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杰一起赏国宝

2009-04-20 04:10
西部大开发 2009年12期
关键词:耀州泉水

吴 杰

青瓷刻花提梁倒灌壶

[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底径7.5厘米]1968年陕西彬县城关镇老城墙下出土,1982年陕西省博物馆征集,现原件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此壶造型颇为独特,壶身呈圆形,提梁,有流,圈足。壶顶的壶盖以双层柿蒂刻花象征,不能开启,并与提梁、壶身连成一体。提梁伏凤造型,凤头在提梁顶凝视前方,作展翅飞翔状,风周身羽毛丰满,凤尾有一排连珠纹饰。盖、壶衔接处塑一对正在哺乳的子母狮,母狮前肢趴地,后肢躺卧,狮头倒仰,瞪眼张口,利齿外露,母狮腹下有一只幼狮正在吮吸乳汁,而张开的狮口恰被用做壶的出水口。壶腰部满刻华丽的缠枝牡丹纹和蔓草,腹部周饰仰莲瓣纹,因采用装饰效果强烈的剔刻技法,使刻花图案醒目地凸出器表,与盖部的纤细花瓣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壶图案造型与众不同,凤乃鸟中之王,狮乃兽中之王,牡丹乃花中之王,喻示这件青瓷刻花倒灌壶实为皇宫用品。使人意想不到的是壶底部中心有五瓣梅花孔,这是除壶嘴外唯一能进入壶内部的通道,经专家研究,认为该孔即为注水口。灌水时需首先将壶倒置,从底部的梅花孔注水,直至水从壶嘴溢出为满;令人称奇的是,将壶正过来以后,梅花孔滴水不漏,水可从壶嘴能正常的倒出。原来这是古人利用了“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物理原理的范例,壶内装有漏柱与水相隔,而倒灌正流则是这件提梁倒灌壶的神来之笔和耐人寻味之处,

“倒灌壶”因而得其名。经实际测试,该壶可盛水910毫升。

壶通体施以橄榄青色釉,光泽莹润,釉下刻花,属典型的“耀州窑”产品。今陕西省铜川市在宋时属耀卅_,史学家和民间把烧造于这一带的陶瓷称为耀州瓷,烧造瓷器的窑口被称为“耀州窑”,耀州窑以黄堡镇为代表。耀州青瓷产品一直长盛不衰,它的釉色晶莹,纹饰精美。在中国陶瓷史上,耀州窑与定窑、钧窑、磁州窑并称北方四大窑系,其停烧于明正德、嘉靖之间。耀州窑唐代已能造精美的三彩器皿、艺术陈设品和建筑琉璃构件。据上世纪50年代初,在铜川市黄堡镇出土的宋张隆《德应侯碑》(现由西安碑林收藏)记载:耀州窑创烧于唐,北宋末期为兴盛时期,以生产工艺精湛的刻花青瓷驰名中外。唐宋时期,耀州瓷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远销东亚、西亚、东南亚、东非等,在许多国家的考古发掘中已获得了印证。耀州瓷釉色苍翠、深沉、透亮,如冰似玉,造型古朴庄重,纹饰富丽多姿,构图严谨生动。其釉色、造型及纹饰格调一致,和谐完美,使人感到风清骨俊,遍体光华,被古人赞誉为“巧若范金,精比琢玉”。耀州窑青瓷刻花工艺线条流畅,刀锋犀利洒脱,质朴率真,热情奔放,展示了黄土高原的鲜明风格。

据考古资料显示,倒灌壶应是五代时创烧,而后在辽代、金代、明、清时均有出现,只是造型上有所演变,制作材料上有所增多,有锡、紫砂等质地。从造型上看,其具有唐代遗风,器腹部浑圆,饱满,而其较高且外撇的圈足,则有唐代金银器的遗痕。釉色淡青略泛灰白,主要是施化妆土的原因,增加了釉色的清亮度,形成了晶莹、柔和、滋润、淡雅的美感,这也是五代时期的一个特征。

这件提梁倒灌壶构思十分巧妙,让人称奇,具有创造性,在外型、结构上可谓煞费苦心,显示了古代工匠大师才思独运的个性。同时暗喻了一个“物极必反”的哲理:倒既正,正是倒,倒的终点为正,正的终点为倒,就是任何事情,都是不能走到极限。

