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同龢状元题字述介

2009-04-21 03:59
贵州文史丛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题字状元广东

赵 青

内容提要:文章介绍夏同龢在广州的题字及与此有关的人与事。我们可以从匾额、瓷器、对联上,看到晚清状元书法的功力。

关键词:夏同龢题字麻江

中图分类号:J292.27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2-107-104

夏同龢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状元,此时的光绪正处于戊戌变法的政治漩涡中心,加之承先祖之遗风,甚爱书法,在钦点状元之时,便以书法论优劣,麻哈州人夏同龢得以脱颖而出,大魁天下。自中状元始。至1925年病逝北京,27年间,夏状元题字颇多,其书法在当时与赫赫有名的翁同龢、陆润庠等人齐名,岁月荏苒,多数已不可考,现将其中部分介绍如下。

一、西園

夏同龢未考取状元前即投奔广东兄长,中状元后也多在广东活动,因此他在广东留下的题字较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1909年即宣统元年为潮阳“西園”补提的门匾。“西園”位于广东省潮阳市棉城西隅,故名西園。園主人为潮阳商人萧钦。“西園”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园林包括住宅及假山,1899年夏同龢应潮阳实业家萧鸣琴之邀来潮阳,与时主讲东山书院爱国诗人丘逢甲同游潮阳山水,并与康有为等人一起参观尚在建设之中的西園,萧钦非常看重夏状元,在现在的西園内,大部分都是当年夏状元留下的题字,还有一小部分系康有为等所题,1908年,建设已历时9年即将竣工的广东潮阳西園模型被送往北京参加全国博览会,获得金奖,慈禧太后参观后称其为“岭南園林一绝”,从此西園名声大噪,跻身为广东十大园林建筑之一,一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的宾朋。西園设计独具匠心,以假山为重,假山之上均有题字,大部分为夏状元所题,状元书法与園林美景融为一体,天衣无缝。尤其门匾“西園”二字,遒劲有力,此二字为園林建成后补题,有画龙点睛之妙。据说有好事者将二字描纸剪出,往天平平上一称,重量一样,可见两字配置得体。今天,“西園”作为广东省的著名景点之,接待着来自八方的游客,人们抵达西園,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镌刻“西園”两个大字的门顶通幅匾额,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这一百年来的沧桑巨变。萧钦、夏同龢、丘逢甲、康有为、梁启超,这一个个掷地有声的名字,伴随着“西園”,穿越时空,依然留在西園,只是那曾经的荣耀与辉煌早已不再。“西園”是潮阳人的骄傲,也应该成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贵州麻江人民的骄傲。

二、澹定邨

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逢甲村(原名淡定村),有一块夏同龢题写的石碑,上书“澹定邨”,这是夏同龢的好友丘逢甲邀其为他的家乡澹定村(现名逢甲村)题写的村名。丘逢甲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抗日志士、杰出的诗人和教育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率台湾义军在新竹县与日寇血战20多天,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悲愤离台,回到祖籍地蕉岭兴办教育。但他一生不忘光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如今,他的故乡蕉岭县修茸了丘逢甲故居、学校,拟投资3000万元建设纪念馆、纪念广场,并筹拍电视连续剧《丘逢甲》,让丘逢甲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丘逢甲不仅是一个爱国者,其在诗歌方面的造诣颇深。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吟诵了丘逢甲的《春愁》一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阐明了两岸同胞的骨肉关系,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也使丘逢甲的名声远播海内外。夏同解状元与丘逢甲关系极好,夏状元在广东期间,来往频繁,多有交流。“澹定邨”的题写则是他们深厚友谊的朴实无华的见证。

三、茶杯

这套江西瓷器,茶杯八只是夏同龢赠送给1920年新任的广东省省长陈炯明的,上题有“竞存省长雅玩,庚申冬月,夏同龢特赠”。陈炯明(1878-1933年)字竞存,中国致公党创始人之一。是大家熟悉的近代历史人物,其原籍为广东惠州府海丰县人,前清秀才。1906年农历七月,二十八岁的陈炯明考入在广州设立的广东法政学堂。这学堂是清光绪为训练和培养维新立宪人才而设立的。当时该校监督(校长)就是夏同龢,陈炯明在法政攻读时。有两件事,很引起世人注意。一件事是领衔控告惠州知府陈召棠滥杀无辜。告状到了广州提督,提督提讯,陈炯明和陈太府当面对质,陈炯明力陈陈太府罪状,陈太府无言以对,被当场撤职扣押。另一件事是1908年陈炯明利用寒假师生回家期间,以祭文天祥为名,密集乡中知识分子三十余人。宣誓缔盟,分头开始民族革命之运动。又在海丰县城创办地方自治会,戒烟局,整理育婴堂,及县仓。

