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政策改变经济周期并非奇迹

2009-04-23 08:12马红漫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09年1期
关键词:经济波动经济周期巴菲特

马红漫

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引发了全球调控部门的联手刺激政策。但对于积极政策应对经济衰退的作用,各界不乏悲观声音,认为反周期政策无法改变经济趋势,最多不过是缓解经济波动幅度。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承认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但对于调控政策的效果,也必须要就具体的经济状况做出具体的分析判断,得出的结论才能够更加全面。

事实上理论界对于经济周期的测算从来都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对于本轮经济衰退周期,就出现了两种差距极大的判断:其一认为是长期的经济周期衰退,理论依据来自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为他认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经济周期一般要持续20年,而衰退周期应该在10年左右。其二则认为,美国的经济周期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而最近几次美国经济衰退持续时间最长的不过16个月,一般都不会超过一年。因此本轮经济衰退最多也不过在一年半左右就应该结束。

从十年到一年半,对经济周期的判断差距如此巨大,若试图围绕经济周期理论来测算政策作用,则根本是无本之木。

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周期测算更加贴近事实,都不应该低估刺激政策的作用,而决定政策最终作用大小的关键在于,政策能否配合经济内生的创新能力。房地产市场泡沫崩裂之所以会出现长周期问题,是因为在传统经济体下,经济内部的自我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办法抵御房地产等传统行业暴跌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而近几次美国经济泡沫之所以能够迅速缓解,恰恰是因为新兴产业替代了传统产业的地位,能够直接带动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无论是金融服务业还是网络经济产业都是如此。市场自发的创新能力是如此强大,因而大大缩短了经济衰退的周期。

然而此次的经济波动有些例外。一方面房地产行业是衰退的龙头,并且最终带动了钢铁、汽车等传统行业集体没落;另一方面透过华尔街精妙的金融设计,房地产暴跌直接让金融服务业陷入困境,而后者恰恰是新兴产业的代表。因此,真正的疑问在于,哪个行业有可能代替金融服务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事实上,这也正是海外投资市场最大的担心所在,正是因为没有办法找到可以避险的投资品种,使得市场内生的挽救功能丧失,市场波动也才会非理性放大。

调控政策的关键就是要让市场能够找到可供避险的投资品种。如果调控政策能够创造出市场认可的新经济增长机能,那么政策改变经济周期的可能性就会加大。与之相比,仅仅去计算经济周期长短如何,最终其实只能在理论上拥有些意义。因此,寻找创新主导行业才是调控政策的当务之急。

好在这并不是一个难事,毕竟市场的智者尽管很少,但是并非没有。股神巴菲特高调宣布要买入股票,而他选择的电动能源行业就是一个最大的投资方向。以巴菲特对于行业市场研究的能力,更多的是倾向于传统行业,这些行业在暴跌中往往会被过度低估。而当经济波动周期在苦苦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巴菲特给出新的行业选择的含义显然不同寻常。

政策改变市场周期波动也并非一定是奇迹。借鉴投资大师的做法至少不会错太多。如果调控当局能在推行传统刺激方案的同时大力鼓励新能源行业发展,那么经济周期就完全有可能走出库兹涅茨所设定的十年时间。换言之,当诸如十年长周期的悲观言论出现,市场的长期价值投资机会就已在酝酿中。

而在中国,政策对于经济周期的能动性更是超乎市场规律的想象,因而市场现实变化超越周期理论的可能性只会更加明显。

原载《证券时报》

猜你喜欢
经济波动经济周期巴菲特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圈话
经济周期与宏观管理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