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怒”者致胜

2009-04-22 04:54
知识窗 2009年2期
关键词:怒气国营张飞

流 沙

我最欣赏的一个人,是一位国营工厂的老厂长。十五年前,他每月拿六百多元工资,坐的是一辆破旧的红色普桑。每天一大早就换上破旧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到工地上巡视。

那时工人不担心下岗失业,胆子忒大。见到厂长来了,也没大没小,该说的话就说。特别是老工人,凭着老资格,还可以质问厂长。有一次,工厂里调整了三班制营养补贴,厂长下车间的时候,被几位老工人堵住了,老工人认为工人应该高点,办公室人员应该少些,言语之间,老工人和厂长争吵起来,老工人可不卖厂长的账,一阵铺天盖地的骂,什么“贪官”、“谋取私利”、“向上级告发”等等,厂长十分生气,站在那气得发抖,脸上的颜色都变了。

每天早晨八点多,有一个生产例会,参加者都是中层以上干部。开会时间到了,厂长一声不响地进来了。大家担心在生产例会上厂长会迁怒于别人,所有人汇报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但厂长却神态平和,和下属谈笑风生。

据说厂长是从工人做起,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在一家国营工厂里,这是非常难得的。可以猜想到的是,他不带怒气做事的态度,起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如果来看看现在的一些厂长经理,他们几乎就是一个小团体的“土皇帝”,职工哪里敢得罪,要是他们在外面受了气,会把怒气撒在职工身上。有些公司开会,只要经理心情不好,会议就会成为一个“骂人会”。

少带怒气去做事,既需要外部的环境,又需要自身修炼。权力太大,无人监督,性格就易乖张;如果此时胸无点墨,任凭怒气横冲直撞,那就成了一副乱象。

清代的林则徐对“制怒”最有心得,他一生以“制怒”二字作为座右铭,每遇怒事,便以此警醒自己,终官至一品。

据说林则徐幼时聪慧,但脾气暴戾。其父无奈之下,亲笔写下“制怒”二字悬于林则徐书房中,并为其取名“则徐”,这两字也有制怒之意。林则徐自少年起,一生以“制怒”为追求,在仕途中,终于风生云起。如果与人交往之中,以意气用事,身处险恶官场之中,早就出了乱子,不可以被委以重任。

在史书上,还素有“主不可怒而兴师”之句,意思是领导者不能带着怒气去作战,否则就会功败垂成。三国时期的蜀国,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大怒之下发兵讨伐孙权,结果着了陆逊的计谋,火烧连营,大败归,元气大伤,最后落得个白帝城托孤的可叹结果;张飞也是如此,为了给关羽雪恨,怒而去战,强令部将范疆等两人在三天内做出几十万套孝服,不然格杀,结果逼得他们砍死了张飞,取了首级投降了东吴。

带着怒气去做事,十有九败,“制怒”就是克服情绪急躁,防止大脑“进水”,做下错事。惟有“制怒”才能保持冷静思考,做出正确判断。

制怒是一种心态,一种修养,一种能力,它更多地需要每个人自己去痛苦地修炼。据说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制怒高招,公司里建有“精神健康室”,里面有公司各个层级经理的橡皮人,如果受了上级的委屈,员工可以到这个房间里来,拿起棍子,抽打橡皮人消气。这样搞怪的“制怒”方法,只是新奇而已。

愤怒是丑陋的,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情绪,发泄不是办法,修炼心灵才是制胜根本。

猜你喜欢
怒气国营张飞
河南禹州:20世纪80年代国营钧瓷厂作品欣赏
谦虚的铅笔
不带着怒气做任何事
用足思考的定力
基于经营生产发展的国营森林苗圃育苗研究
国企家族化与单位组织的二元化变迁
丫丫
张飞因酒丧命
国营与民营电影院的对比与反思
张飞丢鸡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