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宗良
【摘要】 政治沟通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我国政治沟通的特点和主要问题:政治沟通通道存在着单向化和“暗箱”问题;公民在政治沟通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政治沟通监督机制的缺位。政治沟通在和谐社会中的新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政治沟通;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促进沟通的发展;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进政治沟通的发展;按照走中国特色文化创新之路要求推进政治沟通的发展。
【关键词】 政治沟通;和谐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和谐社会提出之后,社会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政治系统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出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原有刚性社会结构下单向的政治沟通机制已不能满足建立和谐社会民众对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亟待建立一套高效、互动、有序的政治沟通机制,来提高政治系统的决策能力、控制能力,使现在的政治秩序达到高度的整合状态。
一、政治沟通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
和谐社会本身的内在价值的规定性在于“和谐”,而“和谐”如果从词源学的角度来审视,“和”即“和而不同”,也即既具有“一致性”的一面又具有“差异性”的一面,是“一致性”和“差异性”的统一;而“谐”至少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强调协调一致,一是强调“人人皆能言”,也即对于“和”本身差异性而伴生的矛盾冲突能有一个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化解和溶蚀这个矛盾的设施。因此“和谐社会”就是承认在一个统一的社会共同体内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从根本上讲就是利益结构的差异,因为利益结构是社会系统和政治系统的深层结构,它构成社会和政治运行的内在动力。而承认这种利益结构的差异,实质上也就是承认、容忍和保护这个统一的在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社会共同体内各个利益主体合理的利益差别和制度限域内追求利益活动的正当性,并且这也是一个民主共同体的内在精神的外现。因此,正是因为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具体利益相异,所以才有必要建立某种政治机制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又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根本利益相同,所以才有可能建立民主的政治机制来合法地、和平地、相互妥协地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且也有可能在这种民主的利益协调过程当中,维持共同体内部的积极的政治稳定。而这里的政治机制设施最根本的就是政治沟通机制。
对于政治沟通的概念,理论界对此也是见仁见智,各执一辞。国外有学者认为政治沟通“是赋予政治过程以结构和意义之信息和情报的流动。”国内有学者主张运用控制论、信息论去理解政治沟通;但更多学者则主张从传播学的全新视角来理解,即政治沟通就是传送那些有关政治信息、思想和态度的活动,是指通过一定的政治传播媒介,不同政治主体之间有效地互相传递和交流政治信息的过程。刘添才教授对此概念的理解具有代表性:政治沟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沟通指的是一切有关政治的信息、思想和态度的流动和传播的过程。狭义的沟通只针对政治系统而非整个社会系统,指的是政治信息、思想和态度在政治系统的输入、交换、反馈、输出的过程。[1]
人类历史一再证明,利益关系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协调,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不同利益的主体通过政治协商、政治参与等方式的政治沟通,可以很好的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二、我国政治沟通的特点和主要问题
政治沟通是在一定的政治沟通体制下进行和完成的,因而,要想准确把握政治沟通的特点就必须先考察政治沟通体制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当代中国政治沟通体制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母体”之中,很自然会接受来自母体的“遗传基因”———权力集中统一,呈现出“权力集中式”的特点,逐步形成了自上而下行政命令式的单向沟通渠道,这是难以避免的。这种单向沟通体制在信息的流通过程中会造成“失真”的现象,信息的向上和向下的流通不畅和流损过大,我们的整个政治系统的政治沟通机制的预期功能就难以生成,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也就难以保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的作出和实施,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的积淀,我国的政治沟通机制也获得一定的发展。诸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沟通;党派间的沟通;信访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沟通制度;大众传媒与社会的沟通;行政领导与群众的沟通制度,多元化的政治沟通体系初步形成。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我国的政治沟通被弱化、被曲解的现状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一)政治沟通通道存在着单向化和“暗箱”问题。目前,我国的政治沟通主要是行政、党委两条渠道,民间渠道尚未健全。行政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自上而下贯彻决策,而非注重自下而上民意的表达。这就很容易失去民众的信任,其结果是:民众不是依赖正规的政府系统来反馈意见而往往是通过其他非常规的方式来表达。这就从另一个方面阻碍了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另外,虽然党委系统也是政治沟通的一条正式渠道,是从中央到地方纵向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但随着党委宣传动员功能的逐渐减弱,党委也更多的是执行从上而来的各道指令,对于民意反映不够。一些人出于对公共权力的觊觎,不通过正式沟通通道,而是通过关系,在幕后进行政治沟通,谋取私利。“暗箱”现象的存在,加剧了公共权力的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使正式沟通通道易位于非正式沟通通道,甚至非正式沟通通道取代正式沟通通道。
