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某基坑的坍塌原因、处理及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2009-04-17 03:13覃志浩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4期
关键词:应急救援基坑

覃志浩

摘要:文章通过对某基坑土方坍塌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处理方案以防止二次坍塌,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对如何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基坑;坍塌原因;坍塌处理;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TU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171-02

基础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层建筑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支护不仅成为建筑施工的一个热点、难点,更是生产安全事故多发环节,因此,搞好基础施工安全防范和发生坍塌事故后的处理措施,建立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救援体系,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对确保施工安全和人身安全尤为重要。下面就某个基坑工程坍塌的原因、处理方案及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进行论述。

一、基坑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土质较好,地下水位低,开挖深度为8m,属深基坑施工,基坑东、南、北三面为居民住宅楼,坑边距楼外墙约2m,西面为空地,因现场施工场地的限制,不能放坡开挖,故支护方式采用打灌注桩,边坡打土钉墙,边挖边支。

二、坍塌事故简况

在北面土钉墙支护施工完毕后的第二天凌晨,由于持续下雨,基坑发生整体坍塌,坍塌长度约40m,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三、坍塌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水的作用,多数坍塌的发生都与水的参与有关,水的作用能增大土体重度。降低土的抗剪强度和内聚力,产生静水和动水压力。此次坍塌是由于持续下雨及相邻住宅楼屋面上大量自由落水直接排到该边坡,使土体的含水量增加,导致土体的自重增加和水在土内渗流产生一定的动水压力,以及土体裂缝中的水产生静水压力等原因,引起土体剪应力的增加;加上该段边坡较陡(放坡系数约为75度),土体自稳能力差,最终产生坍塌。

(二)间接原因

1.施工因素。一是灌注桩不按设计要求施工。原设计桩顶的一根贯梁在施工时漏掉了。二是土钉墙施工不规范,未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在进行土钉墙支护结构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应根据土钉的排距分层开挖,开挖一层土方后立即进行支护,待支护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开挖下一层土方。但现场施工时,因土方开挖作业与护壁施工未紧密配合,土方挖运速度过快,使坑壁直立土方大面积长时间裸露,为坑壁坍塌创造了条件。三是土钉墙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土钉墙原设计土钉间距为1.2m,施工时却扩大到1.8m,原设计土钉打入土体5m,施工时却只打入土体4m,从而降低了支护结构的强度,护壁开裂,出现了坍塌的先兆。四是排水设施不符合设计要求。排水沟排水不畅,沟底没做硬化、铺彩条布等防渗处理,以致水渗入土体,使土体受到水的作用,从而为坍塌埋下了隐患。

2.环境因素。一是坍塌地段靠近居民住宅楼,楼体重力给边坡产生侧压力。二是居民住宅楼屋面采用自由排水,下雨时水大量往土体灌水。

3管理因素。一是该基坑工程专项方案未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根据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规定: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该工程开挖深度达8m,却未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二是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对支护结构的施工过程监控不力。尽管在施工时有人现场监控,也采取了变形观测措施,但仍有部分人员放松了过程控制,没能及时发现施工人员的违章操作并采取措施。三是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对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监督不严。虽然建立了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但制度执行不严,没能及时发现灌注桩和土钉墙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而采取措施,提出整改。四是项目部管理没有预见性。针对该段边坡临近房屋,房屋采用自由落水排水,在雨季施工,应该预想到雨水会对边坡冲刷渗入土体,对边坡应采取覆盖措施等,但现场并没有考虑到。

四、处理方案

从事后对现场勘察来看。灌注桩和房屋均未发现偏移、下沉、开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气候、环境的情况,按照“小断面、少扰动、循序渐进”的施工原则,确定采取如下处理方案:

1.用机械清除边坡底部的塌陷土体,在原坡底处打人2.0m长的木桩,一半外露,一半入土,木桩间距300mm,尾径不小于80mm,外露部分背面钉上横木板,使木桩连成一体,然后再用砂袋填充木桩与坑壁之间,使塌方边坡底部有1.5m宽,4.5m高的砂袋,暂时保证边坡的稳定。施工时应分段开挖、打桩、填砂袋。

2.用砂片石在砂袋外填筑一道底宽6.0m、顶宽3.5m、高4.5m的砂片石防护坝,起到稳定、加固的作用。施工时先,用挖掘机平整夯实地基,然后分层填筑砂片石,每层须用重车压密实,再进行上层砂片石填筑。

3.在砂片石防护坝底外侧设置一条深1.0m,宽1.0m的排水沟,在低处设集水坑抽水排水。施工时要把沟底浮土清理干净,跑水坡度要求不小于1%,集水坑低于沟面不小于0.8m。

4.用彩条布严密覆盖,防止雨水渗入边坡。施工时,彩条布应自临近房屋外墙开始铺,用木板钉在墙上,要求钉紧压密,防止进水。然后沿坡面一直到排水沟沟边每隔0.5m钉一道木板压紧彩条布,使彩条布牢固稳定,防止渗水。

5.加强现场监测。监测是防止土方坍塌的重要手段。监测项目的内容有:临近房屋变形,边坡及防护墙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等。

处理效果:经过处理之后,再未发生二次坍塌,并且通过一段时间对临近住宅楼变形,边坡及防护墙的位移监测结果来看,均未发现变形和位移,说明采取的方案是切实有效的。

五、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此次坍塌事故能迅速、有效地解决,与施工现场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可见建立应急救援体系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提高抵御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映能力,高效有序地组织事故抢救工作,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各施工企业都应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施工企业及施工现场必须由企业法人和施工现场项目经理分别担任企业和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加强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的领导,选派骨干力量分别担任抢救组、疏散组、后勤组、通信组、物资组、善后组等的组长。并备齐救援物资、药品,如车辆、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灯、警戒带、安全绳、担架、氧气袋、毛巾、体温计、对讲机、喇叭、医药箱、止血带等。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迅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应急启动

一旦发生紧急事故,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组织抢险人员到达现场,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降低不必要的损失。现场抢救中,要安排专人进行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

1.人命关天、救人第一。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

2.统一指挥、密切协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力量需在现场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

3.以快制快、行动果断。鉴于事故的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不易处理,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

4.讲究科学、稳妥可靠。解决事故要讲科学,避免急躁行动引起二次事故的发生。

5.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6.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要由现场医疗室医生或急救组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进行抢救,用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人员要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到医院后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伤员。

7.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将受伤人员的位置进行拍照或录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二)应急终止

对事故现场经过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所有现场人员、设备、物资均得到清点;不存在其他影响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的因素;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下达应急终止令。

(三)应急评审与改进

施工企业及施工项目部对应急救援体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针对施工的变化及体系运行中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

猜你喜欢
应急救援基坑
基于BIM的基坑开挖实时感知与预警应用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救援最短路径问题的研究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坑工程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