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管克江 本报驻上海特约记者 郭金霞 本报记者 曹 磊 钟玉华
昨日开幕的2009上海国际汽车展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此次车展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首发、上市、亮相车型预计可达70多款,规模之大、参展商之重视使得此次车展与今年早先举办的欧美国际车展的冷清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看到中国车市今年一季度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汽车销量规模最大的市场后,各大车企早已将中国视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战场。面对来自海外同行的竞争,分析人士称,中国车企更需加快研发的脚步。
自主品牌展位面积明显加大
据记者了解,本届车展总规模超过17万平方米,比上届扩大了20%以上,创历史之最,甚至超过了今年年初的底特律车展和日内瓦车展,成为名副其实的A级国际车展。据官方数据,此次车展比上一届上海车展多出近200家企业。全球首发车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3辆,扎堆亮相和上市的新车多达70辆左右。
尽管20日仅对媒体开放,仍有大量车迷前往现场了解情况。曾经参加过上一次上海车展的《环球时报》记者仍能感到,此次车展还是多少受到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车展人数还是少了的,尤其是媒体记者不像往年那样“挤”了,外国记者的面孔也不太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车展,中国自主品牌的展位面积明显加大,外资企业以往展台很大,颇有气势,但是今年吉利、奇瑞的展位有赶超外国品牌的趋势。吉利今年有20余款新车发布,带来了许多新车型,而宾利、阿斯顿马丁则仅有五六款新车参展。另外一个是上汽集团的展台,它们将旗下的两个品牌汇众、依维柯整合在一起,展台设计模仿了悉尼歌剧院的造型,很是惹眼。
中国市场成外企生命线
全球车市萎靡不振致使今年一些国际车展显得黯淡无光。诸如德国戴姆勒公司等国际知名车企今年不再捧东京车展的场,但他们却齐聚2009年上海国际车展。美联社20日一篇题为《上海车展是聚焦世界唯一主要增长车市的大摊牌》的文章中表示,保时捷周日发布了一款新车,揭开了上海车展序幕,这一决定显示了中国市场不断上升的重要性。丰田汽车公司称将在车展展出50多个车型,是它们历次中国车展之最。
彭博新闻社说,上海车展的规模突破历史。大和研究所在上海的一名分析师说,“每家汽车厂商都希望搭上中国这辆快车。不管它们面临什么样的经济困难,它们必须来上海车展,因为这是今年最重要的车展。”宾利中国总经理郑飚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西方国家较小,还处于隔岸观火的地位,消费者仍在持币观望。不过,中国市场的需求仍然值得看好。
虽然外国厂商在其他市场关闭工厂和裁员,它们纷纷在中国扩大产能。大众汽车在中国总投资超过90亿美元,计划每年发布至少4个新车型,到2018年把销售网络扩展一倍。同时它却在全球裁减了1.65万个工作岗位。在美国本土饱受市场萎缩煎熬的通用汽车公司则把中国看成生命线。今年3月通用在中国的销量增长24.6%。通用中国总裁甘文维说,他们期待到2014年把在华销售额翻一番。这和10多年前比有天壤之别。美联社评论称,中国的汽车销售连续第三个月超过美国,虽然这主要是美国和其他地方经济恶化造成的,但世界汽车市场的重心显然已经转到了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
中国企业应靠加大研发提高竞争力
面对外国车企的雄心勃勃,中国自主品牌表现得从容不迫。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杨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的汽车企业往年同样面临着合资、外资的汽车品牌的竞争压力,今年的压力并没有因为这些外国车企大举进军中国市场而有变化。不久前吉利还全资收购了澳大利亚的自动变速箱生产商DSI,完善了吉利的技术体系。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车企要想提高竞争力应发展自主品牌,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和投入。他说,现在我们国家用于自主研发的投入仅仅是美国的1/14(2007年数据)。我们对自主研发的重视也不够,效益也不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改善的;我们国家的汽车企业很分散,集约效应不强,我们应该加大兼并联合力度,提高规模效益,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提高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这有利于改善我们的工艺水平。
周世俭称,现在欧美车商遭遇困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我们应该发展低能耗的车,发展1.6及以下的车。但不能一味地走低价路线,还要及时转型,至少应该发展中档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