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符庄
对中国金融改革的现状。成思危概括为中央银行制度架构日益完善,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证券市场尚待成熟。期货市场初步建立,外汇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保险业稳步发展,农村金融还需加强。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一直致力于金融改革的研究。面对经济危机后的金融秩序重建,成思危对中国的金融改革有自己的理解。其中,成思危尤其关注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
中国商业银行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有了很大改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有三家已经上市,并受到投资者欢迎。成思危指出,上市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提高上市公司的内部质量。
“国际著名银行纷纷进来,对于国内的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刺激国内银行提高竞争力。”成思危表示,国内银行在内部管理、风险防范和业务扩展上,全面赶上诸如恒生银行、汇丰银行等国际著名银行需要十年时间。中国商业银行改革需要做的是:明晰产权,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建立并健全公司治理制度,改善内部管理,推进金融创新。“我们国内的银行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网点多,客户关系多,对于达到国际一流银行的水平,我有信心!”他说。
成思危还表示,国内商业银行赶上国际著名银行需要十年时问,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在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上不断完善,推进金融创新。
而针对金融创新的问题,成思危认为不应因华尔街金融风暴影响中国金融改革。华尔街风暴对中国金融市场表面上看上去影响不十分大,原因之一其实是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不能因为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就影响中国金融改革,金融改革必须继续推进,改革的方向为坚持国际化、市场化和系统化。成思危指出,中国金融改革包括技术,制度,管理三个方面的创新,其中制度创新是关键。
他强调,建立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做好几项工作:第一,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第二,要建立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市场体系;第三,要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特别是完善法制。最后,要加强股票市场情况的信息及时披露,使股民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
“中国也不能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就否定金融创新。”成思危强调,金融创新本身是一种提高金融效率、利用对冲防范金融手段,虽然它也是一种投机工具,但不能因噎废食。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应该是一个相互博弈、相互促进的关系。
成思危表示,中国经济或已进入放缓周期,经济减速可能会持续2到3年,但通胀问题依然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尚未解决。那么在金融危机当中,中国经济如何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呢?成思危提出了四条建议,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适度增加投资强度,鼓励出口;关键是要启动内需。
对中国金融改革的现状,成思危概括为中央银行制度架构日益完善,商业银行体系基本形成,证券市场尚待成熟,期货市场初步建立,外汇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保险业稳步发展,农村金融还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