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成 樊文斌 赵丽华
摘要:养羊业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近20年来,内蒙古肉类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牛羊肉类产业是内蒙古具有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一个独特产业,已成为内蒙古农村牧区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内蒙古肉羊产业战略思考
一、产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畜产品产出地区,草原畜牧是内蒙古的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尤其是内蒙古养羊业发展迅速,已跨入全国羊业生产大区。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内蒙古羊的总头数是5318.47万只,总增头数是3392.54万只,占全国羊总头数(36639.1万只)的14.52%;2005年内蒙古羊的总头数是5419.99万只,总增头数4336.32万只,占全国羊总头数(37265.9万只)的14.54%。内蒙古连续3年羊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2004年内蒙古羊肉产量为60.3598万吨,占全国羊肉总产量(399.3万吨)的15.12%和内蒙肉类总产量(201.9684万吨)的29.89%;2005年内蒙古羊肉产量为72,4436万吨,占全国羊肉总产量(435.5万吨)的16.63%和内蒙古肉类总产量(229.9138万吨)的31.51%。2006年内蒙古羊肉产量达到81万吨,占全国羊肉总产量(469.7万吨)的17.2%和内蒙古肉类总产量(256万吨)的31.64%。预计到2010年内蒙古肉类产量达到300万吨,肉类综合加工率达到85%(内蒙古年鉴,2007)。
内蒙古地处边疆,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污染较轻,具有发展特色食品工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大草原以其特有的优质牧草和水养育了驰名中外的呼伦贝尔羊、乌珠穆沁肥尾羊、苏尼特羊和内蒙古细毛羊等地方优势品种,其肉质鲜美、绿色无污染、无膻味、口感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乌珠穆沁肥尾羊、苏尼特绵羊肉产品远销到阿联酋、科威特、约旦等国家及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席其乐木格,2007),出口创汇逐年增加。
(二)存在的问题
1饲养方式相对粗放。生产水平较低。经营方式相对粗放。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低成本、低效益的状况,难以适应规模化、集约化育肥生产方式及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发展的要求。羊的出栏率、商品率较低,育肥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人工饲草料基地薄弱。羊的个体生产性能与世界差距较大。我区肉羊平均胴体重15公斤,而发达国家达20公斤以上,美国高达30公斤。
2高档羊肉数量少,良种化程度有待提高。种羊生产投入不足,良种率低,繁育和供种方式不能适应现代规模化、集约化育肥生产方式。目前优质肉用种公羊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现有肉羊地方品种整体遗传水平比市场需求的肉用产品低,个体相对偏小,群体繁殖率与国外的相比差距甚大。
3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产业链条松散。我区肉类企业是大群体、小规模。绝大多数停留在传统的简单初加工上,同时,羊屠宰后的许多副产品是生物制药、化妆品、保健品以及食品企业的主要原料,开发利用程度更低。企业、基地和市场联接的经济合作组织不够完善,没能有效发挥出搞活市场、沟通产业链各环节、促进利益合理分配的作用。
4产品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水平低。国内外在肉类加工技术与理论研究方面研究最多的当属猪肉和牛肉,近年来世界食肉方向开始向羊肉、鸡肉、兔肉等转移,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看,羊肉研究依然处于弱势状态,理论研究尚不系统和深入。加工技术相对简单。高档产品少,品种单一,熟制品尚不足20%,分割肉、小包装肉比例较低。
(三)发展前景
1前景广阔。养羊业不与人争粮争地,饲养成本低,价格、市场平稳,效益显著,是有前途的养殖业。再加上内蒙古优良的地方品种、生产传统、生产基础、技术条件等优势,今后只要解决好草场的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等问题,培育专门化肉羊品种和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内蒙古的羊肉产量与质量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国内市场有较大的需求空间。羊肉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明显高于牛肉、猪肉和鸡肉。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的肉食结构开始向营养保健、绿色食品方向发展。尽管我国羊肉产量连年上升,仍然供不应求,特别是优质羔羊肉的市场缺口很大。2005年我国羊肉人均占有量已提高到3.3公斤,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人们对羊肉的需求量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出口潜力大。我国的周边国家及地区是牛羊肉的主要进口国和地区,内蒙古从1983年就已开始向中东地区出口活羊,随着内蒙古肉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肉羊出口也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未来,内蒙古肉羊业仍将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看好。
二、肉羊产业发展优势
(一)区域优势
1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900~1300米,地形多为高平原和缓坡丘陵。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200~300毫米左右,由东向西递减。多数地区的湿润系数在0.3以下。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总时数在2600~3400小时之间。年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积温2000℃左右,平均无霜期80~120天,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全区从东到西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不同草原类型生长着不同种类的牧草。在内蒙古草原牧区,适于牧草的生长,适于畜牧业的发展,适于羊的养殖。
