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石门镇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

2009-04-23 08:12谭才洪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4期
关键词:桐乡市种粮水田

谭才洪

摘要对桐乡市石门镇近3年粮食生产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粮食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落实惠农政策、依靠农业科技、规范土地流转、强化服务以提高种粮经济效益,改善当前石门镇粮食生产现状。

关健词粮食生产现状;对策;石门镇

中图分类号F30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283-01

桐乡市石门镇地处杭加湖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十分适宜水稻、蚕桑、杭白菊、水果等作物的种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全镇现有水田3 076hm2,年产粮食1.8万吨左右。为提升石门镇粮食生产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笔者就全镇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桐乡市石门镇粮食生产现状

1.1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下滑

石门镇2006年实有水田面积2 291.4hm2,种植单季晚稻1 704.3hm2,占水田面积的74.4%;2007年实有水田面积2 403.9 hm2,种植单季晚稻1 694.7hm2,占水田面积的70.5%;2008年实有水田面积2 494.7hm2,种植单季晚稻1 555.2hm2,占水田面积的62.4%。由于粮食比较效益低下,农民逐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扩种杭白菊等较高效益的经济作物。

1.2种粮只为自家口粮

大部分农民认为,要想致富必须外出经商、进厂务工或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种稻只为自家够吃就好,这些思想容易造成水稻种植、管理粗放,产量不稳不高;而年轻农民存在种粮不如买粮吃的思想,更容易出现不种或少种水稻,甚至出现水田抛荒现象。

1.3土地流转不畅

土地流转困难,种粮大户租赁的耕地不连片,租赁年限不稳定、租赁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制约粮食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桐乡市石门镇粮食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

2.1种粮成本上升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废除了千百年来的“皇粮国税”——农业税,还对农民进行种粮直补。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受种粮成本连年上涨、稻谷价格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种植水稻,增加的收入很大一部分被物价上涨、农资成本增加所抵消,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石门镇近3年用工成本、农资价格见表1。

2.2种植规模偏小

目前,石门镇人均拥有水田496m2,而种植水稻面积低于人均数(部分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太小,这种自给式的种植不利于大面积推广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粮。如统一的机械化育插、管理和收割,致使粮食生产成本增加。

2.3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石门镇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商务工收入成了农民主要收入来源,并且务农和务工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进厂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造成农村劳动力相对紧张。特别是农村进厂务工人员大部分是青壮年,留在家里的劳动力主要是老人和小孩,在目前农村的生产经营条件下,这部分劳动力很难把属于外出劳动力耕作的农田很好地承担下来,只好粗放经营,能收多少算多少。农村有效劳动力相对不足,直接影响水稻种植面积和生产水平。

3发展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发放宣传单、黑板报、村务公开栏、村广播等有效形式,面对面地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把种粮直补、购机补贴、农资补贴及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到户。同时,及时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

3.2依靠农业科技,实现增产节本增效

3.2.1加强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大规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种粮水平。

3.2.2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多年实践证明,优良品种能够直接提高粮食产量10%以上。目前,石门镇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8%,良种更新周期为2~3年,但推广下去真正达到良种良法、平衡高产,往往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引种、试验、示范活动,让科技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粮食增产能力。

3.2.3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如陆家庄黑木耳专业合作社的稻菌轮作高效种植新模式;推广种养结合、农机农艺结合,间作套作、立体经营模式;推广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促使农民在运用技术中增产、节本、增收。

3.3规范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种植

在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同时,组建好镇级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用市场规则依法对粮田进行有序流转,通过镇、村基层组织引导协调粮田的有效流转,促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使用率。通过加快农田使用权的流转,使失管、少管处于半抛荒分散的农田尽可能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并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适应于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粮新技术的推广,着力提高种粮经济效益。

3.4加强服务组织建设,服务于种粮农民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务农劳力逐年减少、农民不想流转出土地经营权而粗放经营等情况,引导、扶持农民建立各类服务组织,开展种植、管理、收割等服务。如石门兴农粮油专业合作成立2年以来,为种粮农民开展单季晚稻的机械化育插、代防病虫、机械收割及粮田托管等多项服务工作,涉及农户812户,面积633.3hm2,不仅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而且提高了机械化的利用率,方便了农民,降低了生产成本,种粮户与合作社也获得了双赢。

4参考文献

[1] 陈彦才,高涛.内蒙古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技术分析与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6.

猜你喜欢
桐乡市种粮水田
中央向实际种粮农民发一百亿元补贴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万绿丛中一点红
《红楼梦》中的“水田衣”是啥
《红楼梦》中的“水田衣”是啥
学生习作
《红楼梦》中的“水田衣”是啥
种粮大户连续7年给农民发巨额年终奖
常山:代表建议催生订单质押融资办法
一张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