上述两件事,使陈炯明名声大振,1908年农历七月,他以最优等生毕业。一个敢和执政官员叫板,敢创办新组织的不安分的学生,反能以优等生毕业,可见当时广东法政学堂是一个开明的地方,而时任监督的夏同龢状元的开明可见一般。在法政学堂的两年,陈炯明对于日本的维新立宪,西方民主法治国家的基本理念,接受到正式的教育,奠定了治学从政的基础,而夏同龢和陈炯明也由此奠定了师生情谊,也才有了赠送茶杯的后话。这套茶杯是于1922年3月由江西代表周餐培携带来粤。当时夏同龢正出任江西省实业厅厅长。周善培是陈炯明的亲信参谋长兼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仲元),在广东将弁学堂就学时的老师。周善培,号孝怀,原籍浙江诸暨县,随父宦游来川,遂定居。1899年东渡日本,考察学校、警校、实业等,居四月返川。1901年奉命带学生20名赴日本留学,并聘回日本教习来成都开设私立东文学堂。不久,赴泸州任川南经纬学堂学监。1902年任警察传习所总办,后赴粤,任督署副总文案兼广东将弁学堂监督,1905年邓铿即在此就读,邓亲自到香港迎接周,陪同返广州进谒陈炯明,当邓、周抵达广州火车站时,邓遇刺身死,所幸这套茶杯并未受损,在邓铿家里保存了七十多年后,1993年才被邓家后人发现,交还给陈家后人。

四、阜元里

在广东省江门市,有个叫阜元里的地方,在这里,有一个大闸门,大闸门的横额上刻着“阜元里”三个大字,下款是“夏同解”,这就是清末麻哈州状元的题字,阜元里阮姓新村是一个著名的侨乡。20世纪初,新会泷水长润乡旅居马来西亚的华侨阮世焕和旅居美国的华侨阮宠添,返乡后发现江门堤东竹排头的鱼塘桑基之地是个好地方,但由于时逢内乱,四乡盗贼烽起,华侨都不敢回乡建新居,1911年,他们发起在该地建立阮姓新村的倡议,由阮宠添之子阮焕如在港召集阮姓兄弟的集资,用“阮亲睦堂”名义在该地购田填沙并规划地段,在香港让阮姓同乡认购地段,然后回江门建新居,开始在该地前面建起4间大屋,并建立了有阁楼的大小闸门各一个,雇请4个更夫看守。在大闸门的横额上石刻“阜元里”三个大字,下款是“夏同龢”三个小字,两乡20多户阮姓华侨在此有了自己的安乐窝,大家生活乐也融融。

在上个世纪,阜元里作为阮姓华侨族人的聚居地,曾经辉煌一时。这里兴建了许多大屋,这些大屋占地面积非常大,气势恢宏。有的屋子在门榍上雕着亭亭的花朵,显示着原屋主优雅的品味;有些量子大门相当有气势,当时这里兴建了10余间大屋后,便在四周建起围墙,并在一个时期内发起五里联防(阜元里、江华里、东海里、东江里、长发里)。因防护较严,在联防期内,没有发生过盗劫,治安较好。建国前,阜元里建有侨房共26间,其中大、中屋11间,小屋15间。1934年至1944年因日军侵华而侨汇断绝,侨属觅食艰难,流落他乡。有些因衣食无忧而卖去侨房。时过境迁,如今的阜元里大部分侨房已经变成了出租屋,有的更是人去楼空,徒留空空荡荡的大房子默默地缅怀过去。如今,昔日繁华热闹的阮姓新村已经成为了历史。

五、祠堂横匾

在广东省台山市白沙镇,白沙镇江头村委会月山村、脑头村,下屯村委会塘口村,这三条自然村,是典型的华侨村,村中都有建于清末民初的祠堂。据考证,这些祠堂的横匱亦是清代状元夏同龢的遗攫。月山村的祠堂门口上方,巨幅花岗岩镂刻“道潦马公祠”的横匾。落款:夏同龢题,民国元年初建。民国二十一年重建。脑头村祠堂门口上方的横匱是“道潦马公祠”,下款为辛酉(1921)年孟夏毅旦建成。夏同龢题。塘口村祠堂门归的横匾“文觉马公祠”,夏同龢题。从题字看夏同龢的字体雄浑流畅遭劲。令人赏心悦曰。

六、题联

现能知道的夏同龢题联有:

(1)为知交良存作的“结交最晚情独厚,积累当年庆自钟”对联,为贵州省博物馆收存珍藏。

(2)为赤水县官渡谢氏节孝坊题联:“坚贞婺行,矜式闺围,听乡人道路讴歌,都竞传柳絮清芬,获灰懿训;教友家风。并垂坊表,与世父德辉交映,口聊慰饮冰晚节,卧雪仙郎。”保护完好。

(3)为芬泉仁兄大人题“修竹最宜和月映,好禽端爱隔花闻”。

(4)为聪甫仁兄大人题“红杏在林幽鸟相逐,碧桃满枝清露未晓”

(5)为石寿先生题“鼓琴乱白雪,弃剑学丹砂”。

(6)为丘树甲(丘逢甲之弟)题“一室读书惟铸我,十年种树当封侯”。

另有“闲看秋水心无事,每见同人眼暂明”、“蘋生野渚雁初下,帘捲春风燕复来”、“望族数珠玑已向云天仰威风,此乡多宝玉莫将田舍涸云龙”、“林与山幽不知年岁,竹随风静可以晤言”等题联。

责任编辑张翔

猜你喜欢
题字状元广东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为《历史教学问题》创刊60周年题字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庆祝本刊创刊二十周年纪念题字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