(二)公民在政治沟通中就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从政治沟通的信息输入者来看,并非所有的公民都拥有相等的个人政治资源,因此公民在政治沟通中就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性,在我国它的突出表现就是“参与政治沟通的比例城市高于农村,受较高教育者的沟通就优于受低等教育者,政治人沟通的质量高于非政治人,高级管理人士的沟通先于其他主体,经济地位较高者的沟通效果好于地位低等者”[2]。这种不均衡性直接导致决策者在这部分“弱势”群体上信息收集的“盲区”,也就无法捕获这个群体具体的利益诉求。
(三)政治沟通监督机制的缺位。政治沟通作为系统的信息传输通道,应力求公正、公开,避免暗箱操作,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但是,当前对政治沟通方式、途径的制度监督体制尚未成形,司法监督尚未纳入,只能依赖传统的舆论监督力量。虽然大众传媒涉及面之广、传播速度之快是任何其他现代工具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大众传播工具能以很小的代价最小的失真度把信息传递给不计其数的人”;但中国的一些传播工具自主性少,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我国现在正面临着这两方面的难题: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综合各方的需求,找到各方利益的契合点,需要大量真实有效的信息输入;另一方面,处于转型期的政府体制尚不完善,大量信息的输入又会导致政治沟通成本增大、政治沟通效率下降。这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中的一大悖论。
三、政治沟通在和谐社会中的新发展
从我国的政治沟通机制的发展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79年一直是一个典型的单通道的信息传输体制,而只是到了1979年以后的五六年里,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的政治生活发生巨大进步,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自然,作为政治体制的子体制的政治沟通机制的信息传输体制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革和发展。尤其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我国政治沟通机制的各要素功能都在提升,结构也在优化,其突出表现在由典型的单通道信息传输体制向混合型的信息传输体制的转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在和谐社会发展要求新条件下对政治沟通体制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政治沟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以人为本始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的基本原理,始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政治沟通体制的发展要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扩大关系民生之本的就业问题。当前就业供需矛盾严重不平衡,社会上提供的工作岗位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就业的需要。此外,劳动力总体素质不够高、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尽合理,就业潜力大的服务行业发展滞后,劳动力流动性较差等等,也都增加了就业的压力。政治沟通的提出要在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限域内完善发展。
(二)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政治沟通的发展。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同这个新要求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沟通的发展要同这个新要求相适应。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始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政治沟通只有充分尊重公民的民主、自由、平等权利,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建立在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之上。同时,只有在政治沟通的过程中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调整,整个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才能形成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三)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进政治沟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保证沟通网络畅通。要迅速转变原有的行政沟通方式向民主化、法制化的沟通方式转换。政治沟通既要认真研制社会转型、现代化进程的战略与策略,尽可能减少阻碍政治沟通的条件。加强建立信访制度,确保能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行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寓管理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事求是地对转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困难加以定位,作出科学、冷静的具体分析,寻求并制定对策,增强良性互动的政治沟通。
(四)按照走中国特色文化创新之路要求推进政治沟通的发展。首先,要培育优良的政治文化。优良的政治文化是培养政治人的内在环境,它不仅决定着公民对流动中的政治信息的接受和选择,而且决定着公民对政治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同时还决定着公民对所接受的政治信息的理解和评价。所以,要着力培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和睦、生动的政治文化。其次,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学派之间、不同观点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要坚持社会责任与创新自由的统一、弘扬主旋律和体长多样化的统一,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新实践,完善创新新机制,努力形成多出文化精品、多出创新人才的生动局面。
总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治整合的作用,健全政治沟通体制,减少不同社会阶层的摩擦,协调各方利益的需求, 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重视和发展政治沟通,发挥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共同构建一个人人共享、人人共有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添才,《新时期政治沟通论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4期。
[2][美]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第1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