初中《思想品德》“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一课时,有位同学在课堂上问:“老师,社会主义代替了资本主义以后,还有没有垄断存在?”显然,这是一个超出教材内容范围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难以讲清楚的。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问题暂时悬挂起来:“某某同学这个问题提得好,不过,现在大家接触它还有点过早,等到大家上了高中,学习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以后就不难解决了。”这样既不挫伤提问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鼓励他们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还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5.幽默调侃法。著名学者海因·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让人接受。”教学幽默是教师性格、修养、智慧的表现,它用富有情趣的、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灵活、巧妙地实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意图,将教学引向成功。遇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不妨表现得幽默一些,既缓解了紧张情绪,也有利于转移学生不良的注意力。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ck(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的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

6.将错就错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可以采取实话实的方式,但如果教师每次都仅停留在承认错误的层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威信。有时教师不妨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将错就错的方式,既及时纠正出现的教学错误,又以此为契机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新的境界。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教师决定把它当范文讲评。作文讲评课上,教师刚一读完,就有学生站起来揭发这篇作文是抄袭的。全班哗然,同学们一起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得低下了头。老师有些始料未及,短暂的思考后,说:“看样子老师也无法拒绝美丽!这篇文章既然深深地吸引了某某同学,又强烈地打动了老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它的美,看看它好在哪里?”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到对文章的欣赏上,等同学们评赏活动结束后,老师以此为契机,从那天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天轮流推荐一篇文章在班上朗读。在这里,面对学生对作文抄袭者的检举、全班同学的一片哗然以及抄袭者的羞愧自省,教师机智地将错就错,重新确立师生的关注点、动情点,让同学们一起赏析文章的佳妙,并以此为契机,要求全班同学每天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不仅使那位抄袭作文的学生免受自尊的伤害,而且开阔了全班同学的阅读视野,开拓了大语文学习的渠道,并引导学生宽容别人的错误,唤醒犯错误者的内省与改进,让错误顿时变得美丽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教学中,偶发性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教师能随机应变、急中生智,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采取最合理的解决方法,机智化解。惟有这样,方能确保课堂教学的生动有效。

(责任编辑:李再湘)

猜你喜欢
偶发事件作文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如何巧妙化解美术教学中的偶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