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红
[摘要]《非诚勿扰》是冯小刚2008年导演的一部比较成功的贺岁喜剧电影。其成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人民性和传奇性两个方面。它既延续了冯氏风格的平民喜剧的叙事模式,又对传统的“冯氏幽默”有所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非诚勿扰》;平民喜剧;人民性;传奇性
从1997年的《甲方乙方》,到1998年的《不见不散》,再到1999年的《没完没了》,冯小刚接连导演了三部平民喜剧贺岁电影,每一部都票房飘红。连续的成功,使冯小刚跻身中国内地著名电影导演行列。2008年冯小刚重新回归平民喜剧之路,在他的第一部原创小说《非诚勿扰》的基础上,又导演了一部平民爱情喜剧影片《非诚勿扰》,而且上映两周就攻下了惊人的2亿元票房。冯氏平民喜剧之路之所以如此通达,其原因正如冯小刚自己坦言他的电影有两样法宝:一个是“人民性”;另一个是“传奇性”。
一、人民性
自《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一声叹息》,再延续至《非诚勿扰》,这条“冯氏喜剧”路线,几乎都是从现代都市平民的情感迷茫角度,让观众深切体会到生活的苦与乐。无论是拍摄的目的,还是影片的内容和市场范围,冯氏喜剧都迎合了大众的心理。
首先,从拍摄的目的来看,冯小刚将他拍电影的目的表述为“我的片子是拍给人民看的”。不可否认,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创造了中国近年来票房的新高,给不景气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非同一般的冲击。他曾经说过:我不会离开贺岁喜剧,因为老百姓愿意看。他似乎想用自己的电影说明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艺术的高低不以专家的认同论成败,而是以民众的评价为标准。他自豪地说:
“每年十二月,我都过一节,我的电影节就在十二月份。是观众掏自己兜里的钱给我做了一奖杯。”
说起成功的秘诀,冯小刚说他对观众有一种近乎虔诚的尊重。“我拍电影时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观众爱不爱看,怎样才能叫观众爱看。”《非诚勿扰》是冯小刚放弃筹备下一部电影《贵族》之后于2008年五六月份写的,他称这是为了响应观众的观影需求,“很多观众朋友都说喜欢我的喜剧,问我能不能再弄一个。我也觉得经历了雪灾、地震和金融危机之后,观众心情有点灰,他们需要看喜剧,这是一个特简单的目的。”不管是拍电影还是写小说,冯小刚都是把“艺术服务人民”这句话落在了实处。的确,正是凭着这种对观众的虔诚,冯氏贺岁片才真正走向成功。
其次,从影片的题材和内容来看,冯小刚主打的贺岁喜剧一向以小人物的琐碎生活作为影片的主体,又涉及很多社会热点话题,所以相当的亲民,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非诚勿扰》这部影片非常真诚、严肃地探讨了一个爱情、婚姻的问题,而爱情和婚姻又是自古至今永不衰竭的题材。影片中大龄青年男女秦奋和笑笑演绎的是一个很诚实的爱情故事,它虽然谈不上完美,也谈不上惊世骇俗或浪漫迷人,但确实表达了他们面对一个混乱世界的感慨和无奈。电影通过给葛优征婚的形式,呈现了当下都市男女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在当今的现实生活当中,想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和婚姻确实很难,很多人为此经受过打击。该片则通过追求美好爱情的故事告诉观众,失恋是大多数人都可能遇到的,但也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爱情。正是因为这个题材切合了大多数人的心理,所以才会赢得了大众的青睐。
另外,冯导在几段征婚的段落里关注了很多社会热点话题——大龄青年、第三者、甚至同性恋等,还穿插了地震、金融危机、股票大跌等国内重大事件与全球发生的社会现象。尽管这些段落只有几分钟,但通过幽默的台词以及演员的表演,都收到了不俗的效果,也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影片中所展现的人、情、事、景都非常时尚甚至前卫,不同的约会故事反映了当下都市人尤其是“白领”“小资”“股民”的各种生活状态,很能引起读者共鸣。让观众感觉到影片中讲述的事就发生在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使影片更加贴近民众的生活。
再次,从影片的市场范围看,冯小刚在努力使自己的电影向我国的南方市场和国际市场拓展。冯式喜剧的北京胡同式的搞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他的电影在中国南北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冲击力。《非诚勿扰》并没有像他此前作品那样选择在北京拍摄,而让杭州与北海道的两段戏成为重点。片中充满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而北海道的山野、格调优雅的居酒屋等景色也被收进片中。从片中的故事自北京搬到杭州再到北海道则可以明显地看出,冯小刚还是在不断地扩大冯氏电影的受众群。经过之前几部大制作的影片锤炼,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冯氏”招牌,正在努力向“大众化”靠拢。它已不仅仅是如起初只面对北方市场,而是慢慢向南行进,并走着国际化路线。
