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安
我们每一个人对自己最早的记忆大约是从三岁半左右开始,更早的事情就记不得了。但有研究指出,婴儿是有记忆力的。那么,为什么长大后,会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呢?目前较为人接受的解释是:这可能与语言发展有关,因为三岁前语言还在发展中,幼儿需要成人帮助他们用语言的方式反复整理以帮助记忆,
一项研究指出,美国大学生记得出生后38.7个月的事,比美籍亚裔及韩裔学生早。研究者推测,可能是因为西方父母比东方父母更习惯与幼儿述说家庭故事以及指着家庭照片说故事因此,美国学生在父母帮助下,比较容易记得小时候的事情,相对的,韩国学生最早的记忆则是发生在4岁~5岁之间。
根据文献,当家中有一个以上的孩子,父母与第一个孩子说话的时间比第二个或第三个孩子多。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不同出生次序对儿时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大平均回忆的时间点为3岁,老二、老三则接近3岁半。有趣的是,许多人在回忆早期记忆时都提到“有照片为证”。换句话说,照片的确能帮助记忆。
哈佛大学史诺教授提出:以孩子为主的家庭故事,可以帮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历史中的地位,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能帮助孩子学习记忆与做记忆组织。例如,翻着小时候的照片,当妹妹看到姐姐当花童,自己却没有类似的照片时,问:“怎么都没有我?”妈妈说:“你还没有出生啊。”妹妹后来可以指着照片告诉其他人说:“这是姐姐当花童,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由此可见,由照片妹妹学到很多她还没出生前家里的故事,也包括她自己都不记得的童年往事。这让她对家中成员以及自己与家中成员的关系,建立起很清楚的概念。
组织孩子记忆的行动建议:
行动1看照片,说故事:陪孩子看小时候的照片,可以帮助他建立自我概念,还能体会到自己在家中的角色。翻阅家中相册,或是放一段孩子小时候的影片,一面和孩子叙述照片或影片中的人、事、物,一面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回答。或者让孩子猜猜看照片中是谁?比较现在和以前的差别。
行动2排出先后顺序:有些事件的照片是可以看出先后顺序的,例如:出门旅行,从上车、到达目的地、参观不同景点等等。把照片从相册抽出来,依序说给孩子听,再混在一起让他自己排序。请孩子把弄乱的照片排序,可以让孩子对事件的印象更深刻。排序之后,再请孩子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事件的经过,以及他的感想。
行动3一路见闻,谁记得多:平日养成外出回来就与孩子谈“一路见闻”的习惯,当作记忆复习,并帮助孩子做记忆组织。在聊“一路见闻”时,注意聆听和观察孩子说的内容,看看他记得哪一些事。必要的时候给他一些提示,例如:“我们刚才买书时,遇到一位穿红衣服的阿姨。她跟你说了什么?”“你跟奶奶说,刚刚你到动物园,看到什么动物啊?”“动物园的叔叔喂大象吃什么?”“我们刚刚在博物馆看了展览,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类似这样的谈话引导,都能帮助孩子回想、组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