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虹 吴洪刚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从环境优先、整体和健康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内容,总结了绿色建筑在设计和今后发展中的优化内容。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设计优化;绿色建筑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027-02
一、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一)环境优先原则
绿色设计回应了人们对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物之依恋关系,并通过将自然元素及自然过程显露和引导人们体验自然,来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对环境的考虑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能帮助我们看见和关注人类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
2.能让复杂的自然过程可见并可以理解;
3.把被隐藏看不见的系统和过程显露出来;
4.能强调人与自然尚未被认识的联系。
(二)整体性原则
生态学是一门关联整合,强调相互作用于适应的科学。因此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绿色设计应该被视为一种强调关联性的、整体性的设计。它包含了所有减少建筑系统影响生态环境的设计努力。
(三)健康舒适原则
对于造型、经济等做出的内部环境品质牺牲姑且不说,我们必须掌握保护环境与为人设想的平衡。我们强调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尊重环境,并非要建立在抑制人类需求的基础上,对人类健康、舒适方便的追求必须放在与保护环境同样重要的位置。建筑物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生活、生产活动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创造优美的外部空间环境,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舒适度,保障安全供水,降低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
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
1.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氛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2.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相关规范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3.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4.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人。
5.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若为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6.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7.住区内部及附近无污染散发源。
8.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9.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10.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1.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2.当设计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应符合国家标准相关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值。
3.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取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如选用高效节能电梯。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6.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国家标准相关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其照明功率密度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的照明系统。
8.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用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弱。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2.设置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3.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采用建筑自身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作为再生水源的,实施分质排水。
4.用水分户、分用途设置计量仪表,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5.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7.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8.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满足相应产品质量国家或行业标准,其中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2.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
3.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20%(按价值计)的建筑材料产于距施工现场500公里范围内。
4.使用耐久性好的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
5.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可循环利用、可再生利用的建筑材料分离回收和再利用。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利用的材料(按价值计)占总建筑材料的5%,可再循环材料(按价值计)占所用总建筑材料的10%。
6.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利用工业或生活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
7.使用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性装饰装修材料。
8.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
9.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化
(一)社会、经济对绿色建筑的影响将会改变
绿色建筑目前主要实践在住宅、办公楼等类型,一般为中小型规模。今后有向工业建筑、文教建筑类型以及大型、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
随着绿色建筑所占比例的提高,当前这种社会、经济彻底主宰绿色建筑的局面势必扭转。呈现出一种互动关系,从而达到以绿色化、人性化为目的,政府职能、经济为手段的理想状态。
(二)绿色设计将进一步完善
通过世界范围内对绿色化设计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建筑必将沿着以下轨道实现。
1.个人及社会的绿色意愿;
2.绿化所需设计程序,设计工具的开发及普及;
3.绿色的舒适环境基准;
4.绿色环境所需的专用的气象资料;
5.长期有计划的绿化实施及测试经验;
6.可再生的能源的开发、发展;
7.更加准确严格的建筑标准;
8.全球化的产品认证体系。
(三)绿色建筑技术将实现突破
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技术进步和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将会大幅提高;随着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适宜的建筑技术和绿色建材的出现,建筑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将会不断提高,设施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也会上升;积极发展中的智能型绿色建筑会使建筑整体系统的使用寿命延长,而且具有更强的性能及灵活性。
四、结语
绿色建筑对于建筑理念、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它集成了建筑节能、建筑环境、建筑智能、绿色建材和建筑美学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实现绿色建筑必须考虑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