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2009-04-21 06:44宋天征
企业导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创新

宋天征

【摘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院校面临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人性化的教育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学校要承担起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合格的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高校发展稳定的大局,致力于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从更深的层次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而达到开创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目的。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生命线”。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保持生机,不断取得突破的根本动力。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高校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任,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满足后者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就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大胆创新,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解决实际问题。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

1、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强化了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冲击着长久以来形成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信仰。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高校已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随着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能力的提高,他们得到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仰发生分化,个人的独特性、选择性、自主性日益明显。其中就有一些学生的价值观中存在着消极倾向。具体表现为: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在学习和待人处事上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过分追求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不屑于做小事, 眼高手低。

2、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就业渠道和分配格局呈现出多样性, 从而导致城乡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因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而引发的对社会的认同差异和不同心理期待, 在高校学生中表现的日益显著。有些学生既要读书,又要勤工俭学, 既要考虑毕业去向, 又要考虑物质利益。有的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充满竞争的新的变化, 顾虑重重。近年来各种媒体频繁报道的高校学生自杀事件, 多数是由这样的压力造成的。

3、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网络作为一把“ 双刃剑”, 既为信息的发布和传输提供了迅捷的通道,又给错误思潮和观念的渗透, 有害信息的传播, 以及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提供了便利。由于上网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是在分散、孤立的环境下同机器打交道, 而导致人际情感的冷漠, 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据调查, 某高校经常上网的人数高达, 其中, 58%是聊天, 35%是玩游戏,只有7%是在学习。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不良文化对上网大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本内容

1、要从观念上有新的转变。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开拓新思路,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开始。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打下基础。从实现人的价值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们确立和坚定人生的理想信念,实现和提高人的价值,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要强化时代意识。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要跟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步伐,要跟上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节奏,要跟上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时代;要确立个性教育的思想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手段,满足不同的需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完善机制。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应用于育人实践,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机制。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要有新的完善,首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育方法,使学生逐步认同正确的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要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单一说教、灌输的方法,增强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把思想认知与情感体验紧紧结合起来。将引领学生探索问题与展示教师人格魅力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善于带领学生分析研究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又要以自身的言行和精神追求为学生树立榜样,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感召力。同时教师还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身价值。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表扬和奖励,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

3、要有新的教育方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大大缩短了人们在时空上的距离,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关注大众传播媒介和网络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心理咨询等现代心理科学技术。积极开发这些科技手段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从而提高育人功效。我们也可以开展专题教育与全面渗透相结合。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教学和活动的开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方案,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培养高校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要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使之转化为更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途径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着眼点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关心人、爱护人、团结人,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作为主要任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1、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在大学生精神世界中居核心地位, 起主导作用。所以无论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还是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的重要作用, 都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在主流文化建设和传播中的积极作用,营造突出主旋律的浓郁育人氛围,健全青年学生人格,倡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手段、载体充分反映时代要求,顺应时代走向,紧扣时代脉搏,做到与时俱进,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

2、重视教学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教学活动在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实施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学术见长,教师在学生中拥有相当的权威性。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帮助学生明确专业的发展前景, 激发他们以最大的热情去学好专业知识, 以真才实学去竞争谋职。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利用本学科的德育因素教书育人,即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成为有机整体,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与专业学习和学术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 开展专业性的、有益社会的实践服务活动。让他们在体会到自身的专业价值的同时, 增强社会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增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上来,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了生命力;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一目标上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究竟是不是有所加强、有所改进、有所创新,最根本的是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了人才培养工作。

4、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校风的外在表现, 对学生的教育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校园文化的各种正向功能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品位和高格调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刻的促进作用。因此可组织一些与学生专业知识对口的校园文化活动, 多请专家、学者做讲座和学术报告,讲青年学生关心的时事问题, 聚拢学生的视线。同时组织开展学生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文明向上的活动, 寓教于乐, 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发挥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兴趣, 增强自信心,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有新的开拓,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的基础上注重新办法的探索与创新。我们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原则和积累的丰富经验, 要继续坚持与发扬,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出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林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我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2] 安少华.谈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3] 龚先庆,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 科技创业, 200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创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