2某一种群的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中,就会逐渐形成对这种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种的羊对各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决定其整个物种的生态分布。例如呼伦贝尔羊就是大兴安岭以西呼伦贝尔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及无霜期短,枯草期长。冬季漫长严寒的气候环境中适生的优良肉羊品种。
3羊是内蒙古地区数量最多的一个畜种,经百世而长盛,经久不衰。也足以说明内蒙古发展肉羊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市场竞争优势
1价格优势。由于内蒙古草原所具有自然与地缘优势。离内地市场近,交通便利,生产运输、贮存成本低,上市快,价格相对较低。
2质量优势。大草原远离工业污染,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呼伦贝尔羊更是羊肉中的精品,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拥有质量竞争优势。
3市场优势。内蒙古有草原兴发、乌珠穆沁、草原伊盛等国内著名的加工企业,产品具有良好的信誉,再加上独特的蒙古民族文化和消费底蕴,内蒙古羊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
三、肉羊产业战略发展构想
(一)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要依靠科技,加快种源基地建设步伐。既要引进国外良种,运用人工授精等技术手段,建立起我区肉杂羔生产体系,同时要大力发挥地方优良种羊品种的优势,通过提纯复壮,建立起草原品牌的优良肉羊生产体系,培育出具有抗逆性强、繁殖率高、生产性能高、饲料转化率高的肉羊品种。加强优良种畜的推广应用和种畜市场建设、管理工作,提高良种覆盖率。建立肉用种羊良种繁育体系,集成组装已有技术,建立经济有效的优质羊肉原料生产体系。建立有育种群、核心群和一般经济群组成的三级良繁体系,充分发挥品种改良站和人工授精站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利用优良肉用种羊的冷冻精液。提高良种履盖率,并广泛发挥杂交优势,从而提供优良种畜及优质羊肉生产原料。
(二)加强肉羊相关研究,实现羊肉生产产业化
利用先进的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尽快培育出适宜当地生产实际的肉羊新品种:加强肉羊主要性状遗传变异、营养参数、饲养管理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展人工草场划区轮牧技术体系的研究。向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建立和完善羊肉加工、储藏企业,加快肉羊产业化步伐。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应集中力量解决产中问题,瞄准市场发展方向,形成“科技+农、牧民+公司”的优质羊肉生产模式,其关键在于解决羊肉生产体系中的断缺问题,通过科学技术作连环扣,扣紧生产市场,即生产通过技术保证产品质量一市场反馈信息一技术创新指导生产,周而复始,动态循环,带动农牧民跟踪、预测市场发展方向与企业联手,形成优质羊肉生产体系,实现羊肉生产产业化。
(三)发展壮大龙头企业
加工企业是产业化运转的“龙头”,因此扶持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做大作强,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是推进肉羊业发展的关键。整合资源,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羊肉加工企业,大幅度提高加工比重和深加工水平。努力开发方便、安全的产品,大力发展分割肉、保鲜肉,使肉类产品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由初级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由大包装向小包装方向发展。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
(四)培养拓展市场
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工,增强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首先要办好产品交易市场和活畜交易市场,为生产者提供流通环境,通过拓展市场有效地牵动肉类生产,使生产者放心、省心,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其次是要主打草原和绿色品牌。大力开发市场,通过开发功能性产品。营养保健产品、深加工产品来提高肉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力争引导羊肉食品的消费水平,扩大市场占有率。
(五)加强领导、制定优惠政策、增加投入
制定鼓励肉羊发展的产业政策,要研究制定如推广优良品种的财政补贴政策、生产区大型农牧业设备机具更新补助政策、扶持龙头企业政策等一系列保护农牧民和龙头企业利益的政策。增加对羊肉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建设投资。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集中必要的资金。加大优势区域项目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解决产品经销、加工、收购资金贷款。支持优势产区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
(六)要加强科技培训和知识更新
培养出一支高素质、能吃苦、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的科技队伍。一是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让科学技术在肉羊生产实践中,特别是经济增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延伸羊肉产业链。三是抓好农牧民的培训工作,加强对农牧民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牧民科学养殖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