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立群
初中《大纲版英语》是人教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Junior English for China,以下简称旧教材)于2000年出版使用,经过师生几年的使用,颇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功不可没。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滞后。因此,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新目标英语》 (Go for it简称新教材)就是依据新课标,由人教社在2003年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编写的, 于2003年9月在全国实验区使用。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新颖、编排科学。该教材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传授语言知识外,还注重了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培养。笔者根据近两次全市的新目标英语教材培训内容,结合自己对教材的教学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这两种教材的认识。
二、理念的更新
1.整体目标理念
新目标英语课程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标准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的基本要求;八级为高中毕业时的基本要求。而旧教材就没能体现这种渐进过程和具体要求。
2. 以人为本理念
新教材在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方面较旧教材明显。新教材在目标的设定 、教学过程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3.体验参与理念
新教材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4. 过程评价理念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新教材的特点。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
5. 学用拓展理念
新教材力求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且丰富的课程资源;要求师生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报、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方式的调整
1. 角色的调整
新教材要求我们变英语教师(teacher)为英语教育工作者(educator),做一个教育教学上的组织者(organizer)、设计者(designer)和指导者(instructor),变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以 活动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2. 教法和学法的调整
新教材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在课堂上以学生能用英语做某事为要求,教师尽量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当堂完成,可以是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等形式。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途径和交际法教学途径有些类似。
在学生方面,新教材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习惯,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每个单元有pairwork、groupwork生生互动。
在新教材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满了温情和友爱,又体现了互动与竞赛。在小组活动中,大家合作学习,学习就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
3.结合实际的调整
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师可以打乱教材顺序,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语言能力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来调整教学,站在这点上,任何教学调整都是有价值的。
4.评价手段的调整
传统教学评价就是单一考试,只重成绩,重视对学生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忽视了人文性。而新课标下的新教材改变了这种评价方式,注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进步的评价,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过程中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及时反思、调整,更加自主地学习,不断进步。方式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式多元,有自主评价、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学生成长档案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理念更新、教法创新、手段调整是必然的,但继承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英语教育教学中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国情,把握教情,分析学情,科学、有效地调动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业务能力也要与时俱进。
新旧教材中语法是死的,不会变的,只是呈现形式不同。话题是新的,因而具时代性。
无论教材、教法等如何改变,在中国这个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环境下,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学生语言素养。在课堂上应重视语言知识的有效输入、语言技能的有效培养,方能进行课堂的写说任务。◆(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