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湖北省恩施州自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十分适宜茶叶生长,茶树种源资源丰富,自然品质优良,恩施州出产的茶叶富含硒元素,是一种珍贵的保健饮品,备受专家和消费者青睐。但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是茶农和茶叶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客观分析恩施州茶叶发展状况,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力求初步寻求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恩施州;茶叶经济;发展思路
收稿日期:2009-03-05
作者简介:刘立英(1981—),女,湖北省恩施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3-0034-03
1 引 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古老而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从古至今,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饮茶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之重要犹如柴米油盐[1]。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展开,恩施州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以农业商品基地建设、特别是茶叶等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挥山区优势,发展地方经济,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如何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产量、销量及产值等进一步增长,培育真正的地方名优产品,还有待更多地努力。
探讨恩施州茶叶发展的出路,应首先对其茶叶发展的曲折历程进行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总结出茶叶发展的经验、教训,注意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扬长避短,为恩施州茶叶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应该说,这项工作既有很大的必要性,更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
2 恩施州地域概况
恩施州地处鄂西南边陲武陵山区,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是湖北省向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经济辐射的“西南窗口”,属我国较典型的中西地带的结合部。恩施州境内山峦起伏、高低悬殊,区内土壤、气候、资源的分布随着山势的高低而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差异和变化:低山多沿江缓坡地,呈带状分布;高山地带有广阔的山间盆地[3]。
恩施州位于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3″~31°24′13″,年日照数1160~1600h,年日均温度10~16.54℃,有效积温2200~5300℃,无霜期200~280d,年降水量1200~2000mm,相对湿度80%~83%[4]。这一良好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气候,特别适宜茶叶生长发育,恩施州茶叶产业也因此得以发展壮大,成为湖北省主要特色茶叶产区。
经过国内外权威部门考察认证,恩施州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第一个富硒地区,石煤和炭质页岩出露的高硒矿床面积超过2100 km2,硒均值达到150mg/kg。现代研究证明,人体长期适量地摄入硒,可防治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饮用富硒茶则是缺硒地区补硒的良好途径。从全州现有茶叶生产现状看,富硒茶园约2.5万hm2,年产富硒茶近3万吨,茶叶硒均值达到1.06mg/kg。现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已经在恩施州立项开发富硒茶,恩施州富硒茶也在国内外具有了一定的声誉[5]。
3 茶叶发展状况
3.1 茶叶已成为支柱产业
恩施州茶叶主要分布在22个重点产茶区。以鹤峰、宣恩、恩施、利川为重点,其重点茶区数量、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了全州重点茶区总数的63.63%、76.02%、85.63%。
恩施州历史上栽培的茶树多为群体种。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逐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大叶和特大叶型等群体。通过在恩施市芭蕉乡、鹤峰县走马乡设点试验鉴定,确定鄂西6号、7号、14号、18号等几个株系为优良茶种,正在扩大繁殖。从恩施州成品茶的品种来看,主要为红茶和绿茶两大类,此外,还有少批量花茶、特种茶、乌龙茶等。
目前,茶叶已成为恩施州的优势产品之一,种植面积和产值在农特产品中均居于第二位,仅次于烟叶。早在1991年,全州茶叶提供的财政收入就已达936.36万元,茶叶已是恩施的支柱产业,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税源的主要途径。
3.2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据统计,1991年,全州茶园面积36.13万亩,茶叶产量达14.33万担,占全省59.6万担的24.16%,仅次于咸宁地区居全省第二位,产值4407万元。2004年全州茶园面积达到26.546千hm2,总产量1.098万吨,其中红毛茶产量0.2421万吨,绿毛茶产量1.6266万吨。到2007年,全州茶叶基地面积达到54.53万亩,采摘茶园面积达到40余万亩,分别占湖北省茶园面积和采摘面积的22.7%和22.2%;茶叶总产量28673吨,占湖北省茶叶总产量的25.0%;茶叶总产值达到57848万元,占湖北省茶叶总产值的26.5%,其中名优茶产值约3亿元,占湖北省名优茶总产值的25.6%;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之首;茶叶出口额达477.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7%[6]。
3.3 “两无一优”初见成效
“九五”以来,恩施州加大了茶树良种繁育推广力度。从2000年起,全州更新茶园的速度已达每年茶园总面积3%。恩施州现有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20万亩,占总面积的40%,占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总面积的6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46.1个百分点。
恩施州狠抓了无公害茶叶生产,鹤峰县已纳入全国20个无公害茶叶示范县,并于2002年通过检查验收,被评为先进单位,另有两个县市也被纳入湖北省无公害茶叶示范县。
3.4 已建成生态茶园
恩施州已建成茶树增温大棚400多个,解决了全州春节前后无新茶上市的问题,同时,增温大棚增加了茶叶采摘轮次,提高了单产和产值。目前,采用增温大棚覆盖的良种茶园,最高亩产值已超1万元,平均亩产值也达到5000元以上。红庙、芭蕉等地引进茶园喷灌技术,总面积已达400多亩,在全州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布局不合理