该壶1996年被国家文物鉴定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鎏金镂空鸿雁球路纹担梁银笼

[通高17.8厘米直径16.1厘米腹深10.2厘米足高2.4厘米重654克]1987年5月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现原件由陕西法门寺博物馆收藏。

此笼外观呈圆桶形,经锤鲽、冲模成型,通体镂空,其纹饰鎏金,直口平底,四足,有提梁。盖顶为穹隆形,面錾饰15只飞鸿,口沿下折,与笼以子母口相扣合,口沿上缘錾饰一周莲瓣纹,下缘饰一周上下错列的破式团花纹,鱼子纹地。两侧口沿下铆有环耳,套置提梁:提梁两顶端作鹅首形,截面呈扁六棱形;提梁上联接银链,另一端与盖顶圆环钮相连。笼体口沿处亦饰一周团花纹,腹壁錾两两相对之飞鸿三圈,共计24只。镂空处作球路纹,纹样鎏金。四足倒“品”字形组合的花瓣,与笼体底边铆接。边缘錾有铭文六字:“桂管臣李杆进。”

这件银笼是唐代煎茶时烘烤饼茶用,为唐代宫廷系列茶具之一。整个器物玲珑剔透,工整排列的球路纹与展翅飞翔的鸿雁形成动与静的强烈对比,栩栩如生,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从中可领略到唐代皇室茶具的精细和奢华。同时,也充分展示出唐代工艺装饰精致典雅的风貌。银笼是任职南方的官吏为纳官进爵而进奉的,十分珍贵。

五代南唐尉迟偓著《中期故事》中记述了一则唐名相李德裕(787~850年)精辨长江水的故事:李德裕饮茶对水颇为讲究,身在长安京都,却嗜好江南之水。有一天,朝廷的一位官员要去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出差,这位官员知道浙西和淮南是李德裕长期工作过的地方,临行前就询问相国大人是否需要捎什么。李获知后喜形于色,便说:“有段时间没有品过用南零水煎茶了,就请你为我取一壶金山附近的南零泉水吧。”来者答应而去。

唐时,南零泉位于镇江金山西面约一里的长江之中,属于水下泉。南零泉水在茶圣陆羽的水榜上名列第七,而在张又新的水榜上却居榜首。传说取南零水时必须用铜器,而且要把握住时间,只可在每日子时或午时才可取到。因该泉属水下泉,怎样在江水下面取到泉水又不能让江水混入就成了难题。唐人的方法是先用浸过油的油纸将取水的铜瓶口封住,再将铜瓶绑在竹竿上压人泉口处,然后用另一根竹竿将瓶口的密封油纸戳破,这时流入瓶子中的水就是纯正的南零泉水。唐后,随着长江河道的变迁,南零泉水消失了。直到清代,人们才又找到了南零泉,这时的泉眼位置已经处在岸上,清人在重新发现的南零泉旁边竖起一通石碑,上面刻着几个大字:天下第一泉。

到江南出差的那位官员回到京师后,给李德裕送去了一壶南零泉水。李德裕见水取到,即刻煎茶品茗。谁知他呷了一口,顿露惊讶之色,自言自语的叹道:“唉!我离开淮南时间并不算长,怎这南零水就大不同前了。”俄顷又说:“这水和石头城(今南京)下的江水相差无几!”

那位官员听到李德裕这番话后大吃一惊,便吐露真相,一再谢罪。原来,这位官员至润州办完事以后,在返京之前参加了几次为他饯行的宴会,开怀畅饮,贪杯而醉。登船后便浮江而上,早把宰相所托取南零泉水之事抛于脑后。等到船行到石头城下时才醉梦方醒,猛然想起李相国要的南零泉水。这位官员向舱外望去,但见一江春水向东流,想着石头城离下游方向的金山南零水不远,同是长江水,又何苦再返舟取水!就在此灌上一壶,李大人未必能知晓的。于是,他赶忙汲了一壶石头城下的江水,充当南零泉水了。

猜你喜欢
耀州泉水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耀州窑贴花夔凤纹三兽足炉西泠拍卖以701.5万元成交
耀州窑白瓷与月白釉瓷相关问题探讨
爸爸的小房子
泉水与盐水
石家泉水彩作品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宋代以前陕西陶瓷文化艺术研究
旅游与脚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