二、传奇性
从《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没完没了》《一声叹息》,十几年来冯式喜剧都是以调侃味十足的北京胡同搞笑来树立自己的喜剧风格,并形成了一种具有冯氏风格的喜剧模式。这种被誉为“冯氏幽默”的特点在《非诚勿扰》中得到了彻底地展现并有所创新。《非诚勿扰》有冯氏电影的幽默和风趣,更有冯小刚近年不可多得的浪漫和真诚,字里行间渗透着人性的温暖。
冯小刚靠着喜剧片《甲方乙方》和《不见不散》成为中国影坛的“金字招牌”,其法宝就是片中压倒性的“冯氏语言”。《非诚勿扰》的出现,说明冯小刚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仍然依循他靠台词展现笑料的路线,通过主角们机智幽默、插科打诨的台词制造笑点,更是将搞笑发挥到了极致。首先是葛优发在网上的那段具有典型“冯氏风格”的个人简介,让人一看就想起了冯小刚。影片中的台词既延续了冯氏幽默的一贯风格,又不乏深沉锤炼的人生箴言,喜剧感十足,但绝不流于肤浅。比如:“21世纪什么最贵,和谐!”笑笑:“你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吗?”秦奋:“我一见你就挺钟情的。”秦奋的搞笑台词更多,其中夸笑笑漂亮时的一句“仇人眼中你也是西施”让全场哄堂大笑。这种台词所形成的“气场”正好弥补了这部爱情电影略显单薄的故事主线。
片中搞笑的桥段可谓比比皆是,像秦奋面对前来应征的未婚妈妈说了句:“娶媳妇,生孩子,我还是喜欢自力更生,不想靠外援。”更搞笑的是秦奋进教堂忏悔的戏:秦奋跪在地上从幼儿园开始忏悔,连续忏悔了五六个小时,最终令神父也支持不住了,出门对笑笑说:“看来他的罪孽太深重了,我们这里太小,附近有一间更大的教堂,你还是把他带到那里去吧。”诸如此类的冷幽默让读者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频繁的爆笑场面不仅让观众真正体现了冯导驾驭喜剧题材的深厚的功力,更能让观众在貌似肤浅的“搞笑”背后,洞见故事温情和深沉厚重的一面——对生活的积极、对友情的真诚和对爱情的执著。
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冯小刚的喜剧电影,认为冯小刚的作品必定是喜剧。电影开始,是一段黑白的纪录片剪辑,讲述了人类世界各种冲突纷争引发的悲剧,真实而富有冲击力的画面,配上充满思索的感性旁白,颇有高度和深度。在《非诚勿扰》这部浪漫的喜剧故事中,冯导用
了两条线索来叙事,一条是秦奋的征婚经历,另一条是他与笑笑在北海道的爱情故事。随着秦奋征婚的对象一一淡出视线,他与笑笑的感情线成为全片脉络。如果说影片中葛优经典的对白是整剧中最大的看点,那么笑笑和秦奋去了北海道后,在怀念曾经的爱情而更加绝望之后的自杀可以算做是整个剧情中的高潮了。笑笑在北海道不时闪现的回忆,最终走不出情感的桎梏而纵身跃下大海;邬桑哼着日本歌曲,为友情流泪驾车远去……剧情的后半段给喜剧的色彩点缀着一丝丝凝重,也使前半段很喜剧的故事又有一股淡淡的失落、甚至绝望的气息。或许,这就是冯小刚自己最想在此片中表白的东西,是他自己拍片多年的内心感触不经意间流露,也是他最个人化的一个小细节。可这些细节犹如锋利的锥子穿透冯氏幽默的外壳,使观众猛然感觉到《非诚勿扰》不仅仅是一部喜剧,也感觉到这部影片对冯氏风格的喜剧叙事模式的突破和超越,这也许正是一种特别典型的冯小刚式的黑色幽默。
值得肯定的是,《非诚勿扰》给了观众一个圆满的结局,让人看到了温暖和希望。毕竟是典型的冯氏喜剧,电影的结尾也真正开始“贺岁”:笑笑的被救消解了之前诸多的不快;“分歧终端机”再次出现;股票指数一路上扬;秦奋从中看到了未来……温馨的结局,使影片犹如寒冬中的一杯暖茶。抚慰着银幕前所有失意人的心灵。冯小刚导演创作《非诚勿扰》剧本的初衷,是希望在2008年贺岁的时候带给观众一个励志、深情的喜剧故事。影片之所以选择在2008年末出版,冯小刚解释为是这一年带给他太多的感触:“今年发生了很多的事,雪灾、地震、金融危机,其实大家觉得08年是有点不太顺利,但是大家往后还是要走下去,我还是相信未来是不错的。所以要拍一部喜剧让观众在年底的时候心情放松一下,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能够克服这些灾害和天灾人祸对观众心理造成的影响,把这个阴影抹去。”冯小刚用自己的电影来告诉世人,应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他精心设计了一个光明的结尾,这符合贺岁档的主题。冯小刚曾说:“这部影片不是酒,甚至连浓茶都算不上。它只是一杯能让你快乐的淡茶!”然而,在全世界都被金融危机困扰的2008岁末,《非诚勿扰》这杯“淡茶”来得是那样及时,且回味绵长。
《非诚勿扰》也许并不是冯小刚最出色的一部电影作品,但它朴实的幽默、接近生活的表演风格、不做作、稍带一些激励色彩,都让人觉得它应该是冯小刚贺岁电影中比较成功的一部电影。尽管有人说它情节老套、创意重复,就连台词也有似曾相识之感、不过是“冯氏幽默”的简单回归等等。但它能把希望与绝望、喜剧与优雅等多种矛盾元素合理地重叠在一起,让影片彻底摆脱了过往“冯氏喜剧”模式的桎梏,其本身的美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我相信,冯导的平民喜剧之路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