从品种区域看,老茶区发展新茶园,不少造成了品种混杂;在发展茶园时,其主推品种不明确,形成多品种田块相间种植的格局,造成统一生产区主推品种不明确,品种与品牌特性不能从产品上表现出来,茶农自由种植随意性大,见新就推,不能保证主推品种的连续性。
恩施州的茶叶粗加工设备数量基本能满足鲜叶加工,但布点不合理。有的地方过于密集,致使鲜叶不能满足加工需求,设备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宣恩香树林,很小的范围内就有6个茶叶加工厂。而有的地方加工网点与规模又少而小,有的甚至靠手工操作,不少地方还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等等。目前,全州虽有1000多个茶叶加工厂家,相当数量的加工厂家厂房设计不规范,加工设施老化,影响了茶叶加工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深度加工举步维艰,产品质量无法提高。
4.2 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恩施州财政收入不足,茶农家底薄,影响了整个产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
恩施州属民族地区,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严重滞后,劳动力素质低下。按50亩茶园需1名技术人员的通例计算,全州现有54.53万亩茶园,需要技术人员1万多人。但全州仅有700多名种植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产销需求。
4.3 缺乏茶叶专业市场
在茶园建设中,“重造轻管”的现象极为严重,造茶园时轰轰烈烈,日常管理却极为粗放,投入很少。由于茶园管理水平低,导致茶叶质量不高,茶叶单产低。
市场是影响恩施州茶叶发展的关键。然而,恩施州茶叶的市场销售管理很不规范,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屡屡发生,茶叶定级不够严格,价格不统一,同一种茶叶,不同的销售地点价格往往相差很大。就产业规模而言,茶叶已形成全州的主导产业之一,但离产业化的水平还相距甚远。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恩施州现在还没有专业的茶叶批发销售市场,产品缺乏向商品转化的平台,也丧失了大量产品与客商见面的机会。
5 解决问题的思路
我国茶叶产销已进入市场调控的发展时期,恩施州农垦茶区的形势与全国、全省的茶叶生产形势一样,既面临新的挑战,也面临新的机遇,其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5.1 改革茶叶经济体制
“挑起茶袋进茶站,样盘一转评等级,定级以后开价格,钞票一数回家门”,这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茶农所养成的一种茶叶销售习惯。中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行业管理和服务也面临转轨。成功的经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大量产业的发展已不再可能包揽全程,必须尽快过渡到由新的市场中介或者其它非政府行业管理机构来承担管理和服务职能。从理论上讲,茶业经济只有实行人、财、物、产、供、销、内外贸“一条龙”的管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适应茶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5.2 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茶叶产业要发挥最佳经济效益,科技要先行。科技力量是茶叶生产能力几个分力系统的核心,它决定着茶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程度、茶叶投入的效率以及茶叶决策的管理水平,因而是茶叶开发的主要潜力和根本出路所在。因此,要狠抓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特别是有机茶生产技术应加强逐级训练,使有机茶生产技术深入人心,为广大高产茶叶加工技术人员和茶农所掌握。
5.3 创制特色品牌
茶叶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强烈的品牌意识,要坚决做到以质取胜、以优取胜、以诚取胜,尽全力持之以恒地创立和保护名优品牌。
茶叶的生产与销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信息等多种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收入的消费群体,对茶叶的需求也各有不同。要尽快使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茶叶焕发出新的活力,向着现代的人们所需求的艺术化、保健化、天然化和快速、卫生、营养、便捷的方向发展。如利用茶叶中微量元素氟、硒等,生产含氟的儿童牙膏、口香糖和含硒的硒茶等等。要做到这些,仅靠某一两个经济实体单打独斗显然难以胜任,只有联合起来,走工农贸、产供销一体化道路,才能形成真正技术上与经济上的实力,才能抵御风险,使茶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5.4 搞好茶区布局和茶园管造
第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实行茶叶区域化、专业化种植,提高茶叶管理水平。就此而言,政府引导大有可为。
第二,充分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高产茶园,改造低产茶园。这与当前国家的农业开发政策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稳步发展基地,提高茶园质量;强化茶园的管理,以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
5.5 加强市场管理
创品牌的最终目标是产品能走进市场,走进千家万户。因此,如何扩大品牌的销售规模,维护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是品牌成名后的又一关键问题。应注意通过多媒介、多渠道宣传,建立稳定通畅销售网络,利用多种形式的促销。此外,增强法律意识等也是保障茶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6 结 语
茶叶涉及种植业、加工业和商业等多个领域,只有各方面彼此配合,才能健康发展。
恩施州茶叶发展应扬长避短,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为中心,走“优质、高产、高效”发展茶叶之路。充分利用与发挥恩施州茶叶具有的各种优势和发展潜力,力争把恩施州建成湖北的茶叶经济特区,让恩施州茶叶为家乡增彩,为人民造福。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国安.土家族近百年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
[2] 费孝通.论西部开发与区域经济[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
[3] 钟巧荣.浅折恩施州茶叶产业的发展[J].产业经济,2007(12):83.
[4] 席险峰,张强.恩施州茶树品种良种化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7,25(2):110~113.
[5] 陈根洪,吕宗浩.恩施州茶叶产业化建设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2):369~370.
[6] 恩施州统计局.恩施州统计年鉴2007[M].恩施:恩施统计出版社,2007.