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华罗庚猜书
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面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用人“五视”
魏信德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即:
“居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富视其所与”——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果只满足私欲,大肆挥霍,贪图享乐,则不可重用。
“达视其所举”——如已处于显赫之位,需要观察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唯贤,量才录用,自然是襟怀坦荡、秉公办事的有为之士。
“穷视其所不为”——对处于困境之人,可以视其操守如何。若虽身处困境,却不做任何苟且之事,这样的人可以放心地委以重任。
“贫视其所不取”——看一个人在贫困潦倒之时的行为。不取不义之财,甘守清贫,则品性高洁。若见钱眼开,如蝇逐臭,就万不可重用。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的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了。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